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鹏飞的头像

陈鹏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12
分享

画上你的美丽

多年以来,虽然我已定居在河南省会郑州多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留在记忆中的那幅家乡印记,似乎是越来越清晰了。

广袤起伏的八百里伏牛山腹地北麓主要是在河南省南阳市的南召县。1978年,这里发现了约为50—70万年的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藏在云阳镇西坪村的这座圆锥形状杏花山从此被外界所知,虽没有灼灼的桃花,那青山环抱中叫着朗朗上口的杏花山三个字是那么的悦耳动听。杏花山南召猿人考古遗址的发现,是目前河南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一处古人类化石地点,或曰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确切地说,它应该是中原人类的鼻祖始祖。每每看到这样的文字表述出来,我就会无比的自豪,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三十公里外我出生生长的那个地方。

1978年遗址发现的时候,那一年的我就出生在紧邻南召县石门乡山根村的一个叫黄庵的小山村子里。这个小山村从行政区划上说归南阳县管辖,后来又变更为如今的南阳市卧龙区。从地理位置来讲,这里和南召是两区县搭界地,两个地方始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叉相连互通有无,不分彼此。

童年少年青年都是在这个小山村里度过。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后,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一年一年,没有走出大山的那个时候,狭隘的概念就是山的北边是南召,山的南边是南阳。天气晴好的时候,站在村庄西边最高处的大顶山山脊顶端上,父母就用手指着远方对我说,这一重一重的山后面还是山,山的尽头才是南召。从那个时候开始,就记着长辈说的山的那边就是南召这句话。

正因为小山村和南召交界,地头挨着地头,地边挨着地边。生活中用的电,稻田地里插秧用的水,农村看戏庙会在南召境内,看病抓药也都是在南召,就连取的媳妇或者嫁出去的闺女都是和南召的联姻成为亲家。那些年流行的手织地毯,育苗插秧,栎树养蚕,种收花生,打槲叶树叶都是和南召相关联的。

村子前面的那条湍湍流淌的小河,至今还在,这条小河的上游来源于两个村庄的河水汇集,到中游以后围绕着村子哗哗泄流而过,小时候的插秧、放牛、洗澡、割草、打柴、捉鱼、捞虾等等生活嬉戏场景,还时时萦绕心间。

这条小河到下游后,就进入了南召的地界,从化家庄门前下流,和山根村下来的河水再次汇集一处,顺着玉皇阁和河北两个村庄蜿蜒东流,通过竹园村和高寨村,再绕行下河汇入泗上的泗水河、掘地坪流向位于东南方的麒麟湖水库,经麒麟湖水库再分流后沿着七里园达士营邕河和温凉河汇入到南阳市的白河。

北京的长城与南召又有什么关联呢,两地相距甚远,又没有什么关联,经过历史的考证以后,其实,打开中国的地图找到南召这个位置点,就找到了中国长城的本源。

南召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2946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人。自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南阳郡,始置雉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置南召县,因县城东北隅的南召店是宛洛大道上商旅息居的名驿得而名,县名沿用至今。

南召的县名就如南召的长城一样厚重沧桑,说起长城,提到长城让人自然首先想到的是保存最完整的北京八达岭明长城。可是,那并不是我国最早的长城,如今很多人恐怕都不会知道,在群山拱卫的南阳盆地里分布着我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遗址,二千多年来历经风化,岁月侵袭后所剩下的只有这些残留遗迹了。至今还依稀能诵读出上小学时学的那篇《长城》,课文中的开篇语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曲折回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那个时候坐在教室中的书桌旁是无法见到长城的,也只能在老师的描述下,想象中的长城有多么地长,多么的雄伟。打开尘封的历史,遥想当年,站在长城上,听到鼓角争鸣,飞驰的战马交错厮杀,看到荡起的硝烟随空飘散,战事结束过后,依旧是夕阳如血,西风凛冽。

