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眉英的头像

黄眉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23
分享

春分,简叙茶事

“我的”茶园怎样了?

今日春分。忙碌的节奏里,这个时节唯一想起了我的小茶园,它只有两分多点面积。

别人种植茶多是为了生计及自给,我却是为何?心底惆怅之意被点起了小火苗:它告诉我这是有别于他人的寄托方式——这样的寄托方式能给我内心的安抚:他就在旁边。

不仅如此,我也想知道茶的生长过程。当心念一起,便在兴隆街上买了一百多元的茶苗在婆家的两分空地上种起了茶。

原以为只需挖好穴位把茶苗放里边堆上松土就可以了,原以为我一个人就可以把两分多地弄完。可是还没挖几行,边上忙活的亲戚就看不下去了:你这点力气做到天黑也做不完。后面,两个小姑子知道了我要种茶的事,笑得差不多直不起腰,但她们还是和周邻的亲戚一起帮我分行深挖并栽完了茶苗。

要深挖,要定植,要垫底肥,要养护......听完,才知道种茶并不是那么简单,要种出上好的茶更不简单。这一系列操作我是没法办到的,后面一直是嫂子去做的。即便这样 我还没去采摘过一枚茶芽一片茶叶呢,茶树多高了?只待有空闲时去做些简单的活了。

茶,早已是举国之饮。无茶不欢,无茶不雅,无茶不识礼......人们对茶饮有着各自的感受各自的理解。

都说茶发乎于神农,但也许还会更早,也许那些“发现与智慧”的结晶浓缩在神农那个时期了,才有了“茶发乎于神农”的传说中。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是最早发现茶的用途,还是饮茶、种茶、制茶,渊源之地皆在中国。

“茶圣”陆羽在龙盖寺习诵佛经之隙学会了艺茶之术,缓解了他对诵佛之厌,渐渐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欣赏其艺茶之术的竟陵太守李齐物修书推荐陆羽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门下学习“经史子集”,这为他后面著述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打下了基础。《茶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茶的发展演变,因具有百代开创之功,后人膜拜为“茶圣”。现代人痴茶艺的程度也不亚于陆羽在龙盖寺时的那段时期,精通茶艺之术的高人,不是只在富贵之庭、高雅之室,民间也大有人在。

饮茶盛行,习茶艺盛行,做茶文化也盛行。凡人所到之处,皆留:某某到此一游;痴茶文化之人,力将“茶圣”陆游到过此地作为茶文化硬性指标呈现 。凡人以凡心了俗愿,茶文化者以沾“茶圣”仙魂而无比荣耀。

饮茶有“民以食为天”之势,茶艺之术代代都在精求完美的道上,茶文化永远都在深挖、探索。茶之所以盛行全球,这些也有推动因素。但它能受到普天大众的喜欢,还是其最有益身心健康之故:提神、解毒、明目、解渴、悦心、修德等。

据知,西汉严道(四川省雅安名山区)人吴理真于公元53年,在雅安蒙顶山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后便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一块凹地上移种下七株茶树,首开世界人工种茶之先河,被后人称为“种茶始祖”。

湄潭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茶经》等典籍也有记载。有茶马古道、盐茶古道、贵为元明清三朝皇室贡茶的湄潭,也就不奇怪为何有了“中国茶海”“天下第一壶”闻名于世的景观了。在茶海之乡,我不有一玲珑茶园好像说不过去。

“世界人工种茶始祖”,“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世界第一大茶壶”,“世界第一大茶园”,以“茶”为大,我想应是弘扬“廉、美、和、敬”的茶德思想高举于世之故吧。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几千年来种茶、制茶、饮茶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茶饮文化历经历史长河的熏陶,融入了中华文化儒、道、佛精神思想,沉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陆游沏一杯清茶,伴着青灯,听窗外雪花飘落的声音,这意境怎么像极了我心底勾勒的意象?

言它,有源;吟它,有心;画它,有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