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民的头像

何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26
分享

青城马椅子,坐看新天地

青城马椅子,坐看新天地

三十年前,当“马椅子”的第三代传人马泽洪重操旧业,捡起祖上制作竹椅子的手艺时,心里是百感交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三十年后的今天,他的女儿,人称“小马椅子”的马娇,带着凝聚着“马椅子”四代人心血,烙印着中国西部竹器传统文化符号的各型竹椅子和竹器,飞到地球的另一面,飞到远隔千山万水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向世界展示青城山下的“马椅子”。在约翰内斯堡,马娇作为马椅子的第四代传人,亲手向世界各国的朋友现场演示中国传统竹器制作的手艺。尽管马娇的手艺还不及他父亲马泽洪,但已经让从没见识过竹椅子制作的南非人啧啧称奇了。

青城山是四川著名的风景区,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又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文化底蕴丰厚,每年到这里来旅游的人数以百万计。青城山下的农家院,依山傍水,翠竹环绕,鸟语花香。但凡游客在农家乐吃饭或是到茶园喝茶休息,坐在那把竹椅子上,盖碗茶喝起,龙门阵摆起,莫不感到一种川西坝子特有的舒适和惬意。问起这竹椅子,当地人会告诉你,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青城马椅子”。

“青城马椅子”就在这青城山脚下。

笔者和马椅子第四代传人马娇是朋友,多次到她家位于青城山下的工作坊和店铺同她父亲马泽洪摆龙门阵,看他做椅子。

马泽洪,青城马椅子第三代传人。提起如今已是都江堰非遗的“青城马椅子”这块招牌,马泽洪说,这是他爷爷马双河在清朝光绪年间创立的。马双河老家在四川灌县太平场石头庵(今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马泽洪的祖父马双河才十几岁就拜太平场一个篾匠师傅为师,学做竹椅子。十多年功夫,马双河做的竹椅子就在川西坝子嗨干了。有一年马双河和同门师兄刘中意一起到成都青羊宫去赶会卖椅子,马双河做的椅子精巧结实,很有卖相,会期还没结束,马双河的椅子就卖光了,刘中意的椅子到会期结束还没卖完。管会的对马双河说,明年早点来哈,摊位给你留起。第二年会期,马双河又到成都青羊宫去卖椅子,人家真的把最好的摊位给他留起的。有人不安逸了,问,哪个这么大的面子?管会的就说,是青城山马椅子的位置。问的人就不开腔了。

“马椅子”的名号由此喊开了。

马双河的椅子因其制作得扎实、美观被世人推崇,远近闻名。那二年,马双河的竹椅子硬是卖得火爆。

一把竹椅子为啥会有那么好的生意?这与成都和川西坝子的茶馆多有关系。四川人爱喝茶,尤其爱到茶馆喝茶。有人说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有资料统计,民国时期,光成都就有600多家茶馆,遍布川西坝子城乡的茶馆就多得不计其数了。小方桌、竹椅子,盖碗茶,这就是四川茶馆的标配。川西坝子茂密的竹林为竹椅子的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竹椅子既坚固又轻巧,且韧性十足,坐上去非常舒服,是四川茶客的最爱。那阵的川西农村,谁家没有几把竹椅竹凳。

手艺传到马泽洪父亲马俊清的手上。马泽洪说,父亲兄弟四人,父亲马俊清排行老二。父亲四兄弟都跟着爷爷学做椅子,爷爷对他们要求很严格,稍有偷懒或是懈怠,爷爷就会打人。爷爷信奉“不打不成人,黄荆条子出好人”信念,有几次把手中的篾片都打断了。四兄弟跟着爷爷学手艺,那是战战兢兢,不敢懈怠。有次父亲几兄弟做椅子没做好,爷爷检查到质量不合要求,一脚就蹬翻那些半成品,要父亲他们几个重做。

在马双河的严格要求下,马俊清完全继承了“马椅子”的手艺。

马俊清几兄弟虽然继承了马双河的手艺,马家还是一直以种田为业,做椅子卖也不过是作为一个家庭的副业,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不过是挣点油盐柴米钱补贴家用而已。

