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毛宏的头像

毛宏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21
分享

行走在雨补鲁天坑

之前在《黔西南日报》见介绍雨补鲁天坑的文字和照片,群山环抱,花海飘香,“桃源”人家飘升着袅袅炊烟,我很是向往。

恰逢天气晴朗,周六在兴义,我约上诗友到清水河镇的雨补鲁天坑去看看,我们驱车约半个小时抵达了目的地。

下了车,看见两边耸立的石头城墙巷,这是寨门的神奇之处,它的历史很是厚重,正像一块块饱经风霜的石头,有那么多的石头守护着进寨之路,在冷兵器时代,高大的石头城墙巷和坚固的城门,在士兵的大刀长矛和弓箭把守下,威然耸立,想攻破城门真是难上青天,而今天,它成为了旅游景点,我们纷纷站在石头城墙巷中间,或合影,或独影,让苍凉、神秘、厚重的石头城墙巷充当背景,让手机镜头抓捕时光留下岁月美好的容颜。

沿着石板路见一栋栋瓦房,有层层叠叠的瓦片飘散着一缕缕青烟,那是人间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和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超脱的白云,在蓝天上充满无穷的想象力,它们是自由的神仙,没有烦恼,而人间凡尘有的是阴晴圆缺。

雨补鲁瓦房的建筑倒显得很独特,砌墙就地取材选用山寨的石头,木头选用山上生长的老树木。石墙黑瓦,木门窗阁雕花刻字,瓦屋雕檐画栋,都显示了石匠、木匠艺术的精湛手艺。瓦屋路灯,用一盏盏马灯,里面装有灯泡,真可谓是中西合璧,风格独具。马灯,作为曾经的照明工具,它点亮、照明了多少个夜晚和温暖了多少颗心灵。

雨补鲁的田野,是盛开的鲜花,有薰衣草、波斯菊、百日草、紫色鼠尾草等,色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在阳光的照耀下有翻飞的蝴蝶在舞蹈,我们都异常兴奋,纷纷掏出手机尽情地拍照还不觉得过瘾,便跳入花海的田埂上,尽情享受阳光灿烂的日子。空气里弥漫着一阵阵花的香气,或许正像清代诗人仓央嘉措面对草原上的花海才会触发灵感写下《那一世》《我问佛》《见与不见》的凄美、动人诗篇来。

继续沿着石板路走,来到鱼庄,见有一处湖水,虽然是修筑的人工湖水,倒也是风景秀丽,或许只有群山略显得孤独,唯有湖水的碧波荡漾才会收拢山影的风姿绰约,有山有水才是人间天堂,尽管此刻没有人垂钓,只见有一只小船在水里游荡,更没见鱼出没,或许白天鱼不会出来,晚上有鱼游弋的景象我们就无法看见了。我们靠近湖畔背对着花海,请过往的游人帮忙照了一张合影照片,蓝天、白云、群山、花海、湖畔构成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还是沿石板路往前走,石墙下有一位老爷爷摆设摊位,出售本地土特产花生、核桃、地瓜、草药,见老爷爷很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我们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石墙、老人、摊位,特别是阳光抚照,老爷爷那双透亮的眼睛和充满褶皱的脸部,让人感觉到岁月的沧桑,我们买了些地瓜,撕开皮,大口朵颐,甘甜、清爽的地瓜味,让我想起了童年在老家田间地头拔地瓜时的快乐场景。不知不觉,来到了山神庙,一棵树下山神庙里的神灵深居,红布条、幽深的神面孔,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山神庙说其根本,就是古代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就像我老家布依族村寨,每年“三月三”要祭山神,村民成年男子们带上糯米、猪头、香烛、纸钱祭祀,祈求山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这天封山封寨,不许人进村,若有违反将重罚。布依族“三月三”敬山神,特别是村民保护山林、神树,不得砍伐神树和毁坏林木,以约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难怪雨补鲁山上的树木茂密,空气清新,这和村民保护树木爱护大自然有关。