曾记否已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尽管南召县的楚长城遗址只是整条楚长城的一部分,主要分布于板山坪镇、乔端镇、马市坪乡等乡镇。但相对于楚长城其他分布县相比,楚长城要件中线路最长,关城最多,保存最完整,其中的板山坪镇粉坊村的东峡口,自古是南召通往内乡县马山口、西峡县西峡口镇的重要关隘,是著名丝绸之路的要冲,历史上在对外联络、商贾行旅,抵御外侵中发挥过独特重要作用。作为中原南阳长城南召段十大关城之首的周家寨长城遗址,有20多公里长,分布在6座山峰上,随山势上下起伏,宛如巨龙。《南阳府志》称其为金斗关,《南召县志》称“莲花寨”,周围建筑了卢家寨、华家寨、王家寨等五座敌楼和三座险关要塞,高有内城墙,外有放哨小寨,还有互为犄角的瓮城和烽燧台,形成一座完整的防防体系。

周家寨一个很普通的寨名,也是一个有分量的地方,周家寨楚长城遗址和岁月同行日月相伴,与四季掩映草木相邻。不知不觉,最早的楚长城遗址已被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从公元前688年修建的楚长城屈指数来竟有2600多年了。万里长城第一篇,静卧山林终被识,这条远古留下来的遗产遗迹得到了它该有最华丽的赞誉。盘踞在崇山峻岭中的南召楚长城, 其西内线、北线、东内线横亘于县域内11个乡镇的山巅之中。楚长城,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从古至今分布在河南省境内的主要是在鲁山、南召、叶县、方城、舞钢、泌阳和桐柏县一带。而南召楚长城遗址仅是整条楚长城的一小部分,但其线路却最长,关城最多,保存最好,是最具有典型的楚长城历史标本。

“秦时明月汉是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吟诵着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这首著名诗篇,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历史场景画卷。登上这峻峭的山峰,踏寻着几千年的长城,那不朽的遗迹,禁不住就会使你高举双手,举目眺望,对着那山峦使劲地呼喊,回声一波一波在大山中扩散。在巍峨的山巅触摸着关口垛口,这回转蜿蜒的盘旋石城墙,望上去似巨龙身姿,周边山岭、乱石、树木、沟壑、谷底和黄草如影随行,山风吹过,莎莎作响,枝蔓婆娑。

这些长城遗址,在这多重峻岭中,就是一部史册和文化。你走到这里来,看到的就是悠久的文化和古老的艺术,极其深厚,是可以让人满载而回的。思绪开来,这岁月,这历史,轻轻的,静静地这旷野的风景与周边交互映辉,在长城的墙上,我屹立在此,任阳光普照,微风扑面。

小时候没有走出过家乡的山峦,也没有见过画梁雕栋的庙宇,那个时候在庙宇里磕头烧香,就是在南召玉皇阁村庄东头河边的小山头的那座土地庙上,平时没事也不去,一般也就是一年的春节会在这里进行一次吧。

《坛经》敦煌古本所记有的两首耳熟能详的六祖呈心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千百年来,晨钟暮鼓,梵音袅袅。

一千多年前,唐朝大诗人孟郊所作的那首《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已把丹霞寺描绘的美轮美奂。至今这首传世诗篇诵读依然脍炙入口,不绝于耳。“松色不肯秋,玉性不可柔。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山峦环抱,绿树掩映,飞鸟吟唱,溪水潺潺,寺院周边的石桥,小河,流水、侧柏、银杏、青檀左右相伴,那云雾山间绕,青峰耸碧天的景色在这座深山古寺里是那么的静雅通幽,正如禅意有云:满目青山一任看,云在青天水在瓶。郁郁葱葱丹霞美景,在此完美呈现。

每日旦暮,彩霞赫炽,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如明霞,这是豫南禅宗圣地,河南省八大名寺之一,伏牛山寺庙之首的南召丹霞寺名称的由来。

