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升子山的头像

升子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14
分享

金庸武侠:喝了这坛女儿红,江湖复现

金庸先生驾鹤的消息传出来时,网民们还沉浸在前一天发布的五十岁李咏病逝消息的余震之中。按照有些旧俗,九十四岁仙逝乃是喜丧,全福全寿全终,比起平均年龄仅七十余岁的国民来说,金庸老先生的涅槃之路,乃是寿终正寝的福寿禄,念此,心里不免平静了许多。面对刷屏的悼念之作,我是个伪金庸迷粉,不够资格来缅怀,只能谈点肤浅的感受,来纪念一代武侠名星的陨落。毕竟除了年少之时读过武侠小说,金庸老先生创作的《射鵰英雄传》《神鵰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原著,我完整看过的真不多。然而,对于先生的景仰之情,却在有生之年从来没有缺席过。他那种仗剑走天涯、扫荡不平事的三观,同样灿烂在我的少年侠客梦里:行走江湖,该无畏无惧、有情有义。

对于我们70后生人来说,金庸的名字就是武侠精神的化身,让物质贫乏的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从来不缺乏武侠精神的滋养。我年少时喜欢广泛阅读,却无特别钟爱的书籍,只记得读初中时有次借得一本金庸的《笑傲江湖》,正躲在政治课堂上看得津津有味时,被不苟言笑的政治老师当堂缴获,课后叫到办公室一顿教训,大致意思是说,小小年纪,别看武侠小说,这种小说是“毒草”,会让人不走正道,多读名著才是正道。我并不是很懂“毒草”的意思,我困惑的是,借来的书是要还的,只好厚着脸皮求老师还书。被老师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却不敢反驳,书沒讨回来,还被批得落荒而逃,只好用压岁钱买了新书还给人家。自此,也许是女孩子的侠客梦并不长情,也许是后怕书被老师缴获要赔偿,我的青少年时期与金庸的武侠渐行渐远了。如果不是这些武侠小说被拍成电视剧热播,我对金大侠的武侠也就只能远远瞻仰而懒于走近了。但这并不影响这位以侠义走江湖的大文豪对我此后人生道路上的深远影响,可以说,青春期的我们,讲究义气、重视朋友,多多少少都有武侠精神的隐射。

然而,金庸和武侠不仅是少年人的专利,也是行走江湖的人们的福利。走出校门后,我到浙江谋食来了。浙江是金庸先生的故里,他与衢州一中有过渊源,也来过龙游石窟神游作文,金庸先生的各种气息愈发清晰可触,不时有地方文献记录金庸先生的足迹。机缘碰巧,1999年5月四校合并为新浙江大学之际,金庸先生出任人文学院首任院长,我在提升学历的时候,毫不犹豫选择报考了人文学院,幻想自己也能够以金院长的门生自居,沾点文学的灵气,洗洗自己愚笨的头脑。在浙大进修的日子里,我在校园里寻觅金庸院长的印记,却被告知,“院长”乃是金庸先生的头衔,八十多岁的先生常居香港,除非特大校庆事件,他平时不回浙大,常务副院长才是学院的实际管理者。悉知此信息的我,颇是失落了一段时间。三年里,我确实没一次机会碰见金庸先生,但凭着对金庸这个名字的追逐,让年青的我沉浸在浙大,也实实在在吸了点墨水。

人到中年诸事忙,忙得会忘记那些曾经豪情万丈、仗剑走天涯的梦,鲜能静下心来读金庸的武侠原著,只能利用碎片时间看看武侠剧,也算聊以自慰尘封在灵魂深处那个还保存侠义的自己,被岁月慢慢磨平了侠客梦的棱角,懂得现实中的江湖不比先生笔下的江湖,想侠行天下,还是气力不足,毕竟先生小说中的大侠,无一不是赤条条无牵无挂自逍遥,就连参透了倚天屠龙秘密的张无忌,也只好与舍掉郡主封号的赵敏,把一切的功名利禄拋诸脑后,归隐山林做对神仙伴侣,否则,人世间的纷争还是纷至沓来,一辈子斩不断理还乱。中年的我读武侠,明白金庸先生把热闹的世界撕开了一道大口子,各种人性纷纷上场演绎,让世人看明白少点困惑,这大概是诸多中年人的真实状况。谁说金庸是少年人的金庸,他分明是给了疲于应付的中年人一份精神补及。

碎片化读金庸也就罢了,让我意料不到的是,当年被我的政治老师禁为“毒草”的金庸武侠小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豁然列入了中小学教材,成了青少年必读的经典书籍。不过短短三十年光阴,金庸还是那个金庸,武侠小说却由"毒草"变为"名著";武侠还是那种武侠,七零后与零零后能读出同样的味道来么?看着这些新生代迷恋金庸,也迷恋韩剧,却没有什么不妥之处,才明白这些少年人远胜于当年对世界认知简单直白的我们,他们比我们更懂武侠,更尊金庸。

可见,武侠之所以是武侠,是48岁就封笔的金庸先生为世人酿造的一坛女儿红,封缸地下数十年,历经时代变迁,变得愈发醇香,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解读下,醉了多少代?故而,先生虽己驾鹤西游,却是身灭魂犹在,晚生并不悲秋,先生遗下的武侠大义,足矣代代传承为经典。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