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花牛红的头像

花牛红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4/16
分享

读书务求精(随笔)

 

孔子生活在公元前551年—前479年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有汉以来,历代帝王仕儒向他敬奉了无数桂冠,如“大成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堪当此誉的,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人。

曾几何时, “克己复礼”孔子。早在我上小学五年级至初一时,全国就掀起评《水浒》及“批林批孔”运动。拼音,在当时的小学,我们基本就没有学过,直到高二,也就是高中毕业的那一年面临高考,我一边自学,一边跟上老师或别人学,最后才学了个半生不熟。如小学生把“邪”字读成“牙”字的读书不精的笑话,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好像并不怎么尴尬,但如果不引起高度的重视的话,那还是会波及其今后的人生走向的。多少年之后,我才悟出了一条读书的至理名言:读书务求精!

《史记·李谧传》中有一句话:“丈夫拥有万卷书,何假南面百城。”以其不可一世的英雄气概,一直为后世读书人所津津乐道。

万卷书当然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它所极力颂扬的博览意识,因凭借所营造的君临天下的虚幻快感,而为读书人所认同,成为心中永久而牢固的情结。他们不论是追慕古代硕儒,还是推举当今大师,总忘不了钦羡称道其人如何于书无所不读。而劝人读书向学的种种说辞中,最为普遍的也该是读书多多益善了。在出版业日益繁荣的今天,秉持此种观念的爱书人,分明比古人更能感受到一种逼迫。

但是,我在这里却要唱反调——读书无须多。显而易见,就是要读书人读书务求精了。

读书务求精的含义是,只有深思熟虑,含英咀华,才能把握书中的精髓所在。细细咀嚼品味之下,被中国历代读书人一直奉为圭臬的几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刻含义在于一个“精”字,而不在于多。你读上万卷书,关键在一个“破”字,很显然,“读万卷书”与“破万卷书”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能破万卷书,就意味着你把书读精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关键不仅仅在一个“读”字,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行”字;行万里路就是要求人们把从书本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实践来检验你所学的知识正确与否,看你是否真正把握准了书本中的精髓所在。只有这一切都做到了,你才算是把书真的读精了。否则,既不能“破”且不能“行”,死读万卷书又有何用?故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讲的精髓更在于读书务求精。

一个令人备感遗憾、无奈和不争的事实是,由于人类文明的悠久,精神领域的广阔,单单这些书也已经是个惊人的数目了,即便是焚膏继晷,皓首穷经,也是难以遍及的,而遑(音huáng,释义:空闲;闲暇。遑论,就是“不必说”“不用再说”的意思。)论深透了。这就更要求人们在当今浩如烟海的书本中去广泛涉猎,但读书务求精。

我自年轻时就养成一种习惯,读书时遇上生僻字词,都会查字典探究一番的。故而在这里我有必要解释一下焚膏继晷和皓首穷经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了。 焚膏继晷 [音fén gāo jì guǐ]膏:油脂,指点灯用的油。晷gāo:日光。点上油灯,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或学习。皓首穷经 :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记得我在读书时第一次见到耄耋两个字的时候,我就查阅了一下我的那本至今被我翻阅的相当陈旧了的《汉语小词典》,耄耋(音mào dié):耄(mào),指八九十岁的人,耋(dié),指七八十岁的人,耄耋老人,指年级很大的人。

有件事不怕别人笑话,记得那可能是三十多年前,我刚调至那所我曾执教过的城郊中学的时候,学校那时还是一所完全中学,高中的历史课老师奇缺,竟然将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教师聘请来教高三文科班的历史课,那时学校和这位老人都立等着有一位像我一样的接替者去替换老人的劳苦。恰巧我又是一位文史爱好者,正如人常常说的一句笑话“瞌睡遇见了枕头!”我就很乐意地放弃了我原先所执教的初中语文课,欣然接受了改代高中历史(包括高三文科班)课的教学工作,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就等于是从头开始,万事开头难呀!加之自己又读书不精,记得有一次给高二学生讲历史课时我把皈(guī)依佛门的“皈”字都错读成泊(bó)了,幸亏有一个学生在课后给我指岀了错误,致使这件事没有在学生中造成较坏的影响,我把这件在我心中有着太浓太重阴影的事归结为读书不精的恶果。此那之后,每当有生僻字或我拿不准读音或释义的字词,我都会下意识地翻阅我的那本《汉语小字典》的,恰巧今年春节过后,我又去了一趟我曾执教过的那所城郊初中,顺便又去了一趟我曾经的办公室。虽然调离这所初级中学已经一年多了,但由于有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手续还未办理,故而我也就到现在还有一些东西未移交,包括我用过的一张旧办公桌及办公室门的钥匙,我想这并不妨碍新来的人工作吧?!而这次去时,竟然看到了我的这本有点发黄了的《汉语小词典》在他(她)们还未处理掉的一堆废纸上放着,我颇有些感慨地拭去了其上的灰尘,将这本早就有点发黄破烂但却实实在在陪伴我走过三十多年教书生涯的《汉语小词典》给珍藏起来了!虽然现在已经很少翻这本小词典了;但脑际总萦绕着一句话:那时可不像现在,百度一下什么都晓得了!

最近,我又看到我的一位新同事以《功不唐捐,朝乾夕惕》为题来总结自己的工作,我认为这是再恰当不过的用词,也应该是对读书务求精的最好诠释了。

功不唐捐(汉语词语)功:功夫;唐:徒然,空;捐:舍弃。佛家语,指所下的功夫、付出的努力不会白费,有所回报。“朝乾夕惕”,汉语成语,出自《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这又使我想起了清朝前期的一段历史,雍正皇帝即位后,日夜勤慎,也以“朝乾夕惕”自励、自诩。年羹尧在贺表中将语序颠倒,将“朝乾夕惕”写作“夕惕朝乾”,将“朝乾夕惕”语序颠倒,则可以理解为,我要每夜先想好,有所警惕、有所防备,以便白天去见皇上。以此来颂扬雍正帝的励精图治;而雍正帝则恰好以此为借口兴起文字大狱。清世宗雍正借年羹尧颠倒语序,大兴文字狱,只能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文尾我要说明一点的是,这件事与年羹尧读书精与不精无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