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洪日的头像

洪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30
分享

玉米安处亦吾乡

七公在辽南老家的时候,到农田里干过除草的活儿,自然对“锄禾日当午”有比较深切的体会。“锄禾”作为一种农业劳动方式,虽然在唐代多指给谷子一类的粮食作物除草、间苗或翻地等,而七公今天一直萦绕心间的,却是老家那成片成片的苞米。

春夏之季,站在老家的小山上,远远望着玉米地随风摆动,顿时就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情不自禁的,七公还会联想起这就是青纱帐,随口唱起黄河大合唱……而到了秋天收获的时节,这里又成为一片金色的海洋!

漂洋过海来看你,玉米作为域外传入我国的粮食作物,最早种植于中南美洲墨西哥、危地马拉、秘鲁一带,具有7000余年的历史。伴随15世纪末16世纪初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到了明朝末年,玉米从海路或陆路传入我国,算一下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而且这玉米在我国发扬光大,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玉米出产大国,在我国的主产粮结构中,已经成为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了,其年产量已经达到全世界年总产量的五分之一以上。

七公老家属于东北,东北地区从明末清初时期就开启了“闯关东”的历史,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以山东、河北一带迁入人口居多。而“闯关东”这一历史时期,也基本与我国人口大量增长、玉米种植大幅推广相吻合。玉米来到东北,来到七公老家,虽须考证,估计至今也不下400年左右的历程。

苏轼曾言“此心安处是吾乡”,对于大多数“闯关东”的东北人而言,可谓“玉米安处亦吾乡”。这穗穗玉米,似乎作为一种象征,承载着我们几百年的人口变迁,承载着几代、十几代、二十几代人的悲欢离合与奋斗历史。

如果从地理气候因素考虑,东北这一纬度附近,特别适合种植玉米,全球角度也是如此。但由于辽南地区多丘陵山地,玉米的种植比较分散,相较吉林黑龙江一带的大平原,还有很大差距,但能做到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略有盈余。

玉米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称为“玉蜀黍”“玉麦”“番麦”“西天麦”等,到了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始有“玉米”的称呼,人们以“如玉之米”表达了对玉米的珍爱之情。

而在1980年代以前的几十年里,七公老家餐桌上的主食主要是玉米,常见的有玉米碴子粥、玉米面糊糊、玉米面饼子、玉米面蒸糕等等,是它养活了我们好几代人,人们对其有着深厚的感情。另外,七公见过几十年前,有山东铁匠来到东北,他(她)们还保留着玉米面团下锅水煮的饮食习惯,可见玉米饮食的民间相承及影响之深。

玉米在过去被视为粗粮,现在人们主要吃“细粮”,如水稻、小麦出产的米面等,而肉蛋奶制品也占据了很大比重,但玉米也有很多粗粮细做的方法。现在,人们生活更加富裕,更加注重健康养生,玉米的作用人们研究得更透,玉米加工能力更强,在食品(淀粉、制糖)、饲料、工业应用(醇类、制药)等领域取得了更深更广的拓展,可以说玉米的间接影响与我们的生活更加紧密了。

以上只是从大背景看玉米,放到细处,您对玉米有哪些印象呢?在此,七公邀请您到辽南老家走一走瞧一瞧,虽未必有当地的特点,但想起来还是回味不尽。

先说七公童年的经典吃法——爆米花。那转动中加热的铁葫芦,随着一声爆响,一股白烟过后,热气腾腾的玉米粒花开四散,落在长长的网袋里,于是乎孩子们放开捂着的耳朵,一哄围了上来,大人们掏钱吧!后来,走街串巷,又出现了膨化玉米条,孩子们、女士们又是一包一裹地买了起来。再后来,“小卖店”和超市陆续出现有卖的了。

还有烤玉米,这是一种经典吃法,在玉米棒子青青时,用指甲一掐上面的颗粒,能掐动,有浆子,可以烤了。掐不动,又太老,嚼不动。

用水煮的青玉米(烀苞米),也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甄别。现在常可在路途街边遇到烤玉米、烀苞米的,就会勾起不少人的“馋虫”,可见这东东给人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味。

