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河南思客》的头像

《河南思客》

内刊会员

散文
202111/25
分享

黄河乐章(组章)|王峰轩【荐读】

 

有位外国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能谱写出《黄河大合唱》的民族,肯定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的民族!”就是这首能够引起每位华夏儿女心灵共鸣的清浊之音、千古绝唱,通过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等艺术形式,谱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时代最强音。这分明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巅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是那么博大:流程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余平方公里,连接着上千条支流与溪川,哺育着数以亿计的炎黄子孙。如果把祖国比作一只雄鸡的话,那么黄河绝对称得上雄鸡的心脏主动脉,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气。

我读过“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磅礴大气,令人荡气回肠;我看过气势恢宏的三门峡大坝,奔腾咆哮的黄河在这里安澜,温顺而又驯服;我写过壶口瀑布,蓦然发现有些事物看一次就足够了,直到现在我满脑子都是她的波澜壮阔、深沉雄浑。总觉得自己在黄河面前很渺小,如沧海之一粟,大河之沙砾。有时也会感觉自己很浩大,特别是站在黄河岸边,吹着猎猎河风,听着黄河号子的时候,总感觉浑身有用之不竭的力量,那是一个黄河儿女的自信!

长垣地处黄河“豆腐腰”核心区,全市(县级市)黄河滩区涉及5个乡镇,面积339平方公里、人口22万,是河南省最大的低滩区。

据史书记载,长垣与黄河的关系源远流长。“长垣”之名始于秦代,因此地经常为黄河水患所侵,老百姓就在县城外围修建防垣,以阻挡水患,谓之“县有防垣”。

千百年来,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穷,也因黄河而兴的家乡长垣是黄河决堤、溃防、泛滥的高发区域,十年九涝,民生多艰。改革开放前,家乡广泛流传着一段顺口溜,“春天喝不上糊涂,冬天穿不上棉裤,十里八乡见不着瓦屋,小伙子娶不上媳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垣百姓的穷困潦倒。

多难兴邦,殷忧启圣。黄河的频繁泛滥给长垣带来灾难的同时,也造就了人们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开放包容的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穷则思变,不服输、不认命的长垣人,硬是在“地下无矿藏、地上无资源”这种“先天不足”的情况下,用一支焊枪焊出了“中国起重机械名城”,用一根棉签捻出了“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用一柄刷子刷出了“中国防腐蚀之都”,用一把炒勺烹出了“中国厨师之乡”,成就了享誉全国的长垣四大特色产业、支柱产业。

作为一名喝着黄河水成长的长垣人,我深爱着这片充满希望、谱写神奇的土地,也深爱着这条滋养万物、雄浑奔放的大河!

在长垣黄河滩区,经常能看到这里非常活跃的“放羊大军”,也就是一群牧羊人:他们挥动着鞭子、吆喝着牧羊调子、赶着一群群觅食的羊儿……每每这时,很多行人便会停下匆匆的脚步,驻足远眺,仿佛在欣赏一幅绝美的田园山水画。

几年前脱贫攻坚时,我们单位分包了一个叫“王辛庄”的滩区村,村子离黄河很近,骑自行车也就几分钟的车程。村里有个无儿无女的贫困户,70来岁了,多次拒绝党委、政府提出的集中供养,坚持一个人居住。当时不少人表示不理解,但我知道原因,他是舍不得丢下那些羊,那些和他相濡以沫的羊。

我曾见过他在黄河滩里牧羊时的情形,与他在村子里简直判若两人。村子里他是那么的寡言少语,但这时他仿佛就是羊们的国王:“犍子,你看你壮得像头牛,别老是欺负小白”,“黑子你瞎转悠啥,快点吃草吧,马上天就要黑了”,“小不点,别人不欺负你就得了,你还拿轻换重,你看看就你那身板能打得过谁”……听着让人忍俊不禁。

熟悉了就和他攀谈,给他讲什么是“两不愁三保障”,他记得快忘得更快,往往是前脚记住后脚便忘了。这时他便会尴尬地笑笑,说自己是一时忘了,然后便话锋一转给我讲他的“当年勇”。“那个时候,我一个猛子扎到黄河里,能从长垣这边游到对面的东明”“黄河发大水别人都吓得四散逃跑,俺不怕,先是爬树上,后来饿了就游泳找吃的,大西瓜小甜瓜都没了家,随便吃”……我便引导他早日脱贫,早日集中供养起来。

这位黄河岸边的老人脱贫后有时在电话聊天时也会发几句感慨:还是共产党好,要是解放前,谁会管俺们这些贫困老百姓,你们这些国家干部还天天帮扶我们,忘啥都不能忘本。然后还会哼上两句“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面对流过家乡的这条大河,我曾多次热泪盈眶,因为我时刻深爱着自己的家乡,深爱着滋养了长垣大地的中华母亲河!


作者简介

王峰轩,男,河南长垣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思客》签约作家。曾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党建》《河南日报》等国家、省市报刊发表作品多篇,现供职于中共长垣市委机关。出版有散文集《稳稳的幸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