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鸿的头像

李鸿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24
分享

鉴洋湖的荷

夏末,微风,去寻荷。

机耕路,弯弯曲曲,草色深沉,绵延两旁。

人未近,就听到了鉴洋湖的水声。先是隐隐的,似有若无,越往里走,慢慢地,水声大起来了,似梵音。靠近,风里夹着一股清凉。是那种淡薄的清香,吸一口,深入肺腑。这才发现,那一湖的荷,就这样生生地横亘在眼前。

那是鉴洋湖的荷,鉴洋湖位于黄岩院桥镇东南5公里处。很多年了,荷一直隐匿于此,如果不是这次采风活动,我是无法寻得这一处的荷,而荷却一直一直就在,似乎就是为了等待谁的到来,静默相守着。我站着,站在荷的岸边,人离荷只隔着一片水域。说是水域,其实看不到水,这里的水已被荷所代替了。水隐在荷叶下,脉脉流动,只闻其声,不见其貌。偶尔被风吹开,会露出一抹水气。荷花亭亭立着,艳红的色泽,其风姿无与伦比。荷叶银盘似地向上托着,有水珠闪着光,落在荷叶上,阳光照过来,不仅能把一朵荷、一滴水照亮,而且将鉴洋湖的细节都照得格外分明。那些“才露尖尖角”的小荷,稚气可爱,虽然没有蜻蜓俏立上头的点缀,却依然有着唐诗宋词的韵味,它们并不怯场,在满湖的荷里,生机勃勃地张扬着朝气。

看久了,眼里全都是绿,远山近水,绿意丛生,眼前的鉴洋湖,一湖绿色,一湖清香,风一荡,整片湖里全晃着绿的波影,流淌着,摇曳着,那浩大的绿波美的让人眼睛都润润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里有太多太多的荷,太多太多的莲蓬,密密实实,挤挤挨挨,碧色的荷叶,映着红莲,一片挨着一片,似裴翠似绸缎似绿毯,平铺在湖上。风拂过,碧荷此起彼伏,掀起了碧波,别有一番情趣。

下午三、四点钟,有强光已经隐去,朋友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条小船,说是坐船采莲去。一条小船,两头尖尖,一位老伯头戴箬帽,热情地把船往岸边靠拢,我们不敢往那条摇晃的船上跳,船在摇,荷叶也在摇,我们的视线也变得摇晃不定。老伯看出我们的慌乱,上前把船上的绳子紧紧拉住,让我们慢慢上船。坐在船中间的横档上,老伯在船头,船向荷深处划去,瞬间,我们就隐在荷里,荷叶圆盘似的,高高地顶在我们头上,那是比翠绿还深的绿,闭上眼晴,悄然流入脑海的依然是那一份绿,这密密匝匝的绿荷,近得我伸手就能触摸得到它的整个身体。船过,荷向两边分开,水在响,荷在摇,仿若浮在梦里,近观荷,不同于草的青、树的绿,荷是在青与绿之间的碧,清雅脱俗,显出水墨的风味,剪一个莲蓬,采一朵莲花,剥一粒莲子,满满的清香,直抵人的内心。一个在俗世中晃荡得太久的人,有这么一个机会,靠近一片水域,听一湖荷的颤动,那真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

绕湖一圈,采了很多的荷花和莲蓬,小船舱里,一支莲蓬被修剪成想要的样子,擎在手里,对岸有人在喊着:给我一朵荷!声音被风吹着,飘来荡去。船靠岸后,又换了另一批人下船采荷。我站在岸边,看众人在荷丛中消失,视域突然出现了一片空白,这静谧的荷是不是被我们打扰了,我们的无端闯入能给荷带来静美吗?小船蹿来荡去,是否伤害了荷,静观之下,不觉内心羞愧,想起汉乐府中《采莲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远古时那个阳光朗照的荷塘里,没有人的喧哗和吵闹,只有满湖莲花的静美和鱼儿的安闲,还有那份看荷的好心情,那是一种多好的境界。只需静静站在那里,或者像轻风一样款款地把视线投进荷塘里,和万千的荷融合一体,那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至雅至静的美。看来我们真不懂荷,还好我们并没有逗留很久,大家全上岸了,还荷一个宁静清朗的世界。

傍晚时分,我一个人又来到湖边,热闹早已散去,此时的荷浴在晚霞里,成了一处绝世的静地,没有人声的喧闹,荷成了一画静美的图画。抬头远瞧,周边村庄的农舍瓦脊上升起了缕缕炊烟,有农人牵着牛从远处的田耕路上徐徐而来,暮归的脚步声,叩响了温热的土地。间或,牛发出的长长叫声,让人倍感亲切。生活在鉴洋湖的人是安定的,遗世的,这黄昏里的夕阳、山水、荷、农人和牛,便融成了人世间一幅最生动的图景。我想,鉴洋湖这种充满浓郁本真气息的好时光,该是人类的真正文明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