实际上,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带浆子的玉米都可以生吃,只是越老越有股生淀粉的味道,而刚上浆子,比较饱满而又特别嫩的,当年一部分“熊”孩子认为是“很好吃”的小食品。记得七公小时候特别“淘气”,在“二哥”带领下,瞒着家长,到生产队的“青纱帐”里席地而坐,偷啃起生玉米来喽!如今的孩子,小食品都吃够了,对这样的场景真是难以想象!

不同于如今的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七公老家的玉米从播种到收获,确实来之不易!这要经过翻地、买种子、播种、稀苗(又称“间”苗)、施肥、浇水、除草、打(撒)药、收割、劈穗、运输、晾晒、入仓、脱粒、封存、磨粮、打根茬、处理秸秆、卖粮等等,您说这农民伯伯多不容易呀!细细一想,人们除了念叨几句“锄禾日当午”,确实需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啊!

玉米又称“苞米”,在过去,扒苞米(脱粒)是个手工活儿,挺磨人的。七公家母是位讲故事的高手,一到扒苞米的时候,就有那么多大姑娘、小媳妇乐不颠儿地来帮忙,条件就是让家母连轴转地给她们讲故事,家母那故事讲的,一两天都讲不完,七公真想有机会整理成民间故事。后来,扒苞米变成用脱粒机,效率提高了好大一截,而那“民间故事”,再也没“复习”过。

七公还是继续说说吃的吧,大家对这感兴趣。苞米碴子粥您有印象吗?七公老家过去吃时,配上小青鱼、油扣子鱼、烤鲫鱼、黄豆炖小杂鱼、拌酱油、自制豆瓣酱、卤虾酱、鸡蛋㸆大酱、盐豆(或油炸)、花生米拌酱油(或盐焗,或油炸)等等,那是老下饭了!

说到玉米粥,咱们先说大碴子。那是玉米经磨制出来的比较大的碎颗粒,蒸饭或熬粥均可,有的放上一些红豆之类的,营养和口感更为丰富一些。

七公老家还有更细的苞米粥,是用比较细的碴子熬的,为了增加粘(黏)度,过去放一点食用大碱块儿,现在改成放一点小苏打了。食用碱碱性大,据说破坏营养成分,对有些人肠胃还有些刺激,可能是这些原因,现在很少听说有人用了,想用,这食用碱块估计也不好买。小苏打成分不像食用碱成分那么多,刺激性也不强,用起来比过去方便多了。

再说更细的,就是用苞米面熬粥,这往往会引起一些人更深的回忆,这种粥又叫“糊涂粥”,在过去不知养活了多少孩子,相当于现在的奶粉级别了,这也足以说明玉米的营养确实够可以了。问度娘,她说玉米属于富营养低热量食物,它对人体健康有好多指标优于其它粮食作物,如有研究表明,印第安人常食玉米,很少有人在心脏方面出问题。

再说一个用玉米糊做“锅出溜”的。锅出溜又叫“牛舌饼”,做的时候是把和得稀稀的玉米面拍在大锅中上部,然后这玉米稀面就开始顺着锅面往锅底出溜,为了防止它彻底出溜到底,最好只出溜到菜汤上面,烧火的要及时控制好给火强度,这是个技术活儿。七公不是提过烧大锅的技巧了吗,今天给您就用上啦!

