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流金岁月的头像

流金岁月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2
分享

“我的家风” | 母亲做布鞋

一个人受到家风的影响方式是多方面的,与这个家庭的环境和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布衣家庭与一个书香门第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但是如果一个良好的家风能够流传与传播方式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因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影响着下一代人。

作为一名基层的全科医生,每天都要接触不少居民,彼此熟悉,打成一片。记得去年下半年天气已经明显转冷,虽然开着空调室内气温都不是很高。一天一位附近的老人在门诊看病输液,我问她坐久了脚冷不冷,老人说不冷,因为脚上的鞋很保暖,然后老人说起了这个牌子的鞋如何如何的好,一双鞋要三百八十元,是上次去上海的女儿那里做客,女儿给买的。怪不得呢,一个农村老人哪里舍得自己掏钱购买几百元一双的鞋呢?

到老人说这鞋子这么好,我爱人就立即和我说,这个牌子的鞋确实不错,我们也买两双给爸妈吧。爱人一提出,我举双手赞成。虽然两双鞋近八百元,但还是毫不犹豫就下单了。

两天后鞋子就收到了,然后在一个周末的上午,我们打电话给乡下爸妈说要回去吃锅巴粥,中午我们就带着两双鞋和孩子回到了乡下,老远我们就望见老爸在院墙外张望着。一进门我们把鞋子拿出来让爸妈先试穿一下,看看大小合脚不。没想到老妈一看到就说这个鞋是电视上天天做广告的,很贵的,你们怎么买这么贵的鞋子。真没想到年近七旬的老妈竟然对这个品牌的鞋子这么熟悉,相比之下我倒成了孤陋寡闻了。看到我茫然的样子,爱人在一旁打圆场说听别的老人穿过这个鞋子很暖和,所以给爸妈各买了一双,冬天脚就不冷了。虽然爸妈觉得奢侈,但是脸上都抑制不住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想起自己年幼的时候,农村连电灯都没普及,晚上都是用煤油灯照明。且不说那个时代缺衣少吃,经济极端落后,就连鞋子都没得穿。我们穿的鞋子全部是母亲一针一线做起来的。那个时候家里自种一种用来做绳子的亚麻植物,每年长到一定的高度收割后制成细细的绳索。只要一有空母亲就会把那些旧衣服剪成一定的形状,用自制的浆糊黏在一起,到了一定的厚度,然后就用针和自制的细麻绳一针一针地缝起来,就这样一双双千层底的鞋底做成功了。那时除非是下大雨,白天父母们是绝少有空的,母亲做鞋子经常只能在夜里。经常是我半夜醒来的时候,看到母亲还在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光一针一针的拉着线,为了省点油,煤油灯灯光总是暗得不能再暗。就这样,日复一日,土砖墙上的挂着的做好的鞋子一天天多起来。夏天是做单鞋、冬天是做暖鞋。除了我们自己要穿的,每年还要给家里所有的老人和亲戚至少做一双鞋子,我的奶奶、外公外婆、舅舅们。母亲兄妹8人,娘家也不富裕,在家排行老二,是女孩中最大的,所以为他们每年做双鞋子让舅舅们有鞋穿。

就这样,随着经济的好转,物质也丰富起来,大家都有钱买鞋子了,胶底鞋、皮鞋更加防潮了,母亲这才不用每年做那么多鞋了。但是等到我自己结婚成家后,母亲还是每年会做几双鞋子给我和孩子们穿,哪怕我们其实已经很少穿,有些甚至一直压在箱底。直到母亲眼睛再也看不见穿针引线了,这才作罢。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生性质朴。父亲小学文化,母亲更是完全的文盲,只是念了几天夜校扫盲班,自己的名字会写了。所以他们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子女讲什么大道理,也讲不出大道理。一辈子辛苦劳作着,但是就是他们的言行举止影响了我。

记得我上次写了父亲吃鱼头的故事,今天因为爱人给父母买鞋,我再回忆了母亲做布鞋的故事。回想起这些点点滴滴,内心充满了感动。年幼时看到母亲熬夜做鞋给老人和兄妹,让我感受到亲情的重要,所以即使母亲没有华丽的词藻教育我,但是我却从她的一举一动中懂得了尊老爱幼,懂得了人要有奉献精神。母亲的吃苦精神也让我学会了吃苦,即使在人生的成长中遭遇到很多坎坷,但是都能坚挺过来,而且这种艰苦朴、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让逐渐在事业上有些收获。父母善良的秉性也让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愿意对困难的人施以援手。

家风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一代代流传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