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洪日的头像

洪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03
分享

漫谈中国发饰艺术

从古至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汉字“美”之起源与发饰有关。

在古代,发饰可不是女子专属,有的实用发饰男子也用,例如簪子,有杜甫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为证。现在适用男子的发饰越来越少了,也许发圈、发带还行吧!今天咱们就来谈谈中国发饰艺术。

中国发饰是中国头饰(头饰以发饰、耳饰和帽子为三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也是中国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与“发式”有关,起到安发固冠、符号识别、礼仪象征、装饰审美、寄情达意等功用,是中国服饰文化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中国发饰的种类和名称自古以来有很多,笔者归纳起来,至今大致有以下几种:笄(音jī)、发簪、发钗(插子)、梳篦、步摇(含流苏)、华胜、珠花、抹额(又称额带、头箍、发箍、眉勒、脑包额、头环等,也有部分人称发卡)、钿花(区别于钿子、花钿)、包头、掩鬓、扁方、发卡(发夹)、发圈、发绳、发带、发网等等。

在这里,特介绍一下富有中华特色的发饰——步摇。步摇,是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配饰,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据《释名•释首饰》记载“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故得此名。

步摇多以黄金屈曲而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歌行》“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其中提到的步摇钗,可谓是钗中极品了。

清末大学者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黄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

步摇除与簪钗紧密联系在一起外,还发展出与“冠”相关联的“步摇冠”。据史料记载,步摇冠可上溯汉代,从考古实物发现看,1965年北票市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金步摇冠,它由笼冠和花树顶构成,上面挂有金叶片,整体华美,摇曳生姿。1981年内蒙古包头市出土一件鹿首金步摇冠,分鹿首和鹿角两部分,中间有白、蓝料石镶嵌,每个鹿角上面挂有桃形金片,整体看上去形神兼备、煜煜生辉。

如今,我们可以在网上、一些小店里寻得步摇类发饰,多取凤、蝶、花卉等形,其相伴的流苏和坠子非常具有韵味,有道是“道家崇紫色,释门尚姜黄,才子香红佳人绿”。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发饰服饰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记》载有“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表明服饰礼仪可以上溯三皇五帝时期。孔子曾说“微管仲,吾将披发左衽矣”。秦朝规定服饰尚黑,百姓皆为黔首,官员上朝配冠,中国男子发饰服饰基本固定下来。汉朝续秦制,如男子成年之后束发而冠,有成年加冠之礼。北魏孝文帝实施改革,学习中原礼制,包括服饰(发饰)等。

到了唐代,女子发饰配合发式服饰“造型之精美前所未有,高低错落婀娜多姿,华丽繁复达到顶峰”。从当时的《簪花仕女图》、《捣练图》等绘画来看,宫廷女子装束浓妆艳抹、极尽奢华,发饰简约与繁复并存,出现了发上插花(牡丹等),额头眉心绘贴花钿具有时代特征 。

中唐之后,贵族妇女特别流行梳高鬟发式,“高鬟在一般发环中以假发为饰,以铁丝为骨架支撑,高一尺有余。”其中一种用发作环形并以金钗支架的高鬟,名曰“双鬟望仙髻”,在敦煌壁画中的吉祥天女多梳这种发式,并加以更多的美化和夸张。

宋代程朱理学盛行,女子言行服饰受到进一步限制,重视女子成年行笄礼,女子发饰服饰具有淡雅和奢华的双重属性。宋代发饰制作精美,在发上好插梳篦和花朵(包括真花和假花)。金元时期,是发饰服饰民族融合时期。明朝时期,发明了与发饰、衣冠相关的网巾和许多美丽的衣冠形制。到了清代,旗袍包括相配的发饰工艺品,成为中国传统服饰的象征之一。

中国发饰所用材料一般包括骨、木、金属(金、银、铜、铁、镀金等)、珠宝(珠、玉、玛瑙、翡翠、珊瑚、琥珀、其它自然或人造宝石等)、陶瓷、琉璃(玻璃)、贝螺类、羽毛、花朵、布艺(麻、绸、缎、莎、蕾丝等)、塑料(亚克力等)等自然或人工材料。

中国发饰艺术涉及设计和加工工艺,如艺术构思、造型、焊接、焖压、镶嵌、雕琢、编织、錾花、镂空、盘花、点翠等,也涉及使用者的选择和搭配使用。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发饰,我们由衷敬佩古人的“工匠精神”!

中国发饰的传统图案大多是具有吉祥寓意的经典题材,如吉禽瑞兽、花卉枝叶、人物、仙子、吉祥纹饰符号等。

古时候,我们有的发饰与年龄和礼仪制度相关,例如笄(音jī),《礼记•内则》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簪子前身,谓结发而用笄贯之。“及笄”也称“笄年”,须行笄礼,就是古时候女子到了可以插簪子(出嫁)的年龄了。与此对照,男子到了十六岁,须“束发”;到了二十岁,须行冠礼,年少而可戴成年人的帽子,谓之“弱冠”。

古代发饰具有社会学意义,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女子身份地位状况,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场合所佩戴的头饰(发饰)不同。《后汉书•舆服志》记载: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时所佩戴的首饰“簪以瑇瑁为擿,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一横簪之,以安蔮结。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级焉。”

在过去,只有皇宫贵胄、大户人家的女子才可以用到奇珍异宝、名贵材料所制的发饰,而一般小户人家只能佩戴“荆钗”等普通材质和花样的发饰,“拙荆”一词就成为古代男子对外人称呼自己妻子的一个谦称了。

中国发饰艺术与中国头饰、发式、服饰文化相伴而生,总体上具有反映时代风貌、适应和美化生活、满足礼仪需求、进行寄情达意等多重特征。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发饰艺术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其设计、工艺、材料等不断推陈出新,其艺术风格或崇尚自然,或古朴典雅,或简约环保,或新颖别致,不一而足,趋于更加丰富多彩,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您对中国发饰艺术有什么看法和感想呢?欢迎交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