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升子山的头像

升子山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07/19
分享

光荣在党63年,他获颁纪念章

01 期待新勋章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新征程的同时,举国欢欣鼓舞,即将举办系列精彩活动,庆祝我党“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年满八旬的老党员范根祥也变得异常兴奋起来。他从电视新闻里看到3月23日,中共中央2021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傅兴国介绍说,今年将首次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首批颁发对象为健在的、截止今年7月1日党龄达到50年、一贯表现良好的710多万名老党员。

 这个消息,让范根祥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渴望“七一”建党节快快到来,渴望早日佩戴这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那将是对他入党63年来一直坚定崇高信仰、践行初心使命的“最高礼赞”,也能让他的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在耄耋之年圆满统一起来。

他掏出珍藏多年的匣子,里面装着的是他生平所得的各种勋章、纪念品和荣誉证书有点遗憾的是,还丢失了不少。这些物品中,他最爱的有三样,分别记录他作为党员、作为老兵最自豪的三段历史。

一对“抗美援越”的红色中士领章。虽然经过半个多世纪岁月的洗礼,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光泽,但依然保存完好。红领章是他参加“抗美援越”战争燃烧青春的有力见证。

一枚“自卫还击·保卫边疆”勋章。上面铭牌内铸有“自卫还击,保卫边疆”八个原色沙底凸字,下吊件正面图案中心是天安门和5颗五角星,外环齿轮、麦穗和冲锋枪,外面是两个交叉的五角星和星花,纪念章的背面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一九七九”等字样。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给参加自卫还击战全体指战员的勋章,极有纪念价值。

一枚“龙游县劳动模范”勋章。铝质镀金吊件,金灿灿的正面铭牌是天安门和麦穗,外环齿轮,背面刻着“‘七·五’—013”“龙游县人民政府”等字样,那是龙游县政府嘉奖他的兢兢业业。

这三件象征荣誉的勋章和纪念品,记录着范根祥这位练过钢铁、经历枪林弹雨、为地方事务奉献余生的老党员生平,凝聚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他渴望自己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终身的信仰和坚守,连同满匣子的荣誉,都能融入那枚即将到来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02 先进更先进

1941年出生的范根祥,生在解放前,长在红旗下,走的每一步,都跟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上世纪50年大炼钢铁时期,范根祥正是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子,浑身充满了干劲,是大队里难得的青壮劳力。他劳动积极,思想进步,15岁就加入了中国共青团,颇得大队书记的赏识,认定这个小伙子迟早有出息。

彼时大炼钢铁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炼钢炉前歇人不歇马,人们轮班炼钢,昼夜干活,负责往炼铁炉煽风点火。有人建设炼铁高炉,有人学习炼铁技术,有人学习炼焦选矿,炼焦厂成了炼钢厂之母。毋庸置疑,那是一个“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激情年代。

1958年8月2日,又红又专的17岁青年范根祥,被大队书记推荐进城,成了龙游炼焦厂的一名工人。他个子不高却干劲十足,不怕脏不怕累,很快引起了党总支部和车间领导的注意,列为入党重点考察对象。1958年11月28日,在车间主任郑林奎和徐兰桂的介绍下,入厂仅三个月的范根祥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宣誓时,小伙子的心也被鲜艳的党旗映照得通红,“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范根祥工作更加出色,深得炼焦厂党支部书记陈宝根的赞赏,这位南下干部很有意栽培他,带着他赴杭州、海宁等地参观学习炼焦技术回来后,他参加了水泥试验选矿等重要工作1960年,龙游炼焦厂并入龙游化工厂,年仅19岁的范根祥,被任命为球磨磷肥车间的负责人。

03 忘死也舍生

1961年8月2日,20岁的范根祥应召入伍了。这位入党快3年的进步青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增光“五个伟大”去参军,成了驻扎在厦门集美的一名空军高炮兵,随机待战。