这座古寺的建设者丹霞天然(公元739-824年),系六祖慧能弟子青原行思下第二世(六祖下第三世),唐代著名禅师,法号天然,丹霞寺开创者,故又称丹霞天然。丹霞禅师为中国禅宗的弘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光辉业绩已永载中国佛教的史册。

禅宗有一个著名的公案,《五灯会元》卷五记载——师至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烧火向。院主呵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曰:“木佛有何舍利?”师曰:“即无舍利,更取两尊烧。”一千多年前的那个下雪冬日,天然禅师行走到了洛阳的慧林寺,在这里发生了禅宗史上著名的“烧木佛公案”。几百年后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读后为我们留下了:知是“丹霞烧佛手”即谓发生于此。

丹霞天然是慧能的第四世法孙,遵奉慧能“顿悟说”,他的“焚佛取暖”是发扬“顿悟说”的典型事例,因而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时间已过去了1199年,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南阳邓州籍高僧天然禅师游至丹霞山,被这里的奇异山水所吸引随开创而建。因后山前岭土质红色,建寺初取名红霞寺、仙霞寺,后更名为丹霞寺。整个寺庙坐北向南,后靠蟒垛山,左邻青龙山,右依白虎山,附近有红蜘蛛山,远处有档子山作屏障、玲珑山相照应,气势雄伟而幽静。九龙河自寺前蜿蜒流过,环境优美青秀。

从832年到765年,这是金代大诗人元好问生活的那段人生岁月。“千年香火丹霞老,满眼兴亡白水闲。壮志自怜消客路,深居谁得似禅关。只因频有西来梦,夜夜青林杳霭间”。这是著名的古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元好问对南召丹霞寺的出色描绘,更加增添了这处深山古寺的幽静深邃。

清代《南召县志》称它“两山夹峙于寺前,二水交流于左右,山川形胜于此为最”。寺院西临留山河,南濒九龙河,九龙河由九条山溪汇集而成,自寺前蜿蜒流过,向西注入留山河。水清、岸绿、石亮、沙净,这处白河上游,方圆几百里的名刹古寺,山山水水,一千多年香火不灭,源于始祖天然。

千百年来,留山镇域内丹霞寺周边的山峦、河流、田地、村庄、道路交相映辉,犹如伏牛山中的一幅绝伦风景画。寺院里那些侧柏银杏,与山水同辉,和楚长城逶迤相伴,始终形影不离。静水深流,文明摇篮,那处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中的杏花已不知盛开了多少年,这中原人类的发祥地,两地相隔距离竟是如此的相近。一念起,山水之灵,一念兹,蓦然已是沧海桑田。

音画山水,伏牛仙境,闻名遐迩的五朵山矗立的伏牛山中,南召的北顶,神秘有兴味。这是已故的文坛大师二月河先生游览五朵山后给予的一句评语。畅通连接的二广高速公路从南召境内穿越而过,在石门乡地界还特开立了高速口五朵山站。每次回家乡,都是从这里出站向村子进发,多少年来,五朵山一直就丝丝萦绕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

南召五朵山景区,是中原地区久负盛名的道教文化旅游圣地,也是南阳伏牛山地质公园具代表性的地貌景观。宋代画家郭颐盛赞五朵山“东朵如泰山之座,西朵如华山之立,中朵如嵩山之卧,北朵如恒山之行”。与“南顶”湖北武当山齐名,素有“北顶”之称。景区内林茂水秀,怪石嶙峋,又是道教胜地,文化底蕴深厚,兼有自然人文之景,并蓄北雄南秀之美。在海拔1668米的金顶俯瞰南召县的这片大地,千沟万壑皆身下,千山万峰独我高。

站在(圣朵)金顶上,是整个五朵山最高的地方。站在这里,极顶的庙宇建的错落有致,主殿是祖师殿,供奉着真武大帝(朱允炆),后殿是圣公圣母殿,供奉着祖师爷的生身父母。距今已经有1800多年历史的这座庙宇,始肇于东汉末年,最初为祈雨之地。到宋代称骑立山龙堂,到元代称嘉显侯庙,到明代称祖师庙,延续至今,香火不断,神山护佑着南召镇平方圆一千多公里的广大区域黎明百姓。

