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致勃勃登临一座山,却常常受到山的捉弄。
远望一座大山,到山脚下会发觉山顶反而不高了;而当舒缓一口气、企望立马登顶时,却又山重水复、峰回路转,山巅和人好像捉起了迷藏。这情景,对爱好山行运动的人来说,可能经常会遇到。
那次,从居住的市区出发,直奔太行山南端有北武当之称的一座山。迎着远远的山峰,鼓足勇气,一路漫行,到了山下再望山顶,可见山脊的孤树、岩壁的纹路,远不像远望时那样巍然耸立、高不可攀,敬畏的山巅忽然有了亲近感,让人少多有些不过如此的轻松。
起初,我以为是错觉。一看森林步道标志牌上的海拔高度,方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在山前的漫坡道行走,不知不觉已在登高,虽然身处山根,可断然不是远望时的高度,人与山巅的相对距离和海拔已经大大缩小。
近在眼前,指日可待了,便小憩一刻,补些水分,悠然地应对。可前行的小路隐现在山梁和树林里,环绕在山南山北,挂在陡峭的崖壁上,神出鬼没,来去无踪,一程又一程,老是不见尽头,山巅总在仰视的前方。感觉着力气已经消耗得差不多快尽了,路好像成了会延长的藤蔓,在人的前头越长越长,这时,禁不住怀疑自己的观感和判断,滋生一丝丝被山愚弄的沮丧。
此时此地,进有艰险,退有不甘,坐等更不宜。别无捷径,只能竭尽全力往上攀登,只能把登顶的希望交给崎岖的上行小道,听从它的指引,心无旁骛地一路向上攀登。越来越险峻的环境,不容多想,也不容犹豫,只能把意念集中到前进的方向上,而且更须小心谨慎。需要观察头顶和周边,枝断石落、细沙滑动都可能是一种风险;需要看清面前的路况,踏准每一个脚窝,走稳每一步路程。这关头,也只有加快脚步,加快身体运动,在能量持续不断的输出中克服困倦、摆脱犹豫不定的心理情绪。考验人的体力、耐力,往往就在这一段路程上。
想来,接近山顶,往往有一段陡峭险要之处,连路也需要盘绕迂回,引领上行。而行者至此,常常到了筋疲力竭之时,力有不逮往往心浮气躁,即使路程不远也难免沉稳不住。
猛然抬头,发觉山路忽然变得平坦,心中不禁一喜,庆幸已经到顶。可向前再望,居然还有更高的山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原来,自己是到了山的脊梁上,但离最高处还有一段说不准多远的路程,如果期盼到达山脊最高处,还不能松懈,还需要拼尽气力、一鼓作气继续前行。
有经验的山行者决定攀登一座山,不管山的高矮,登山的路程远近,往往不急不躁,总是做好心理准备,备好应急物品,然后耐心地向一座山走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总是不疾不徐沉稳地行进,有时甚至显得有几分笨拙。而恰恰是这些人,行稳致远,能够行走更远、更艰险的路,到达山的最高处,领略到更美妙的风景。
山行,是阅读大自然的奥妙与风景,也是体验人生的哲理与真谛。攀登一座山的经历,颇像追寻和实现一个愿望和梦想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艰险,富有挑战性。梦想成真的艰辛曲折与登攀过程的山回路转极其相似。遥望目标似乎高不可攀,需要蓄势蓄力;行进一程,发觉成功就在眼前,不禁为之一喜;胜券在握唾手而得时,却发现艰难的历程还在前方;而到了终于“成功”的时候,方知“成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绵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