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民的头像

何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16
分享

笔走汶川

1、汶川印象

羌历新年刚过,应汶川作协和羌族诗人羊子的邀请,我和都江堰作协的文友们一道去汶川交流采风,虽然已是冬季,凛冽的寒风已经在岷江河谷呼号,但有汶川作协朋友们的热情召唤,我们一行十多人还是不顾寒冷,急急地赶到汶川,握手的一瞬间,身上已有阵阵暖意。

汶川,一座因大地震而闻名于世的川西小城,与我所居住的都江堰毗邻,用唇齿相依来形容两地的关系是再恰当不过了。都江堰现在所属的虹口、龙池等地,原来就归属于汶川,而汶川现在所属的水磨、漩口等地,原来却是归属于都江堰,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且岷江经汶川穿山而下,直抵都江堰,同居川西地,同饮一江水,真正的是亲如兄弟。

汶川我来过多次,亲自见过地震前的汶川、地震后的汶川和灾后重建的汶川。特别是大地震后,每一次见到汶川,总是让人心潮起伏,难以平静。震前的汶川县城,虽然楼房不多,街道也不多,但小城依山而建,岷江从小城穿城而过,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羌、藏、汉、回各民族兄弟在这里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凸现出这座川西小城的宁静与美丽。“5.12”大地震在瞬间将这座小城摧毁,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大灾难竟然降临在这座小城的头上,当那些汶川震后的图片和影像出现在我们眼前时,其残酷和惨烈至今想起来仍然让人难以置信。

踩着汶川和映秀地面上的砖头瓦砾,一句怎么也说不出口的话埋在心中:汶川完了!

然而汶川以令人意想不到速度迅速从废墟上站起来了。

凤凰涅磐,汶川重生。汶川的朋友不无几分自豪地指着岷江两岸林立的高楼大厦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学校、医院、宾馆、幼儿园、商铺、居民住宅小区和广场。记忆中的旧汶川已不复存在,新生的汶川是如此的美丽、靓丽。仿佛是为了让大家记住那场大地震给汶川带来的灾难,新城周边,岷江两岸陡峭的大山上一片一片裸露的灰白色崖壁,时时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大震时山崖垮塌的惨烈。

当然,汶川朋友自然不会忘记向我们介绍汶川人引以为骄傲的先人大禹,特地安排我们在城东的大禹塑像前会合休息。抬头仰望高达十数米的大禹塑像,头戴蓑衣手持工具,眼望岷江江水滚滚东去,其治水的决心和抱负透过刚毅的面容充分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感谢雕塑家用艺术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了这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治水先驱,让我们领略了汶川人在大自然面前不屈的风采。

听说现在各地都在争大禹的出生地,汶川的朋友告诉我们,《史记》载:“禹生西羌”,而汶川正是西羌之地,大禹当然就是汶川人的祖先了。不管别人怎样说,踩着脚下的土地,我更愿意相信,汶川就是大禹的故里,就是汶川人的先人。有大禹的后人在,汶川怎么会倒下呢!

入夜,华灯初上,大山很快隐没在夜色之中,汶川在灯火中变得更加地光彩照人。走在威州大桥上,冬日的岷江江水清沏,满江的星光闪闪烁烁,在滚滚江水中流光溢彩,漂亮极了。广场上有欢快的小苹果音乐响起,大妈大叔们兴奋地跳着广场舞,红绸折扇在他们手中上下翩跹,个个喜气洋洋的神态,让人羡慕。我曾问过一个大妈,你是汶川人吗,她说,是啊。我又问,你咋那么高兴呢,不怕地震吗。问过之后突然觉得有点失言,这不是在揭人家的伤疤吗。谁知大妈不仅没有生气,反而乐呵呵地说,生死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大街上灯火通明,包子铺、面馆子冒着腾腾热气,香气阵阵,馋人胃口,要不是汶川朋友的晚餐丰盛,塞得胃子没有一点空隙了,不然真想进去一饱口福。大街上人来人往,或逛街,或进超市,衣着光鲜,神情愉悦,全然没有了震后的惊恐和忧虑。

我们住的宾馆是座十多层高的大厦,推窗远眺,汶川在一片灯海之中,那些被灯光装饰的各种建筑高高低低,错落有至,和大城市的夜景别无二样;灯光勾勒出的威州大桥横跨在星光流闪的岷江上,美丽又壮观;隐隐约约传来的吆喝声,那是夜市的小贩在叫卖。

