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农村加之常见,丝瓜成为我最早认识和食用的蔬菜之一。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搭好梯子,取过铲子,母亲把和着草木灰的丝瓜种儿,从堂屋高墙上小心翼翼铲下来,用井水给丝瓜种儿洗浴一番,露出白白胖胖真面目,放在竹筲箕里,怀抱丝瓜种儿的竹筲箕又被放进暖桶里,暖桶上又加盖了棉布。
乍暖还寒的夜晚,母亲披着棉衣,一夜都要揭开棉布,看一看丝瓜种儿醒没醒,该过水就过水。“出芽了,出芽了”,母亲兴奋地自言自语----过了几日,丝瓜种一端冒出白色芽头,由直到弯,由弯到直,再过上几天,白芽变绿,看着时机成熟,母亲将其移栽到院子里早已整好的菜地里,丝瓜要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每种植物都有自己进化出来的脾性,比如,丝瓜就捂不得风,对此母亲自然是了然于胸。因了阳光、雨水和肥料的滋养,小小的丝瓜苗开始长起藤蔓,为丝瓜定制的竹架也跟着搭起来了。黄黄的丝瓜花开时分,蜜蜂来了,蝴蝶也来了,这朵花上停一下,那朵黄花上驻一下,让人看了好不欢心。“丝瓜花,香蕉雨”,说的就是夏日的繁盛。
期盼中,竹架上结出一根根丝瓜,有的细长,有的圆胖,与瓜蔓枝节上迎风绽放的丝瓜花相映成趣。竹架下阴凉一片,成了家中狗儿、猫儿乐园,它们眯着眼睛卧着,有人路过睁开眼看下,接着闭上眼睛接着进入梦乡。
长藤多结瓜,丝瓜是“苦夏”餐桌上少不了的,或清炒,或拌鸡蛋打汤,清幽幽的香味提人食欲。
不独其果,丝瓜全身都是宝。丝瓜嫩叶祛火清热、解毒消肿,夏天日头底下疯玩的小孩脑壳上容易长疖子,或者在野外被蜂虫蜇了叮了,这个时候只要摘下几片瓜梢上的嫩叶,用挤出的汁水连续涂抹几次,即见效果,屡试不爽。
我们老家称作丝瓜茎的,学名叫作丝瓜络,那也是难得的“宝物”。在那个物质短缺年代,母亲用它给我制作鞋垫。当年,母亲采摘下已经风干的老丝瓜,去皮去籽,取出丝瓜络,一层层地叠起,按照我所穿的鞋的大小,剪出鞋垫的形状,接着,用一种自家纺出来的老粗布包起,一针一线缝好。丝瓜络鞋垫,吸汗透气,冬天还十分暖和。读书时候,我穿着母亲制作的丝瓜络鞋垫上下学、打球、跑步,大冬天里坐在教室里自习,外头寒风呼啸,我的脚上心头却是暖洋洋的。
如今,在我的家乡,丝瓜络变身为洗澡擦、洗面巾、鞋垫、笼屉垫,走出家乡,走向各地。小小丝瓜络,为何受青睐?经过实地了解,我得知,丝瓜络原本就是一味祛风湿的中药材,丝瓜络又是纯天然原生态材料,符合现代人崇尚自然舒适健康理念。世上没有无因之果,没有无果之因,此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