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鸿的头像

李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14
分享

村庄纪事

九月,扶贫对接工作下来后,我被安排在河东村。河东是个大村,全村800多户人家。本可以不选河东村,仅仅因为河东这个名字,让我心生涟漪。

果不出所料,当我站在村口看着遍布四周的流水时,庆幸自己的选择。眼前的河东村沐浴在幽蓝色的微光里,宁静,悠远。村庄是典型的江南村庄:白墙黛瓦,屋檐上挑,石桥,老树,泥土路,竹篱笆。一进村,就闻到乡村特有的清寂,喜欢这种气息的:自然、清新、润泽。

村的入口处,有一条河,河面不宽,河水清凌凌的,河埠头的石板延伸至河面。有几个女子或蹲或站在水埠头浣洗衣服,水的波纹微微荡漾,捣衣的棒捶声声响起。河的一角铺满了水浮莲,碧绿的圆盘升腾着紫色的小花。

一条水泥路直通村庄深处,四周除了遍布村庄的流水和沿岸的各色野花,便是路两旁新建楼房。新农村的样版房,大多统一风格,统一颜色,房子立面是锃亮的大玻璃窗。一扇一扇,在日光的照射下,入眼晶亮晶亮的。走访的第一户,是一位住在村安置房里腿有残疾的老人,登记本上写着他的名字:王安全,62岁,家庭人数:1 人。在村干部的陪同下,穿过弯弯的村道,来到了沿河的一幢平楼前。这是河东村几年前建起来的安置房,每个房间面积大约45平米,住着几户没房子的扶贫对象,王安全就是其中的一户。

安置房看上去洁净素朴,层高虽只有一层,但房前屋后道地宽畅。每家门前有淡褐色的栅栏,上面长着绿色的藤蔓,一丛丛小花悄然盛开。自制晒衣杆上晾晒着刚洗过的衣物,风吹起,衣服在微微晃荡着。一位婆婆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弓着背,在低头洗菜。菜应该是地里刚摘下的,青绿青绿。婆婆动作有些迟缓,她的手慢慢地揉搓着青菜的叶子,又慢慢地把洗好的菜放在边上的盆里。抬头看到我们,满是皱纹的脸上露着笑。还不忘热心地问道:找谁啊?我说:找王安全。她指了指隔着几间的平房说:喏,那间就是,然后又低头慢慢慢洗菜,那神情总让我想起作古的外婆。

轻轻地敲了几下门,一直没听到回音,正犹豫着要不要再敲时,门缓缓地开。初见老人的样子,心里还是暗暗吃了一惊,这就是我扶贫对象户。看起来老人要比实际年龄显大,背有点佝偻,头发花白显乱,一件宽大的蓝上衣套在身上,袖口露出里面褪色的内衣。单腿立着,一根拐杖夹在胳肢窝下。看到我们,说话有点结巴,但能听清楚他表述的意思。进了屋,他热情地指着靠墙边的几把竹椅让我们坐,自己则柱着拐杖站在房中间。

安置房的光线有些幽暗,前后只有一个窗子。一张小桌子挨墙靠着,桌上有电饭煲、水杯、碗、热水瓶等日常用品。墙角放着大把葱韭菜,一个白色的泡沫箱上堆放着圆溜溜的土豆,房间隐隐有股泥土味,应该是从那堆土豆里释放出来的。

我们向老人说明来意,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助吗?他略带拘谨地说:不需要不需要,现在政府好,每个月扶助金够我吃够我用了,老人不怎么说话,一说出来却又句句实在。趁我在本上记录时,他转身拿了那只搁置在桌上的水壶,水壶的壶口有的点破损,但并不影响烧水,然后柱着拐杖去水笼头放水,每走一步,拐杖便发出笃笃的响声。我连忙制止:不用麻烦,我们不渴不渴,但他还是执意去烧水。

拐杖的声音在房间里移来移去,每响一声,像是一种提醒。我盯着老人的拐杖看了一眼,这是一副颜色陈旧的木拐杖,几根木棍子组合起来,长度恰好,老人个子不高,胳肢窝上顶着这根拐杖,拐杖的表面幽亮光滑,不知有多少年了,那拐杖似乎从他身上长出来一样。当我有意问及他腿的情况时,他却摇摇头说记不清了。那时候太小,隐隐记得在生产队的机房里,腿被机器卷进去,等醒来时,命是救回来了,腿却没有。说起这些,老人并没有多少伤感,时间已经荡涤了曾经的伤痛和不易。