往前走,来到黄桷树下,真是好大一棵树啊,仰头望去,见树枝繁叶茂,有阳光漏落下来,仿佛时光都变慢了起来,这棵黄桷树至少得有几百年了吧。我们顺着石头堆走上去,找好一块石头独坐,双眼不经意间微闭,守着黄桷树,守着慢时光,守着岁月静好。我们在黄桷树周围,发现了陈氏宗祠,经看导游词介绍:“雨补鲁的陈氏源自元、明交替时期,大汉政权建立者陈友谅。因鄱阳湖一战,陈友谅兵败身亡,陈氏后人四处逃亡避祸,其中一支形成如今雨补鲁陈氏”。看了这一段文字,我陷入了沉思,当纷繁的历史与自然天坑,陈氏选择的避祸,选择了生存,选择了雨补鲁天坑“桃花源”。这其中的艰辛、逃亡、避祸、选择、开荒、隐忍、生存、繁衍,我仿佛明白了什么,看透了什么。

站在黄角树下眺望前方,不远处的田间有一块块花海,此处的花海层次分明,色彩丰富。我们决定深入花海看看,沿着曲径,我们行走,任凭微风掠过,花海迷人,犹如置身于仙境,我情不自禁站在田埂上,双手拥抱自然,仿佛我也是一朵野菊花,开在田野上。

走着走,我们来到了天坑,只见一排排石头堆砌,把天坑打造得精巧,一圈一圈的石头围成圆,一圈比一圈小,石头缝间像齿轮,斜面的底部连着天坑的大漏斗,这样的建筑作用是考虑排泄雨水,以防暴雨时节,太多的雨水淹没了田坝。站在天坑,我仔细观察四围雨补鲁的地形地貌,三面环山,一处缺口,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天坑平缓处,是一排排瓦屋构成的村落,很是壮美。走累了,在一处凉亭休息,身旁是五彩斑斓的繁花,有游人从身边而过,看他们匆匆的身影,我决定再好好看这迷人的雨补鲁天坑群山,想想历史、村庄。我看见一位清洁工老妇人也坐在身旁,我和她聊天得知,自她嫁过来后一辈子都居住在雨补鲁,她识字不多,没走太远的路。她告诉我,自从雨补鲁开发旅游后,村庄正在悄悄改变,游客增多,农家乐生意火爆,特别是路的变化大,以前上清水河镇赶场要走好远的泥巴路,还有就是田间地头都种了各式各样的花,好漂亮,政府每年给农户耕地补贴,还聘请她打扫景区卫生,每月领工资,儿女成家立业了,生活过得很幸福,她问我,你上去观景台看没有?上去看吧,风景好看很。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高山上隐约可见观景台,我们决定爬山上观景台。

往观景台方向有一条山路,进路口有栈道门,门匾上写有“金猫扑地观景台”,关于“金猫扑地”的叫法有何来历,我们不得而知,沿石板路向山上行走,因山坡陡峭而颇为吃力,好在石板路的尽头修好了木板铺就的栈道,进山有茂密的树木,尽管此时已是秋天,有落叶的树木现显清瘦的身影,也有些草木四季长青,每登高一级,抬头远看对面的山色,群山环抱的天坑更加雄伟、壮丽,山脚底处,看见的天坑田园更加清晰、明朗,调色盘式的花海,色彩斑斓,错落有致的房屋在天坑的边缘,期间杂居树木,有鸡鸣鸟叫声隐约传来。

终于登山顶,站在观景台最高处,俯看雨补鲁风光,有“一览众山小”之感,雨补鲁天坑除了狭窄的进入口之处,三面高山的悬崖绝壁,无路可来。也就是说在古代交通工具和攻击工具不发达的时候,依靠石城墙的坚固和护卫人员的据守,寨内的人家就能安全可居。这真是一处“世外桃源”啊,有山有水,有肥沃的良田,有天然的峰林天坑护佑,有茂密的树木,完全满足寨内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我仿佛看见那一支陈氏后人逃亡避祸的身影,或许他们是不幸的,或许他们也是幸运的。深居雨补鲁天坑,却保留了历史人文与自然的身影,“山神庙”、“陈氏宗祠”、“石墙灰瓦”、“雕檐画栋”、“青石板路”、“神树木桷”“茂密山林”等等。我仿佛听见“耕读传家”颂读“四书五经”的声音,是啊,儒家文化、儒家思想不断激励着龙的传人,无论是身处怎样的困境,无论是怎样的艰苦磨难,正如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心中一旦有了理想与追求,求进步,谋发展的使命将会收获成功,正像雨补鲁旅游业如火如荼地发展,助力村民脱贫致富,走向小康大道,现在的雨补鲁天坑正以开放、发展的心胸迎接美好的明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