世传明太祖朱元璋当皇帝后,封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可他福薄命浅,未继位便一命呜呼。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朱元璋死后,众大臣力主让皇孙朱允炆当上明朝第二代皇帝(惠帝号建文)。朱允炆的登基引起了燕王朱棣(太祖的二儿子)的不满,他经过几年准备之后便起兵造反,与建文四年自燕京挥军南下直捣金陵南京。自己的亲叔叔要夺亲侄儿的权,招架不住的朱允炆便在一个晴朗的夜晚,仓皇出逃,这就是历史上发生的“靖难之变”。那个时候,朱允炆是万念俱灰的一位落魄皇帝,艰难逃出南京后决定修道拜佛,辗转来到南阳南召和镇平交界的五朵山上建庙修道。再后由南召天宝道人张三丰,助其南下创建武当,在武当山修行得道,离了凡体,成为一代祖师,人称祖师爷。

五朵山是静止不动的,也是静态冰冷的,但在过去的历史尘烟中,从唐贞观年代到明代五朵山都是有传说的,也是有情感的。众所周知,南顶有武当山,北顶有五朵山。这里有朱允炆被赶下皇位的无奈和忧思,也有他出家后对众生平安的美好祝愿,有对祖先的追思,也深藏着他对自己家乡的思念。这里就是一处世外的桃花源,多少年来在这里寄托了无数游人的情感,心灵的挂牵。

这里青峰环翠,烟岚晶莹,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轻盈,这样的山山秀苍翠,这样的水泉流飞瀑。崇山峻岭云蒸霞蔚,钟灵琉秀,云海缥缈,奇峰怪石,峻峭万仞,正所谓无山不秀,无水不灵。千百年来这里的建筑和环境相互依存,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浑然一体,山青如清泉,烟霞百里间,山多灵草木,潺潺鸣春涧。

五朵山还是很让人惊叹的,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在云端之间建起了清雅简淡的道家圣地,也一点一滴地构筑了五朵山华丽的玲珑楼阁。五朵山的山水韵味不在空泛的远方,千百年来,在八百里伏牛山山脉延绵起伏的蜿蜒之间,镌刻出这座白云碧嶂名山的灵性之美。

崔庄和马市坪是南召普通的两个山区乡镇,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真武顶风景区就位于南召县崔庄乡和马市坪乡境内,地处伏牛山脉的尧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玉藏村,一个小小村庄的名字,在地图上是那么的普通和微小,就是在伏牛山北麓这里,南召乔端镇,闻名遐迩的国家4A级景区——宝天曼风景区就在此处。这片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0米,比武当山还高出200米,比东岳泰山要高出300米。

窗体底端

不管是真武顶,还是五龙峰,亦或是宝天曼景区里,置身其中登高望远,看着周围环绕云雾的群山,才能领略出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山高人为峰的豪迈气魄。

还记得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家乡乡镇中学新分配过来的一名教生物的老师杨一,是他在那个暑假的季节,带着我们班级的学生第一次从家中的山沟沟里骑自行车来到鸭河口水库游玩一番,至今不曾忘怀,因为是长这么大第一次出远门,站在水库坝上,夏风吹着妈妈给我新买的花格子衬衫,老师带着的相机镜头定格下了留在鸭河口水库的第一张青春留念照片。

沿着南阳市城区40公里处向北行走,溯源而上,一座雄伟的水利工程鸭河口水库就在眼前,高耸大坝横跨在长江流域汉江支流的白河上游、伏牛山山麓及其支脉五朵山环抱的丘陵之中。坝址坐落在南召县皇路店镇鸭河入白河的交汇口处,鸭河口水库的名字一直以来就这样得名了。六十五年来,九里山、青山、五垛山等诸多周边山峰耸峙在水库库区的西北一线,站在大坝临库或乘船在库中眺望观光,领略浩渺水库周边群峰叠落的旖美风光,一定是会让人心醉神怡的。库岸两边亘连的丘陵上不时隆起一座座类似于蘑菇状的小坡头,山包中矗立的林木倒映于清波澄碧的万顷湖水之中,晶莹明澈的满湖碧波,被蓝天白云和穿梭飞翔的自然生灵婉转啾鸣,飞鸟展翅,翱翔天际,波光浮翠,“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青天碧水,天水相连的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美景就这样宁静镌刻在心怀。