马泽洪从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制作竹椅子的手艺。马泽洪心灵手巧,没几年功夫就把父亲的手艺尝到手了。

看马泽洪做椅子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在马椅子的作坊里,只见马泽洪麻利地摆出他的一套工具,砍刀、挖刀、角刀、凿刀、锯、钻等,看样子并不精致,有些还显得很土。我问马师傅,现在竹林加工机械多了,咋不用机器来加工。马师傅说,马椅子的珍贵之处就是纯手工制作,纯手工才能看到马椅子的祖传手艺。马泽洪还告诉我,这些工具都是他自己研究出来,请街上的铁匠师傅专门打制的,独一份。拿在手上仔细看,这些土家伙样子怪异,却还锋利无比。后来看到马师傅用这些样子有点土气的家伙麻利地砍、削、挖、凿,看到那一根根竹子在他手中变成椅子,才有点点明白这椅子为啥姓马,为啥叫“马椅子”。

看到那些制作完成的竹椅子,大的古朴,厚重,小的精巧、玲珑,我很想知道这马椅子名气这么大,究竟有啥特别的地方。马泽洪告诉我,青城马椅子生产一把竹椅子从设计到制作完成,必须经过选竹、烤竹、晒竹、晾竹这几个复杂的环节,而这仅仅是备料环节,还要经过裁料、锯、挖、削、刨、出、钻、磨等十多道工序,这些工序都是全手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还特别地考手艺。比如烤竹,就是我们马椅子独创的工艺,我们要把砍下的竹子放在大火上烤,烤出油就马上擦掉,火烤要均匀,火候要掌握好,这样经过火烤的竹子制作出来的椅子才不变形,经久耐用。马泽洪不仅传承了马家最古老的竹椅子制作方式,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比如,他把以前传统的穿斗框架改成了包圈包角式的框架,将直线形椅背改成圆润柔和的圆形线条。除此之外,马椅子还在固定方式上进行创新,中国的木工建筑中有一个国粹式的榫卯结构,马椅子也创造出了竹制品的榫卯结构,整把椅子不用一根铁钉,一节铁丝,却非常结实坚固。为了证实他说的话不假,马泽洪将一把椅子用一支脚支起来,人压上去,椅子一点也不松动变形。

马椅子的椅子结实是出了名的,一把竹椅子正常情况下可用几十年。2013年,记者采访青城山尖峰村百岁老人陈乙廷时,偶然发现他家还有一把老马椅子陈俊清做的竹椅子,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把椅子还完好损,这把椅子放在陈乙廷家的堂屋门口,椅子的两边扶手都摩得发亮了,陈乙廷老人每天都要在椅子上坐上一阵子。小马椅子马娇听说后专程到尖峰村陈乙廷老人的家里看望老人,老人家听说是老马椅子陈俊清的孙女,打着哈哈说,马椅子嘛,记得,我这把椅子就是他给我做的。老人家高兴地坐在这把半个多世纪前的椅子上和小马椅子合影留念。

说起爷爷马俊清的手艺,小马椅子马娇更是眉飞色舞,她带我看了她祖父留下的唯一手艺见证,那是一支算盘珠和竹子编织的玲珑花架,花架构思巧妙、造型精美、工艺复杂,虽经历了几代人,却依然保存完好,如今只留下一个,不仅是马家的传家之宝,也是“马椅子”的镇店之宝。

改革开放前,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已经割得马家几兄弟都放弃了手中的篾刀,马俊清舍不得马家祖传的手艺,就偷偷摸摸地在家做椅子,赶场时拿到场头场尾去悄悄换几个油盐钱。一边做一边就手把手地把手艺传给马泽洪。改革开放后,马泽洪也曾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跑到外面去打工,最远到过广州,初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殊不知打工挣的钱除去吃住行,也所剩无几,长年在外,家庭也得不到照顾。老马椅子对他说,天干饿不死手艺人,还是回来做椅子吧。爱人罗琴书也支持他回来做椅子。于是,马泽洪又回到了青城山下,把篾刀磨快擦亮,重新做起了椅子。

