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二月龙的头像

二月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18
分享

勒笤帚

勒笤帚

李健/文

妻子扛着一捆高粱临近院门,我欲起身去接,她却止住了脚步,只听她突然一声“啊——啊——啊秋!”这响亮的喊秋喷嚏,竟然扯开了儿时收高粱勒笤帚的旧时光。

在我的故乡,玉米称“玉蜀黍”,高粱称“小蜀黍”。虽说高粱不像玉米那样被人看好,且被种植在山坡瘠地,又因坚韧耐旱不倒伏,就年年种植,与最乡土的农作物相伴而生。

到了秋天,在秋色浸染的黄土坡上,醉红脸盘的高粱穗,密密匝匝红艳艳灿烂了一整道山坡。飞鸟旋绕,荡漾着一阵又一阵成熟的气息。

秋风送爽,高粱弥香。乡亲们开始收割山坡上摇曳的红高粱,镰刀对着高粱穗圪节一刀劈下,三五成把,而后被扎成捆。运回的高粱多半悬在房檐屋下,或摆放房顶或倒挂于树杈,风吹日晒,高粱穗的颜色愈加深红。

高粱,浑身是宝,高粱米可食又可酿酒,去了籽的高粱毛儿,又是勒笤帚的好材料。

高粱穗晒干之后,人们会倒置板锄,把高粱穗放在锄刃上“刺楞楞”一朵朵刮下高粱籽,再整整齐齐收拢起来。等到农闲的时候,再动手勒笤帚绑刷子。捋下高粱籽经过石碾或碓臼的一番磨捣,到进簸箕一掂,就能得到白生生的高粱米,下锅一煮,清香缭绕。据说这种高粱粥富含胆固醇,对骨质疏松和骨伤者有独特的食助疗效。

勒笤帚之前,为预防脱籽后的高粱笤帚毛折断,魏爷要事前往高粱穗下的黍秆泼适量的热水,再借助石磙把黍秆轧劈,增强其柔韧度。

勒笤帚的时候,魏爷备足了高粱笤帚毛、拧一盘细麻绳和磨得明晃晃的镰刀,然后坐在地上,挺直腰杆,把事先预备大拇指粗细的扎经绳拴在腰间,双脚蹬着另一头的木棍两端,整个腰身就和绳子、木棍三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才便于均匀用力。

勒一把笤帚,需要三四十根高粱笤帚毛,每次拿上三四根为一把,先在扎经绳上绕一圈,接着把扎经绳子用力绷紧,两手握着笤帚毛缓缓用力向上转动,在预定的交合处勒出一道深圈,牙齿紧紧咬住细麻绳并扎紧打结,这便完成了第一道工序。

“南京到北京,一把笤帚九道经”。首道工序完成,再拿来一撮并在第一道勃颈处,这需连续扎绳两圈,每扎一圈如果笤把过粗,就要修掉一些,保证后续的笤帚毛合力不臃肿。以此类推,如法炮制,最后要把第九道和捆扎好的合在一起……

笤帚制作完成,进入最后的弯梁校正环节,魏爷拿起镰刀敲敲打打调整笤帚头部弯度,适当修整笤帚梢尖,同时还要修去扎手的毛茬,确保笤帚光滑顺手。这样,一把起伏有肚、结实耐用的高粱笤帚就算勒好了。

别看这其貌不扬的土货笤帚,它不仅替农家人扫灰尘除烦恼,还有治愈结巴的传奇功效,也不知真假,我倒是真切体验过一回。

上小学的时候,被同桌染上了结巴。傍晚,放学途中天空突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冷雨,三步并作两步往家跑。刚到灶房门口,就挨了一下母亲冷不丁举起的笤帚疙瘩,刚想发飚,母亲却开心地笑了起来,结结巴巴的口吃,竟被母亲的奇袭惊得无踪无影。

现在想来,一本好书可以启迪人的智慧,剔除心中的积垢;一曲妙音,可以带给众人一方休憩的净土,治愈不悦的心灵;一把不起眼笤帚,任时间冷暖,守一份洁净,度一场清欢,为驱赶尘埃鞠躬尽瘁而无怨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