蓝天,白云,青山,碧水,亭台长廊,水天一色,鱼翔浅底,沙鸥云集是鸭河口这座水利枢纽水利风景区最美最好的颜色。“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900多年前,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治水名人苏轼怎么也想不到,他笔下描绘的西湖景色会在南召的鸭河口水库全景呈现出来。建成已有65年时间的鸭河口水库名字是那么的富有诗意,哗哗的河水缓缓的从南召八百里伏牛山北麓的山凹里汩汩流出,在几个不同乡镇镇域内,错落的沟坎,浅浅的河道里涓涓流下的水汇集到拦腰筑坝的皇路店镇鸭河入白河的交汇口处。这座水库就建在白河的上游,风光旖旎,四时不同。

水库水面130平方公里,储水13亿多立方,站在水库大坝眺望四周,近几十座水岛和山峦与水库相连呼应,放眼望去,水库库区中的岛和半岛,简单的轮廓和外形,线条的优美如少女般好看,梳理出水库的婉转柔美。裸露的沙洲,蜿蜒的水湾,圆岛上的树木,泊靠在水库岸边的船只,岸边山头苍翠的青松,沙洲边的垂柳,宛若一幅绝妙的丹青山水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是一幅野花红烂漫,茫茫树生烟自然生态画面。吹面不含杨柳风,轻佛面颊的风在这里是感受不到的,绝对不是碧波荡漾的那种感觉,而是沙沙作响,拍打着水库中一浪卷过一浪的水面,在声响翻滚中与浪花周而复始的汇合。此时此刻,水下面的各种鱼儿,水面上的各色水鸟,鸳鸯、鸬鹚,白鹭,苍鹭,红嘴鸥,白鹡鸰,野鸭,秋沙鸭和燕子,吐着水泡的鱼儿在自由的游来游去,飞翔的鸟儿欢快的在歌唱,在这方水域中愉悦的享用着这座水库的波色云天,长烟苍茫。

二十六年前的那个春天,还没有毕业的我们几个同学到南召马市坪乡南坪村的同学家做客,在他家村子周围,漫山的樱花绚烂开放,满山的玉兰摇曳颔首,置身其中,那次短暂的停留中,当时的我们已有流连忘返之意,如今想起,依然是回味悠然,依依不舍。

工作以后,每次沿着二广高速开车进入南召境内,高速两边山峦旖旎的风光远远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透过车窗看两边,总会有一种应接不暇的遗憾,爬过几道弯,穿过几座隧道,上上下下高速疾驰中就来到了二广高速南召站县城的出口,扩建一新的县城新城区周边高楼林立,工业园区规划有序,抬头望去悠悠白云在头顶飘荡,蓝天在苍穹呈现,远处错落矗立的伏牛山各个山尖层峦叠嶂,县城东边河道山坡旁的绿草枝叶和青松柏树辉映,穿城而过的黄鸭河碧波荡漾,涟涟的向南流向下游筑起的鸭河口水库。

南召多山多水多花,这是留给世人的一个最深刻印象。这里的山水韵味,独特别致。黄鸭河绕城而过,玉兰花、杜鹃花争艳吐芳,漫步在这花海山水胜景中,允吸花草的芳香,沐浴着暖暖的阳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意境已是让人如痴如醉。