玉米面大饼子也是玉米面做法中常用的经典,现在还有卖的。七公老家的做法与“锅出溜”差不多,就是和面比较干一些,靠锅的那一面被烙得棕黄焦脆,配上那汤菜,非常好吃!现在有些大铁锅“一锅出”也是这么做的,感兴趣的先生女士们可以参见七公写的《大小俩“铁锅”》。

再说说七公老家的“伯乐叶饼”。过去有“六月六看谷秀,该吃伯乐叶饼了”的说法,实际上各地在吃伯乐叶饼的时间上有所差异,只要伯乐叶(即桲椤叶,又称柞树叶、橡树叶、栎树叶、蒙古栎叶等)初长到比手掌略大的时候,就可采摘了。

七公老家的具体做法,是先把和好的玉米面在伯乐叶上拍平,然后放上馅儿,两掌一合就包好了。玉米面伯乐叶饼得趁热吃,否则凉的玉米面就发硬,口感要差许多。当然后来又有加水晶粉等等的,在口感、透明度上会更好些,但最传统的还是用玉米面做的。

再说煎饼。我们知道山东煎饼很出名,除了用白面、高粱面、地瓜面等五谷杂粮外,北方有些地方也有拿玉米面或混合面糊糊摊煎饼的,口味可以自己配。煎饼卷大葱是一种传统的吃法,也有煎饼卷菜下锅烙的,叫烙煎饼。

七公家长辈都做过煎饼,记得摊煎饼的工具叫鏊(音熬)子(配有煎饼筢子),据说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过去在山东、苏北、河南一带就很流行用它,传说与海里的鳌(大龟或大鳖)有关,李白有诗云“巨鳌来斩海水动,鱼龙常走安得宁”。到明清时期,山东人闯关东把鏊子摊煎饼传到了东北。今天摊煎饼的不一定都有鏊子,也有用铛子配合铲子的。

玉米面可做窝窝头。七公老家过去的玉米面窝窝头比较大,外表象高尖的小馒头,下面是凹进去的窝窝,是用来放咸菜吃的。现在生活中常见的窝窝头要小一些,有玉米面掺豆面的,也有拿白面、其它混合面做的,配合的菜品选择就更多了。

再说玉米中的奇葩——乌米,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黑色的什么米呢,实际上,它是一种真菌,生在玉米、高粱等植株上,鲜嫩的乌米是外白、里黑(干了就成粉状物了)、细嫩,虽然对植株来说是一种疾病, 但又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美食。过去“二哥”领七公背着大人吃过生鲜乌米,吃得满嘴都是黑色。正宗的吃法,是把鲜乌米与其它蔬菜配合炒着吃,非常鲜香可口。

大家都知道甘蔗、甜杆好吃,七公老家的孩子,当年在玉米绿杆成熟季节,也拿来吃,有一种特殊的清甜味,吃起来在那个年代,总归聊胜于无吧!

当地还有有一种小小的红玉米,袖珍可爱,象小旱黄瓜般大小,它颗粒晶莹红亮,如同在小小的玉米棒上镶嵌了一颗颗红色的宝石,具有赏心悦目的效果。现在在别的地方,个别旅游点仍可看到,买回家挂在墙上,或者崩爆米花,挺有意思的。

伴随后续的交流,七公老家包括饭店、食品加工厂在内,还开发做出了酸馇子(而酸汤子带汤,形状类似圆粗面条一样的酸味食品,丹东一带的特别有名)、核桃酥饼干、玉米棒炖排骨、松仁玉米、裹鸭蛋黄炒玉米等等。若结合西式做法,还做出了玉米沙拉、玉米蛋糕、玉米芝士等等。

除了吃的,再说玉米工艺品。玉米秸秆在孩子们眼中,还是制作手工艺品的绝佳材料,可以编蝈蝈笼、做小灯笼等,还可以拿秸秆瓤子做出小花朵啥的,插在枣刺上,成为盆景或贴画,真是各挥所长了。

玉米秸秆在当地也有制沼气、肥料、饲料等的,即使不具备条件,那烧出的锅底灰也是积肥的好东东。那扒完的玉米棒生火点炉子更是方便的了得,过去七公老家的小学生到了冬天,还有任务拿多少根玉米棒,用作班级生炉子呢!

七公老家的玉米,举不完的例子,述不尽的过往,期不尽的未来……您边看边吃,想起了啥,就继续补充吧,谢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