水烧开了,老人提着那个破损的水壶,给我们倒了一杯水,水汽在小屋里升腾。我发现靠近床边的墙上贴着几幅农民,有山水、飞禽、植物,笔触笨拙,却透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内容全是日常的植物或者动物。小鸡在院落的一角觅食,鸭子在沟渠里伸长脖子在追逐,神情很生动。看我盯着这几幅画,老人语调中透着兴奋:这些都是我画的。我满眼诧异看着眼前柱着拐杖的老人,此时,他显得有些腼腆,口齿也有点模糊,却仰制不住心中的那么喜悦。他说从小就喜欢画画,虽然上不了台面,可是中意呀。一句中意,让人明白了许多道理。阳光从窗玻璃上透过,整个安置房笼罩着一层柔和的光。我突然明白,有些事,喜欢就是喜欢,跟年龄、学识、贫穷无关。

临出门时,我给老人留下联系的电话,告诉他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他拄着拐杖站在门口,直到我们走得远了,偶一回头,发现他还一直站着。

二、

在一个老旧低矮的房子里,见到这位叫李美花的女子。她侧身站在屋中央,地上一片凌乱的,一些旧衣服,塑料袋撒落在地上。她左手拿着一株青菜,右手把菜叶子一片一片撕开。她的身后是一张破损的桌子,桌面并不平整,中间有几条裂开的缝隙。桌上放着几口空碗和一把没整理好的青菜,屋角堆放着几个老南瓜和土豆。整个房间看上去灰暗、简陋。看到我们进来,她放下手中的那株菜,咧着嘴无意识地笑着。初看与常人并没什么异样,但仔细看,就会看到她眼神的茫然和空洞。她也不跟我们说话,穿一件大红色的睡衣,头发有点乱,微胖,两只手交叉放在前面,时不时捏着衣角,发出细微的响声。同来的村干部叫着她的名字,问她母亲去哪?她不应答也不让路,眼神定定地看着我们。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她的眼睛里有一种飘忽的陌生感,我怕她会突然会对我来一个攻击,有点紧张地瞧着她,还好,她只是茫然地笑着,并没有什么行动。

没多久,她母亲从地里摘菜回来。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脸沧桑,腿脚有些不好使,走路时身体微微摇摆。腰间系着一条围裙,看不出什么颜色,一幅灰扑扑的样子。边缘有纷乱的线头散落着,围裙上留有细碎的青草叶子,两根带子绑在围裙两端。看到我们,说了句你们来了,便解下腰间的围裙在一条板凳上擦了擦让我们坐。问了一些情况,美花仍然站着,她不说话却定定地看着我们。双手指甲黑黑的,手指粗糙而短小。我试着叫了一声:美花。她没什么反应,也不知道自己叫美花,“美花”于她只是一个冰冷的符号。几分钟后,她可能觉得我们这些人引不起她的兴趣,突然转身朝门口走去。门口的竹篱笆上开着许多白色的豆花,阳光照过来,豆花在风中忽忽地晃动着,美花蹲下去,伸手摸了摸花,那神情有一种莫名的温柔。

实际上,在这个村庄里,但凡说起美花,人们总是一声叹息,说她太凄苦了。没有人不知道美花的故事,除了这一声叹息,更多的是对她辛酸生活的同情。三十多年前,美花是村里出了名的美人,明亮的大眼睛,白里透红的皮肤,在农村可谓是百里挑一的俊俏姑娘。村里的小伙子都叫她“大眼妹”,有事没事总会在她门口停一下。可以想像,美花这双清澈的大眼睛配上青春气息的圆润身材,她身上散发出的气韵与美好,搅动村里多少青年男子躁动不安的梦。美花不仅长得好看还是村里的高中生,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在村里,她的巧手是出了名的,绣花、织帽样样拿得出去,一顶草帽,人家要五天,她三天就可以完工。村里的一些男子总是围着她转,但美花始终以一种高冷的样子击退了那些追求者。

后来,美花相中了同村的一位青年才俊,在眼镜厂做技术员的阿茶。阿茶身高178,阳光帅气。他们常常坐在村口的那条河边聊天,肩并肩的样子,让村里的其他小伙伴眼红。但有什么办法呢,帅气的阿茶赢得了美花的芳心。不久,她们结婚了,热热闹闹的婚礼让小村庄着实火了一把。阿茶请了眼镜厂几个年轻小伙子,扛来一顶大花轿,把美花美美地迎娶回家。婚后第二年,她们的爱情结晶有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小男孩。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日子按照这样的轨迹平滑地前移,这一家三口将和所有幸福的人家一样,过着岁月静美的好日子。

也许是天意弄人,一个夏天的午后,美花带着儿子在河边洗衣,刚开始,年仅四岁的儿子乖巧地坐在岸边,美花还时不时回头看他,见他一个人在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就只管自己洗衣服,却不料就这么一会儿,他的儿子竟然失足落水淹死了。当美花看到她的儿子闭眼躺在河边时,她疯了一样地捶打着自己,她呼喊着儿子的名字,却再也见不到儿子睁眼。没有什么比这样的打击更能摧毁一个年轻母亲的信念,她的世界布满了铺天盖地的哭泣。几个月后,悲伤没有减轻,反而精神出现了问题。她不吃不喝,整天傻傻地坐着。刚开始,阿茶把伤痛放在心里,带着阿花到处求医。大大小小的医院都看过,阿花的病时好时坏。几年后,阿茶把她送回娘家,然后就出门打工去了,再也没回来看过美花。

