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民
四川都江堰市石羊镇有个地方叫徐渡。徐渡之名始于当地一个渡口徐家渡口,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徐家渡,简称徐渡。2005年之前这里还是一个乡,2005年撤乡建镇并入石羊镇后,作为一个行政建制的乡消失了,但作为一个地名,徐渡却一直深刻在当地百姓的记忆之中。这种深刻的记忆不仅因为当年的徐家渡口曾经是川西坝子上最为繁华的渡口,更因为这里出了个大名鼎鼎的花蕊夫人徐慧。当年花蕊夫人就是从这里摆渡过河,被后蜀皇帝孟昶迎入宫中的。
自李冰凿离堆建成都江堰,成都平原得益于都江堰的水利,造就了天府之国。李白为此写诗赞美:“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成都平原自然是天府之国的粮仓,美丽富饶,物阜民丰。然而都江堰水利在滋润成都平原的同时,也给川西坝子带来交通的不便。流经灌县河西的一条羊马大河就将灌县河西和成都府相隔,往来交通十分不便。古青城县与相邻的郫县就一河之隔,与成都府直线距离不过几十里地,若绕道都江堰或绕道崇州上成都府,将增加双倍的路程。为此当地乡民便在羊马河上修建了一个渡口。最初的渡口建于何时已无记载可考,但至迟在后蜀国和宋时,徐家渡得以命名并成为川西坝子上一个繁华的渡口码头。
据当地彭云松老先生介绍,古渡口之所以取名为“徐家渡”,一是因为这一带徐姓人占当地人口半数之多,为首的当数大名鼎鼎的花蕊夫人的父亲徐国璋。花蕊夫人本名徐慧,其父徐国璋是青城县富甲一方的员外,有良田千亩,街房百间,徐家是古青城县的首富,徐氏一族为修建徐家渡自然是出了大力。二是徐国璋之女徐慧,天生丽质,美貌如花,后世苏轼曾赞其“花不足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徐慧入宫后得到后蜀主孟昶的宠爱,封为“花蕊夫人”。花蕊夫人为世人熟知并称道的一是她的美貌。二是花蕊夫人的才气,留传至今的“宫词百首”,诗句优美,形象生动,开宫词新风之先河。中国古代美女多,才女亦多,而才貌俱佳者,无人能出其右。三是花蕊夫人的那首绝唱:“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不仅震撼了一世英雄宋太祖,更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唏嘘。四是花蕊夫人最后死于赵匡义一箭之下,留下了诸多关于花蕊死因的猜测。
作为名人,当地人以花蕊夫人为荣。故此渡口以徐姓称之,名徐家渡,简称“徐渡”。
宋时都江堰设永康军,下置导江县和青城县,导江县县治在今都江堰市聚源镇,青城县县治就在今都江堰市石羊镇杜家墩子。今都江堰石羊镇古城村(原徐渡乡)尚有青城县古城遗址,距羊马河古渡口仅一步之遥,可以这么说,古青城县因徐家渡口而有交通之便,徐家渡口因古青城县而繁华一时。
诗人陆游在任四川蜀州通判时曾几次到青城县游玩,并造访徐家渡口,写下《青城县会饮何氏池亭赠谭德称》一诗,诗云:“赤日黄尘行路难,青城县里得偷闲。十年去国悲霜鬓,六月登楼望雪山。醉客千言犹落笔,美人斗酒未酡颜。凭谁唤住谭夫子,更与徘徊水石间。”这里的“更与徘徊水石间”就是描写当时与友人在青城县羊马河徐家渡口游玩的情景。
宋时的徐家渡口十分繁华,青城县的农产品及青城山一带的皮毛、药材等山货从这里在运往成都,而成都的盐巴、布匹等日用品从这里运往青城县和川西山区。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后青城县撤销,徐家渡口逐渐衰落。至清时,繁华已不复存在。清末,诗人刘光旭到徐家渡,看见古渡口的衰败景象,遥想当年陆放翁游徐家渡时的繁华,不禁悲从中来,写下:“江水带平沙,江天一望斜,即今余石垒,当日尽人家。城阙空山色,楼台逐浪花,沧桑几经变,古渡剩寒鸦”(刘光旭《过徐家渡)》)的诗句。
徐家渡口虽然衰落了,但徐渡这个地名却因古青城县和徐氏花蕊夫人而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到后来徐渡设乡,便顺理成章地命名为徐渡乡。川西坝子以姓氏命名的渡口很多,而以渡口名作建制乡名却并不多见。由此可见徐家渡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
随着时光的流逝,曾经繁华的徐家渡只留下由人凭吊的遗址,面对有些荒凉的河滩,遥想花蕊夫人当年入宫时由这里摆渡过河的盛大场面,不禁让人感叹连连。
徐渡乡一直到2005年才因撤乡建镇而并入石羊镇,但作为一个老地名,至今人们还是习惯称呼这里叫徐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