汶川之夜,枕着一江涛声慢慢进入梦乡。

2、站在云上看羌寨

到了汶川,少不了的活动是要去看看羌寨。汶川是我国少数几个羌族主要聚居区的县份,而羌寨是羌族人民聚居的主要形式,很有特色。接待我们的羊子就是羌族的著名诗人,说起羌族的历史和民情风俗是如数家珍,他写有一部长诗《汶川羌》,用优美的诗句展示过羌族的历史。羊子告诉我们,羌族是一支古老的民族,很久以前生活在西北地区,后逐渐迁徙到岷江上游一带居住,就是现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理县、汶川等地,现在也是羌族的主要聚居地。历史上的羌人为了抵御外侵,大多选择在高山上筑寨聚集在一起居住。羌寨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碉楼,寨子以碉楼为中心进行修建,一个寨子就是一个小社会。由于羌寨一般都修建高山上,故对羌族有云朵上的民族一说,称羌寨为云朵上的羌寨。

我们要去参观的羌寨名叫萝卜寨,就是一个修建在高山坡上的寨子。据说萝卜寨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唯一一个黄土垒筑的羌寨,有“天下第一羌寨”之称,足见其珍贵。

车出汶川城一路向西,沿岷江河谷蜿延而上,过雁门关,汽车开始盘旋在陡峭的山路上。我们问萝卜寨还有好远,羊子不无幽默地说,穿过云层,站到云上就看到萝卜寨了。作为羌族诗人,看来羊子对他们这个“云朵上的民族”还挺自豪的。

头天刚到汶川,天阴,我们还正担心看不到云朵,没有了云朵,看羌寨就失去了特殊的风景。许是老天感念我们的诚意,第二天竟然是蓝天白云,正是参观萝卜寨的好天气。汽车在盘山公路上越走越高,天上的云朵就离我们越来越近,果然,当我们行至海拔2000多米的高度,回望著名的汶川大峡谷时,有洁白的云朵在脚下飘游,高山、河流、村落和细如丝带的道路,仿若仙境,令人赞叹。

一座几十米高的碉楼矗立在白云之巅,远远望去,庄严而威势;羌王府雄踞羌寨的中心位置,是羌寨的灵魂,现在是羌族的历史和民俗博物馆;羌族民居则围绕着碉楼和羌王府密密匝匝地排开,依山取势,错落有致。这就是萝卜寨。寨子的广场前有不少的羌族老乡在路边摆摊设点,出售羌族妇女的手工刺绣和萝卜寨当地的土特产。据说羌族妇女个个手巧,自小就要学习刺绣,最有名的羌绣当属“云云鞋”和“绣花围腰”。寨子广场上的摊子上都有这些刺绣卖,随口问了一下价格,价格不菲,本想买一件作纪念,只好作罢。

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头帕。.女子衫长及踝,领镶梅花形银饰,襟边、袖口、领边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绣花围裙与飘带,腰带上也绣着花纹图案。未婚少女梳辫盘头,包绣花头帕。已婚妇女梳髻,再包绣花头帕。羌族妇女喜欢穿云云鞋,喜欢佩戴银簪、耳环、耳坠、领花、银牌、手镯、戒指等饰物,打扮起来很漂亮。寨子中的羌族妇女大都是这种穿着,她们一边招徕生意,一边做着手中的针线,神情怡然。

我们先看的是新寨子,这是地震后援建的,真正的老萝卜寨就在新萝卜寨的旁边,一路看过去,到处是残垣断壁,一色的黄土垒筑,石片盖顶。羌族人真聪明,就地取材,丰富的黄土为萝卜寨的修建提供了物质基础,黄土筑成的土墙围成了一个个小院子,这些小院子一排排相连,层层叠叠,无形之中形成了多条窄窄的小巷,迂回曲折,像一个微缩了的街市。老寨子几乎没有人住了,少数几户人家还留守在这里,也是为了做旅游生意,或为了那些拍摄电影电视的需要而留 下来的。

在老寨子,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家家门上都没有锁扣,使用的是木制门栓,而这门栓的开关就在门枋右侧的一个方形木匣子中,寨子中的人都可以熟练且方便地打开和关上,而外人则很难打开。记得上寨子之前,羊子就叫我们去开过这种可以称之为机关的门栓,结果十多个满腹诗书的才子竟没有一个人能打开。通过这个门栓机关,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羌人的聪明智慧,同时还可以看到一种团结一致共同御侮的精神,也看到在羌寨内部互助互信和路不拾遗的纯朴民风。

萝卜寨的得名有很多传说,有寨主保卫寨子说,有萝卜治病说,有用萝卜击退来犯者说,我也不想探究,更愿意相信萝卜寨就是盛产萝卜而得名。萝卜寨的萝卜我们在山下时已品尝过了,水分足,味甜,细嫩、化渣,真正的无公害蔬菜。感谢这片黄土,不仅给了羌人遮风避雨的住所,还赐与如此美味的萝卜。

萝卜寨名不虚传。

站在萝卜寨的山头,汶川大峡谷气势磅礴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居高远眺,岷江从雪山蜿延而下,朵朵白云悬浮在半山腰上,仿佛伸手可及。回首羌寨,高高的碉楼下,一片黄土筑就的寨子在云端上闪闪发光。