万事开头难,马泽洪刚开始做椅子卖,一把椅子也就赚两三元,且做竹椅子的人家也多,生意不好做,马泽洪也曾一度想打“退堂鼓”了。老马椅子马俊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马泽洪说,要想把“马椅子”的招牌打出去,就要在手艺上下功夫。马俊清举起手中的竹尺在马泽洪头上扬了一下,并没有打下去,换过是老老马椅子马双河,竹尺早就敲到马泽洪的头上了。竹尺敲到竹椅子上,马俊清说,马家的椅子一要精巧,二要结实,像这样松垮垮的不得行。重做!

重做就重做。马泽洪也是个不服输的人,他从此沉下心来安安心心地练手艺。工夫不负有心人,手艺日益精道的马泽洪,他制作的椅子一摆到市场上就让大家眼睛一亮,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别的椅子还没开张,马泽洪的椅子就卖光了。都江堰玉堂镇石牛村的罗家开茶铺,一次就向马泽洪订了50把椅子。尝到了手艺的甜头,马泽洪更加地用心钻研制作竹椅的手艺。

有些做竹椅子的商家图省事,常常用铁丝、铁钉之类的材料来加固椅子,不仅不美观,接头处处理不好还会挂伤衣服。心灵手巧的马泽洪,将房屋建筑中的卯榫结构运用到椅子上,他做的椅子没用一根铁丝,一根铁钉,却坚固异常。用马泽洪的话说,一把椅子可以坐到老。马泽洪在继承老马椅子手艺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改直角靠背为圆弧靠背,增加靠背和扶手的舒适度。

2004年,马椅子在都江堰太平场摆摊,遇到华西都市报的记者许佳,许佳在众多的椅子中一眼就看中了马泽洪的椅子,在交谈中许佳了解了马家椅子的来历,如获至宝,回去就写了一篇《青城山下马椅子》发表在报上,马椅子一下就名声在外了。接下来报纸、电视、网络各个媒体相继来到马椅子位于青城山下的家中,挖掘传承了几代人的竹椅子制作手艺。

改革开放的年代,做椅子的多了,你也别不服气,是骡子是马就牵出来遛遛,做椅子的一家接一家歇业了,转行了,马椅子却一骑绝尘,从中国西部的一个小乡村一路狂奔,走出了四川,走出了国门。

马娇是马泽洪的独生女,十多岁就开始跟父亲马泽洪学做椅子的手艺。中国有家传手艺传男不传女的习俗,马家也不例外,可马泽洪只有一个独生女,如果坚持传男不传女,马椅子的手艺就只有失传了。马娇二十岁那年,正式成为“马椅子”第四代传人,人称“小马椅子”。别看小马椅子是女儿身,身材娇小,却有着男娃娃的性格,心灵手巧又吃苦耐劳,虽然现在手艺还不及其父马泽洪,却也学了个八九不离十了。央视四台“远方的家”摄制组到青城山马椅子的工作间拍摄马椅子的纪录片,小马椅子一样上山砍竹、运竹、烤竹做体力活,一样将“马家刀”耍得滴溜溜转,一样做出精巧的竹椅子。摄制组的摄影师指着镜头中满头大汗的马娇说,这个小女子不简单。马娇说,谁让我叫小马椅子呢!

马娇爱好文学,爱好摄影,一边跟父亲马泽洪学手艺,一边写文章,自媒体的发展,给马娇提供了一个展示马椅子作品和手艺的平台,一篇篇图文并茂的作品通过现代媒体传遍了神州大地。网络宣传和销售给马椅子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如今马椅子在马泽洪、马娇父女二人手上有了创新和发展,举凡竹器,大到竹类园林装饰,小到笔筒、笔架、茶盒、茶盅,还有竹榻、竹桌、竹摇椅、竹手饰等,在实用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有都江堰青城山地方元素的旅游产品,如熊猫系列竹工艺品等。

“马椅子”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