1964年,抗美援越战争秘密打响。史海钩沉,和声势浩大的志愿军抗美援朝不同的是,抗美援越一直是以秘密的方式进行。1979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才首次公开这段历史,文中写道:“在越南抗美救国斗争期间,中国向越南派出的空军、陆军、工程、铁道、后勤保障等支援部队,”这段被尘封15年之久的历史才露出冰山一角。

1964年8月10日,我军在漳州机场击落了一架从台湾飞过来的U20侦察机。8月13日,范根祥服役的空军高炮部队执行中央军委命令,连夜从漳州坐火车奔赴广西南宁吴圩机场集训一年多后,于1966年3月6日秘密奔赴越南抗美,历时10个月,共参加了8次激烈的战斗,全师共打掉了150多架美国飞机。

忆起枪林弹雨中的往事,范根祥恍如昨日,如数家珍:那时候,美国的B52轰炸机非常凌厉,空中投掷的菠萝弹和子母弹等炸弹,如同下雨一般,地上全是钢珠......从越南返国后,排长范根祥被授予了二等功。

15年后,老兵范根祥又一次响应国家号召,再次踏足越南的土地,这次我军打的是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1979年2月17日,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云南边境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短时间内,迅速推进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这场耗时28天的战争,以我军胜利告终。

这场战争的激烈,范根祥的老伴姜梅娣记忆犹新。当时,丈夫在前线打仗,妻子在成都看娃,战斗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不时有前方消息播报回来。军嫂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亲人能够平安归来。

39岁的范根祥谅山战役的猫耳洞中活了下来。这位在部队里摸打滚爬快20年的老兵,已经参加了十几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就在即将脱下军装的前夕,为了保家卫国,又一次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他挥泪告别那些一腔热血酬家国的战友们,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替牺牲的他们好好活下去,让自己的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04 开辟新阵地

范根祥没有食言。就算脱下穿了22年的军装,他依然没有忘记一位军人的天职。他把冲锋陷阵的阵地,转移到地方事务工作中。

1983年元旦,大雪纷飞中,从部队转业的范根祥如期到原金华县报到,被任命为罗埠区副区长兼党支部书记。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龙游县建制,属于金华地区。他作为第一批回归龙游县的干部,担任龙游县民政局党组成员,负责军人抚恤安置工作。复县伊始,所有的工作都是空白。为了安置复员退伍军人、安抚老红军,抚恤残疾军人,没有车,他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了龙游的每一寸土地,终于把安置抚恤工作全部理顺到位。

1988年,为了落实党民族宗教政策,已经48岁的范根祥,搬进了县政府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门口除了挂着一块“龙游县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科”牌子,一切工作也是空白的,等待这位老兵自己去填补。

接到任命后,范根祥一头扎进恢复民族宗教事务工作中。白天忙着调研,走访龙游境内的各类民族村和宗教场所,晚上埋头学习各种民族宗教的政策法规。总是夜半时分,同样工作繁忙的妻子,打理好三个孩子和所有的家务后,会给他泡上一杯清茶,替换下他手头的烟头,提醒正在埋头笔记的他早点休息。

可是他哪里能够睡得着啊!百废待兴之际,工作思路千头万绪,事务性工作更复杂。要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先要摸底调查,把隐藏在龙游山野村落里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场所,依法登记管理,组织力量打击非法传教、非法家族聚会等活动,教育转化误入迷途的信教群众,才能维护地方安定团结和社会治安。在他的各种努力下,龙游县被评为1992年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

范根祥知道,要振兴龙游佛教,首要振兴千年古寺竹林禅寺;要振兴竹林禅寺,首要有发展空间。可是,竹林禅寺几乎是一片空白,除了一间寺庙,其他地方早在1971年就被原虎头山公社占用创办了一所初中。1988年县政府又拨款三万元,给学校扩建之用。得知这个消息后,范根祥彻夜难眠。他找出了龙游县土地证第4391号文件,那是1951年土地改革时,确认的竹林禅寺人员土地和房产:僧觉朗户,人口八人。楼房三间,平房九间,可耕地三十亩四分。

