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德镇是安溪名茶铁观音的主产地,石门村位于尖峰东北面,海拨近千米。从镇区出发一路蜿蜒向上,茶山清翠层层环绕,空谷幽兰清新俊逸,颇有云深不知处之惑。
石门村在北宋时称清溪县常乐里石门。唐末,有吴氏先祖从河南光州入闽,迁徙至石门村,这里是保生大帝吴夲原籍地。吴夲生前为济世良医,他医术高明,受其恩惠者无数,民间称其为吴真人,尊为“神医”。明道二年(1033年),泉州疫病流行,吴夲悬壶于今泉州城区花桥亭,广施丹药救治民众,至今民间仍亲切呼之为“花桥公”。景佑三年(1036年),吴夲因采药不慎坠崖受伤辞世。“百姓闻者追悼感泣,争肖像而敬事之”。石门吴氏族人为纪念这位终身为民的神医,在石门尖麓建庙以祀。
吴真人羽化后,各地乡民纷纷建庙奉祀尊为医神,历朝历代多次加封,后成福建省历史悠久的民间信仰。永乐七年(1409年),敕封“万寿无极保生大帝”;永乐十七年(1419年),敕封“医灵妙惠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永乐廿二年(1424年),敕封“昊天医灵妙惠真君”等。
石门吴真人纪念馆原为当地先祖都美公祖祠,简朴素雅,没有流金溢彩,也没有过多装饰点缀,一如吴真人淡泊名利一心为民的风格。堂中塑有吴真人塑像,匾额高悬,两侧有部分历史文物、事迹资料等,最有特色的是保生大帝药签。药签来源据传有部分是吴真人行医时的真传验方,有一部分是他弟子的药方。另有大部分是后人集古代名书、名医成方和民间常见验方、偏方,假托真人之名而作,集腋成裘,至明代才基本成形,并盛传于明、清。因吴夲是医神,故奉祀保生大帝的宫庙,一般均有药签供信众占卜。如泉州花桥慈济宫原有“保生大帝药签”4筒,分内、外、妇、儿4科,每科100签,共400签;经“文革”动乱后,1996年陆续搜集,仅得157签,且未标明科别。
玉湖是石门的别称。目前的玉湖殿是石门村先人们在康熙八年(1669年)迁现址重建,后又历经几废几修方成今之规模。它坐落在半山腰,沿殿后青山蜿蜒而上,气势雄浑。石门吴氏《族谱》载:“吴氏第十三世行伍公,于康熙已酉年六月,将其二夫人在赤血仑的墓地,付大道公迁建玉湖殿用;另施殿左田租六石、殿右竹林一所,为住殿道士斋粮。”殿前有百多石阶,依次而下,前方有一座浑圆的小山包,当地称为珠山。整个格局,形如“蜈蚣吐珠”。同行几位文友好奇心起,竟在午间翻越山脉径自寻宝而去,前后转悠一大圈后,感叹此处远山近水清灵飘逸不同俗世。
清·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吴真人记论》曰:“吾邑清溪(今安溪)之山,最高者曰石门。吴真人者,石门人也。乡里创庙立祀,子孙聚族山下,奉真人遗容。”海内外奉祀保生大帝的庙宇大多以“慈济”为名,称之为“宫”,惟独石门村是吴夲的原籍地,故玉湖殿称之为“殿”。明·崇祯(1628—1644年)间,大书法家张瑞图为玉湖殿题写“真人古地”匾额(今已佚失)。
玉湖殿边自有一汪玉湖,龙涎滴水,水清甘甜,湖中神龟悠闲晒日,自在无争。近现代更有热心乡贤沿石湖殿山体拟规划建成“玉湖殿中草药基地”,传承保生大帝悬壶济世的风骨。
保生大帝已成为闽南、潮汕地区及台湾、香港、澳门、东南亚及吴氏后代所共同信奉的精神福祗。在全球新冠疫情仍旧蔓延的今日,尤其感念保生大帝的大医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