说到这里,老人脸上满是忧伤,这是另一个母亲的伤痛。和阿花相比,老人的疼更沉重。

前几年,阿花常常发病,终日意识混沌,四处游荡,看也看不住。逮到别人家的小孩就抱住不放,直到小孩的家长拿起棍棒,才让她放手,她的手上常常会有莫名的伤口。有时候会在小河边,呆呆地坐一个上午,不言不语。有一次,偷喝了家里的白酒,不知是醉酒难受还是想到了她儿子,就直接跳到河里,被人救上来后,酒还是没醒,直挺挺地躺在地上。说到这里,老母亲的眼里缀满泪水。

我们年纪大了,不知以后该怎么办?现在政府每年有低保补助,生活是不成问题的。母亲在讲述时,这个叫美花的女子,不声不响地站在旁边。她安静的时候,就像正常的人。突然,我发现她对我特别感兴趣。一直盯着我的脸看,我不知自己脸上有什么东西。意外的是,她用粗大的嗓音对我说了一句:你像我的一位姐姐。然后就不说话了,一直看着我笑。我无法断定我的哪些举动,让她想起心中的哪位姐姐。但我相信,她的心里一定住着曾经的美好。她的脸上闪烁着笑意,我问她是哪位姐姐呢,她又不回答,就这样傻傻地一直笑着。那笑容凝固后,让人有着说不出的伤感,她的母亲则一脸无奈地站在边上。

三、

这是一对智障兄弟,我们到他家门口时,发现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那两个大男人竟然像小孩一样抱着,坐在屋边的长石条上。任路人走过来又走过去,他们始终不看一眼。他们像一对天真无邪的小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的一切不理不睬。哥哥四十五岁,智力相当于三、四岁的小孩,弟弟四十二岁,智力是零,不会说话也不会动手吃饭。但他们身体高大,头发蓬乱,一件蓝色的外套已经布满了黑斑。我注意到他们的眼睛是呆滞、空茫、散乱,无法聚焦在一起。我站在他们前面,那位哥哥用空茫眼神看了我一眼,傻傻地笑着。

村干部解释说:他们一出生就是这个样子,智力不健全的。我莫名地伤感起来,刚刚从李美花家出来,又遇到这样的一对兄弟。

这是一间卖酱油、米醋、方便面的小店,一个简易的木柜子放着一些杂物,他们的母亲,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两鬓斑白,她一边收拾地上凌乱的家什、豆杆,一边断断续续地跟我们交谈。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一直到晚上他们躺在床上休息,她都得照料他们,买菜,做饭,喂饭、穿衣、大小便,全得她一人照看。夏天的时候,他们浑身冒着臭汗,让他们洗一下,却不肯洗,他们都是大个子,拉也拉不动,好不容易让他们过来洗,却把家里弄得到处都是水,每次把他俩洗好,自己却累得慌。有时没看住,转身又弄得脏兮兮,还得继续帮他们重新洗。最怕的是他们整日整日不回家,有时候好几天都见不到他们,天黑也不知道回家。漫无目的翻山、趟河,钻进林子里,等到回家时,身上早已斑斑青紫。刚开始担心,恐慌,随后也慢慢习惯了。不过,他们也有不出去的时候。那个时候,特别安静,俩兄弟就这样抱着坐在石凳上,一幅安然的样子。唉,老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从出生到现在,没有一天舒心过,真是造孽啊。现在还好,等我老去时,真不知该怎么办。说完,老人的脸上呈现的是深深哀伤和忧愁。我不知怎样安慰老人,所有的语言都是空洞的。

九月的风,已经没夏天的炎热了。从他们家出来后,心里一直很忧伤。秋天的田野,色彩斑烂,风起,一片落叶旋转飘过。我们一行几人穿过村庄,看到村里的一些女子,坐在太阳晒不到的墙角,编一些手工篮子。她们用一双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们走过,有人忍不住问:来做什么的呢。我们说:贫困户走访,她们轻轻地“哦”了一声,轻声叹息着说他们父母太难了,随后低头干活。是的,最难最苦的是他们父母。因为爱,因为对生命的眷恋,他们一直忍着,为缺失自我智障的儿女,撑起一片爱天空。他们是乡村大地裸露的伤口,他们就像树叶一样,从树上落下来后,命运多半无法听从安排。也许有一天,这些无言的伤口,随着时间,医疗和爱,期待慢慢地慢慢地会被缝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