了快速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范根祥向县政府打报告,要求开放寺庙,搬离学校。为此,他不厌其烦去找领导,反复协调,争取政府支持;数次和校长交涉,磨嘴皮子,苦口婆心讲政策。民族宗教科长和学校校长为了竹林禅寺的土地使用权,唇枪舌战争执了不下二十次。四年后,在范根祥的据理力争下,竹林禅寺终于赢了。1992年秋,学校搬离竹林禅寺,迁至新址竹林禅寺终于有了发展的空间,这座千年古刹慢慢成了龙游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为了不让石岩背村民打扰寺庙僧侣的清修,范根祥买来了胡柚苗和橘子苗,给寺庙种出了一道绿色屏障出来。没想到,白天种下去的树苗,晚上就被村民连夜拔了。只好再种,再拔;再拔,再种。为了打破僵局,范根祥去石岩背和村民沟通交流,碰见村民拔苗,也不急不躁,笑眯眯地掏出笔记本,和他们拉拉家常,耐心宣讲有关宗教政策,渐渐地,村民们不再拔苗了,胡柚苗和橘子苗终于慢慢长了起来。这道绿色屏障,后来就成了竹林禅寺的围墙边界。

竹林禅寺要回了自己的地盘,可原来的住持学参法师也老了,他有心让在广州光孝寺的弟子戒成法师回来当住持。范根祥和统战部有关领导就远赴广州光孝寺,说服戒成法师。戒成法师接到师父的法旨,也感念范根祥的诚意,不仅爽快回来了,还把自己在光孝寺多年做道场攒的香火钱也带回来,全部用于寺庙的建设,先后建立了天王殿等。为了协助新住持戒成法师把竹林禅寺发扬光大,范根祥四处奔跑,跑断腿,磨破嘴,想方设法争取各方补助资金,来弥补寺庙建设的资金空缺。

05  一尘不染身

“一尘不染”,本为佛教用语,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本意是修行者排除物欲,不被六尘所沾染叫“一尘不染”。比喻做官清廉,或人品纯洁高尚,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坊间也指环境非常清洁,事物十分干净。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把“一尘不著身”这个美好的碣语,送给范老做结语,他之无愧。

走进范老家里,虽然是老房子,装潢显得陈旧,但收拾得一尘不染,厨房的角落,都找不出一丝灰尘和油烟洁净得连我们进去都要小心翼翼,唯恐带进去一丝灰尘沾染了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不仅保持家里的清洁卫生,连吃饭的碗筷都是配对的,和客人的碗筷分开用。一日三餐定食定量,不轻易增减饭量和菜品。二老都是退休干部,三个子女各自在岗位上干得出色,节假日会带着孙辈一起来看望他们,范老总会提醒都走上领导岗位的子女,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保持廉洁自律,这是一个讲原则、讲家风的家庭。

让人惊奇的是,范老已经80余岁了,可思维比年轻人还要敏锐,记忆清晰,精通各种民族宗教政策,政策观念特别强。他喜欢看电视,但是只看《新闻联播》和《海峡两岸》,对当下国内外形势和台湾事务了如指掌。他脸色红润,容颜看上去最多也就六十光景,问及保养秘诀,老伴姜梅娣笑着说,哪里有保养,就是从不服老,坚持干事情,停不下来。退休后,就报名当了社区的义工,义务为社区搞卫生,通下水道,为邻居排忧解难,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一直干到76岁,成了最年长的义工。我担心他身体出问题,这才生拉硬拽把他拉回家来。

作为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动龙游民族宗教事务的首功人员,范根祥有点遗憾地说,手头积累了一大堆有关龙游老红军和民族宗教工作笔记,有很多是非常宝贵的一手资料。自己也曾想把这些资料整理成集,只是现在年龄大了,力不从心了,估计愿望也落空了。如今退休已经20多年了,工作笔记都发黄了,字迹也慢慢变得不清楚了,扔了又舍不得,不知有关部门能否妥善保存起来,也能供后人参阅之用。

告别时,我随口问了一句:“如今竹林禅寺远近闻名,龙游人们都说您无愧首功,您老信佛吗?

“我不信佛,我只信党!我一生都在跟党走,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范老毫不犹豫,回答也铿锵有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