搜索
何民的头像

何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12
分享

黑石河边话沧桑

文/何民

黑石河是岷江的一条支流。岷江自都江堰出口,成伞状流向川西平原,其中一脉由都江堰黄家河心引水南流,因河中石头呈黑色,故名黑石河。我自小饮黑石河水长大,黑石河可称之谓我的母亲河。

史料记载:黑石河经灌县(现都江堰市)中兴乡于大兴乡临江堰,左冲一支为清水河;主流流至布袋口,左分一支为穆江河;再南流至王家桥,进入石羊、徐渡乡境内;复南流至石羊乡同心碾,右分一支为龙安河。其正流复南流至柳街乡兰家石桥入崇庆县境内,经廖家乡至三江镇,汇入羊马河。该河全长六十五公里,在灌县境内长二十六公里。

黑石河历尽沧桑,在沿河一带留下数不清河滩、沼泽和四季不涸的冬水田。

1969年我下乡就在黑石河流经的石羊乡同心碾,当时叫石羊公社同心大队。那个碾房历经百年岁月,现在都还在。

住在黑石河边,一个字叫穷,两个字叫荒凉。

我下乡时正是“以粮为纲”的年代,年年都在“围河造田”、“改土造田”,以图多打粮食。围河造田就是在河滩、沼泽中垒土筑堤,挤窄河床,将本来是河床的一部份围起来作农田。而围起来的田大都终年积水,成了有名的冬水田。

冬水田, 一年四季水汪汪的,别的水田到秋收后便干涸了,收割了稻子,接下来就要准备种植小麦、油菜等旱田作物,俗称“小春”作物。而冬水田到了冬天,田里仍然是水汪汪一片,根本无法再种小春作物。

别的田是一年两熟,冬水田一年只能种一季,还是低产。田分三六九等,冬水田是最差的,所以农民都很不喜欢冬水田。据说土改时分田地,两亩冬水田还抵不上一亩两季熟的水田。

上面每每考核生产队的政绩,总要拿平均亩产多少说事,生产队老是“吆鸭子”,排在后面。队长开会时也多次反映,说我们队在黑石河边,冬水田多,亩产拿不上去。上面就批评队长思想落后,说永贵同志到成都来,到川西农村去视察,随手抓了一把黑土捏了捏说,在大寨,这就是肥料啊。冬水田咋啦,冬水田就不能高产啦!

于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响彻在黑石河边:苦战三五年,消灭冬水田!

一场洪水之后,那些围河而造的田又复归于一片河滩和沼泽。

在人定胜天的思想指导下,围河造田就在人和天的博弈中反反复复地进行。我下乡几年就在黑石河边围河造田几年,我离开的时候,乡亲们仍然在那里战天斗地,可黑石河边还是一片荒凉。

进入二十一世纪初,有个叫白平的文化人弃文经商,来到黑石河边,在距我当年下乡的生产队约几公里的地方,那里也有一大片河滩沼泽地,他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在那里经过六年的努力,建起了一片生态庄园,取名“青城湾湿地庄园”。

湿地,一个很现代、很学术、很科学的名字将黑石河边的人唤醒了。

当然,广义的湿地涵盖的范围很大,指的是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域。以前人们对湿地的认识不足,无节制地开发和破坏湿地,总想多造点田,多打粮食,结果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就如我当年在同心碾黑石河边围河造田一样,现在想起那片终年水汪汪的冬水田,心里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人们开始湿地有了新认识,并于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了《国际湿地公约》,将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也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以公约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对湿地加以保护。

湿地,地球之肾。专家们如是说。

黑石河边大片的河滩、沼泽、冬水田,这些一度被视为无用之地的地方,一下子就变得金贵起来了。不,其实它们一直都是金贵的,只是我们眼拙,没有看到它们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当我们有一天突然发现天气怎么变得这么热时,发现这川西平原上的冬天怎么雪越来越少,甚至有时终年无雪时,发现沙尘和霾越来越频繁地光顾我们的家园时,我们才终于明白,地球的肾出问题了。

中国于1992年3月1日加入《湿地公约》,并于2000年11月8日正式发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于是,一批有识之士就行动起来了,如湿地庄园的白平先生,就在黑石河边的荒滩之上建起了集湿地保护、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青城湾湿地庄园。

青城湾湿地庄园依地取势,建有形状各异又沟通渠连的池塘,园中湿地遍种各种树木,浓荫蔽日,水中有鱼虾,岸上有花草,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沁人心脏。即使是炎炎烈夏,这里也是清凉如怡。

无独有偶,沿青城湾湿地庄园旁边的黑石河溯流而上约十多公里,有个老地名叫“骆家河坝”的地方,顾名思义,这地方原来也是一片河滩地,我当知青时曾在这一带修过河,河滩、沼泽、冬水田,一样的荒凉。这里曾经为安置电力系统的知青而办过知青农场,那些和我一样的知青们也一样在这里战天斗地围河造田,热闹了一阵子。

热闹之后复归于平静,如今这里已建设成翠月湖公园。宽阔的湖面碧波荡漾,茂盛的树木,青翠的竹林,绿茵如毡的草坪,成群的雀鸟自由地飞来飞去,哪里 还看得见当年“骆家河坝”的荒凉影子。

春上,作协组织了一次到石羊的川西民俗采风活动,主办方有意安排我们到黑石河边的一处农家院午餐,以方便我们参观黑石河边的院落整治。农家院按川西院落样式修建,尽显川西民居特色,石磨豆花、凉拌川芎尖、米汤煮苕菜等小菜更让我们体会到久违了的川西农家生活。当然,一处农家并不能说明黑石河边的变化,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沿河一带的乡村院落整治和改造。茂林修竹中曲径通幽的小路,小路两旁的青砖瓦房,青青的麦苗和金黄的菜花,处处散发出新农村的现代气息。河边仿石刻的护栏上刻着流传的孝义图案和道德文章,一边走一边欣赏,头上是丝丝垂柳,耳畔是啾啾鸟语,身边是缓缓流动的黑石河水,如此田园风光,哪还有昔日的荒凉景象。

陪同的石羊镇领导介绍说,这条沿黑石河打造的绿色生态走道建设才刚刚起步,目前黑石河两侧林盘整治和保护规划已经完成,正在引入社会资金,加快沿线林盘的保护和利用,力争用二至三年时间将黑石河沿线打造成集休闲、娱乐、养生、养老、漂流、旅游、体验农家生活为一体的绿色养生带。

黑石河仍然在我身边浩浩荡荡地奔流着,可是面对两岸日新月异的变化,它的脾气似乎也变得温顺多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