四月的伏牛山满目葱茏,春意盎然,一片绿的海洋,花的世界。看吧,起伏连绵的各个山头,满山丛林中争芳斗艳的杜鹃花竞相绽放。岭上开满了映山红,红的,粉红的、白的,紫的,绿的姹紫嫣红,一树树,一枝枝,一团团,一簇簇,迎风摇曳,玉立含笑 ,引来蝴蝶翩翩飞,蜜蜂嗡嗡叫。吹面不含杨柳风,是的,这和熏的春风阵阵佛面而来,吹着花朵,花儿片片洒落,枝叶上飘动的花芯蕊挨着蕊,花瓣连着花瓣向人颔首示意。

玉兰,学名木兰科落叶乔木,又名辛白玉兰、辛夷、望春花。在整个中原地区的玉兰,最好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南召县这个区域里种植的玉兰了。因为特别出名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辛夷之乡”和“中国玉兰之乡”。

南召县种植的玉兰是玉兰的原生地和发源地,最早在元末明初已广为种植,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玉兰的品种有白、红、紫、黄等多个色系,年年春至,当大自然中无数生命都还在沉睡的时候,玉兰便积极地在寒风之中报春,在枯黄的大地中呈现一树五颜六色的美好景象。

二月芳草长,风动玉兰香。新的一年开始了,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大山里最早报春的玉兰已怒放盛开。置身其中,踏着泥土中春的气息,可以想象的是在这个季节,人们置身徜徉于其中,满眼看到的是花开的天地,闻到的是沁人心扉芳香四溢。东风十里,草长莺飞,春风乍起,感知到这里的风和日暖,邂逅这人间至美的惠风春色。

玉兰不但娇美,还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开发价值。多年来,南召立足中国玉兰之乡的品牌优势,突出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唱“山歌”、念“林经”,走绿色路、打玉兰牌,积极探索一体化的“林+N”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了玉兰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上海南召玉兰种质资源保护与国家长期科研基地、玉兰省级林木资源库等,培育了丹霞似火、飞燕迎春等玉兰新品种和玉兰良种。目前,南召以玉兰为主的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已达到三十多万亩,花木生产专业村五十多个、花木专业合作社二百余家、省市级花木龙头企业十个,并建成了河南省唯一的玉兰苗木产业化集群,花木产业从业人员已达十余万余人。

豫见玉兰,香聚南召——这诗情画意的口号让南召凭借望春玉兰资源优势,与南京林业大学签约共同在南召建设“南京林业大学玉兰抗癌小分子代谢产物研发中心”,开展望春玉兰根系抗癌小分子物质提取及其在抗癌药物上的开发,选育望春玉兰新品种或良种,促进药用辛夷产业发展,延长玉兰产业链。

大美的南召,森林覆盖率已高达67%,植物种群134科、1058种,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良好的生态和独特的景观,是伏牛山南召最大的品牌和最亮的生态名片。生态立县和生态发展两者相得益彰,天然的优势,良好的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南召这个地方投资兴业。水清岸绿,环境优美,生态优良,宜居宜游,空气清新,瑰丽多姿,自然和谐,山水林田湖草沙,绿水青山就是金水银山的两山理念在这里凸显扎根。时下,人们在不经意间会发现,县城黄鸭河东边花坪村野鸡沟的一处山沟沟里,一座全新规划建设中的生态游乐农场已悄然建成并呈现在世人眼前。鸭河口上游打造出的百合花海、芍药花海、连翘花海、蒲公英花海景观游园,玉兰园、海棠园、紫薇园、紫藤苑、樱花园、梅园、薰衣草花谷,在南召已经形成四季有花、多彩斑斓的景观生态画卷。

把你这倩影画在家乡的山顶,画在故乡的山间......每当听到这首动听的《画你》歌曲,歌词就会在脑海浮现,我总是会这样地想,虽然故乡并不是南召,骨子里已经把自己当成南召的一位游子。不定在哪天,也许你就会路过这里,或者在此驻足,或者在此停留,不论是跋涉千里行走远方,还是追逐沿途的风景,走过的南北东西,你的样子,真真是真的难以忘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