3、披羌红饮咂酒

汶川虽然是四川西部岷江河谷中的一个小城,却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的城市。羌族是这里的主要民族,邀请我们的汶川文联主席羊子就是著名的羌族诗人,他们以羌族最隆重的礼节接待我们,献羌红,喝咂酒,让我们感受了羌族朋友的热情和温暖。

羌红是羌族人用红布或红绸制作的用以祈求吉祥幸福的一种信物,羌族人的传统是年年祈福,岁岁挂红,将红布条或红绸条挂在寺庙前的树枝上,称之为挂红;有珍贵客人到来,羌人为客人献上羌红,称之为献红。为客人献羌红是羌族人接待客人的最高礼仪,有点类似藏族和蒙古族为客人献哈达。

都江堰作协一行十八人刚到汶川,羊子和汶川作协的朋友就捧出火红的“羌红”给我们挂在脖子上。“纳吉纳鲁!”“阿特依娜!”毫无思想准备的我们,那一刻,真让我们感受到了惊喜,感受到了汶川的热情和温暖。

事后汶川的朋友告诉我们,“纳吉纳鲁”就是万事如意的意思,“阿特依娜”就是一生幸福的意思。

我们以汶川的大山作背景,让镜头留下了羌红带给我们的吉祥、如意和幸福。

羌族历史文化悠久,可惜没有自己的文字,所有历史、传说、习俗、神话、记事等,都靠族中释比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没有文字,但羌族的历史和文化仍然灿烂于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正如羊子在他的长诗《汶川羌》开篇中所吟唱的:

这是一条河流,如此凝重地流淌在历史的底层,

那么悠远,而且默默无声,但是一直没有中断过,

即使越来越细,越慢,如血!

这是一种真理,深埋在文字之外的荒郊野岭,

但是,千万年来一直没有因此而自绝,腐朽。

如痛!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形成汉民族的诸多民族之一,可以这么说,在汉民族的身上就流有古羌族的血液,就如同这羌红披在我们的身上,是鲜红鲜红的。

披着羌红,我们都久久不愿取下,以至于在和汶川朋友的交流会上,我们都一直将羌红挂在脖子上,一边听汶川的朋友介绍汶川的历史文化和文学创作,一边从羌红上感受汶川古老而神奇的气息。

晚饭后,汶川的朋友又特地安排了一个最有羌族民俗特色的活动:喝咂酒。

羊子将他早就准备好的一罈咂酒放在会场是间,向我们介绍起喝咂酒的一些民俗。

咂酒是羌民族饮用最普遍的一种酒,也是各种年节和喜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饮酒形式,羌人每次饮咂酒都要先敬神,他们认为以酒敬神,神人共饮,酒里会含有神的力量,人喝完以后就会感到心神俱佳,故有山歌这样唱道:不唱山歌心不安,不喝咂酒心不宽。羊子还当场吟了一首形容喝咂酒的诗: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进黄河水倒流。明珠,是指浮在酒水上的气泡;低头,是说低头咂饮的姿式;五岳、擎天柱,分别指双手和吸管。诗写得很形象,也很有气势。据说这首诗是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所写,是与不是并不重要,倒是这首确实把饮咂酒的风情和气氛都写出来了。

咂酒的开罈仪式由汶川的王永安老师主持。王老师说,按照羌族老规矩,开坛酒大体上应有三请:一请天地诸神仙;二请当地山川寨神、寨老;三请今天珍贵的都江堰客人。因此,我今天就把“三请”一并进行。王老师虔诚地用目光环视大家,说:

邛——邛——邛——

祈请天地众神保佑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在座宾主家庭幸福,万事顺遂,吉祥安康!

邛——邛——邛——

王老师说,邛,就是古羌语中请的意思。为了表达我的美好祝愿和喜悦之情,特献上一首顺口溜,送给都江堰所有尊敬的客人:

祥云一片东南来,虽是寒冬暖怡怡。都江古堰深千尺,自是羌山点滴情。

诗句如冬日暖阳,句句温暖着都江堰人的心。

按风俗,第一个喝咂酒的是最年长的,依次是客人和主人。音乐声中,大家依次咂酒。羊子唱起了他作词的歌曲“神奇的九寨”,将咂酒现场的气氛掀到了高潮。在汶川朋友的带动下,大家围着酒罈跳起了歌庄。且歌,且舞,且饮,欢乐如同这咂酒的温度不断升高,连一向自称内向的马及时主席,喝了两口咂酒后也情不自禁跑到场子中间又唱又跳。有年轻的女粉丝连声啧啧:马主席,萌萌哒!

我向来不饮酒,但是今天,在这样热烈而欢快的气氛中,我能不饮么?我握住竹杆,美美地咂了两口。老汪从不饮酒,见我如此投入,也赶忙过和我一同咂酒。感谢摄影师为我们留下了那快乐的一瞬间。

咂酒,作为羌族古老的传统习俗,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独特的饮酒形式,更是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

在汶川饮咂酒,快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