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洪日的头像

洪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17
分享

中国古人“年夜饭”之历史渊源

上一期,咱们主要谈了今人的年夜饭,感兴趣的朋友,咱们可以分成几期,探究一下中国古人的“年夜饭”,因为古人年夜饭与古人的平时饮食有关,七公也就略微兼顾一下当时的日常饮食。今天,咱们先从中国古人“年夜饭”的历史渊源走起。

准确地说,类似我们如今的“年夜饭” ,其实质内容和时间节点出现在汉代;唐宋时期,年夜饭更加成熟了;到了明清时期,年夜饭与今天几乎相同,而农历“年夜饭”这一专门称呼,则出现在清朝嘉庆年间。

年夜饭如果从中原一带出发,往秦代以前推,由于历法的差别,其过年的时间段与现今有一定时间差,当时的“礼法”处于逐渐形成过程中,到了周代,就比较完善了,那时候比较正式的过年吃用,往往具有较强的祭祀色彩。

咱们古代人在年夜饭吃什么呢?古时候的中国社会以农业种植、放牧和渔猎为主,生产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人们的总体生产生活水平和诸多方面赶不上现在,普通百姓能否填饱肚子和吃上年夜饭,都大概率成为问题。

在我们古代,一些食材与如今有所不同,有的食材是到了古代后期才出现的,而有的食材反而现在食用的少了,有的由于环保、饮食结构调整等原因,已经禁止食用或主动放弃了。

咱们今天举个辣椒的例子,它是在明朝后期从美洲传入的,现在想一想,那美味的湖南辣子、四川辣子才出现多少年啊!

在明朝之前,人们吃重口味的却是“五辛”,意指“五种辛味的蔬菜,也称五荤”,儒、释、道、医等各家,对“五辛”的解释多有不同。大家还记得西晋那位浪子回头“除三害”的名人周处吗?他编有《风土记》,其中记载:“元日造五辛盘”,注云“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是也”;《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

“五辛盘”又称“春盘”,一直延续到唐宋金元等时期。在刺激性上,除了大蒜,其它“几辛”与辣椒相比,不在一个层面上,看来古人也好吃重口味、刺激性食物,不过从叙述上看,古人一样注重美好寓意、健康养生,哈哈!

再举玉米、地瓜、土豆、南瓜等例子,它们都是在明代传入的,今天若出现在年夜饭上,再正常不过了!但可以想象,如果这些玉米、地瓜等出现在咱们千八百年之前题材的影视剧中,那是啥效果?!除非那瓜、那米等,可以随时“乾坤大挪移”哈!

还唠主食,在秦代以前,咱们的生产生活赶不上后来的汉唐时期,主食在南方以稻米为主。在宋代以前,对北方来说,大米是稀罕物,平时吃的主食主要以小米为主,兼有一些黄米、豆类和高粱等,年夜饭主食基本也跑不了这些。后来随着交流发展,主食和各种菜品更加丰富多彩了。

再回汉代,尤其是汉武帝以后,与现在类似的年夜饭传统开始形成。纵观汉代,包括西汉和东汉,出现了面粉磨制技术,促进产生了类似烧饼的汉饼、类似带芝麻烧饼的“胡饼”。明末清初张岱在《夜航船》中说:“汉高祖作汉饼,金日磾作胡饼。”

另外,汉代还出现了面片汤、宽面条、窄面条、馒头(馒头的传说与诸葛亮有关)等,这样年夜饭的主食就丰富多了。可以说,汉代开始有能力进行谷物加工,制成细粮或粗粮细做的主食,这成为后世饮食文化多样性的一个开端。可以说汉朝,在后世日常饮食、服饰、民族融合等方方面面,影响非常深远!

同时我们可以推理,馄饨(饺子)出现在汉代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张仲景的“娇耳”传说与面皮相遇了,有说饺子(馄饨)在唐朝才开始被人们所享用,若在秦代及以前,人们哪有这白面饺子的口福啊!那盘古开天、女娲造人时期发明了馄饨或饺子,那真就是个传说啊!

中国古代还有一些偏远地区,除了少量种植和养殖,生产生活主要围绕着放牧、狩猎、打渔、采摘等为主,再加上南暖北寒、东海西陆,全国气候条件差异大,交通不便,那时候的保鲜技术也不行,尤其到了冬天,除了适当储存,北方人就以腌菜为主,与温暖南方有很多时令蔬菜相比,人们自然在日常饮食和年夜饭中,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差异。

继续唠主食。就说作为“六谷”(指稻、黍、稷、粱、麦、苽或菽)之一的小麦吧,开始也不是北方主食中的主角,在秦代及以前,还没有磨制面粉技术,可以想象,即使孔夫子、秦始皇过年想吃麦子的话,也只能吃麦粒饭了,也就谈不上吃到小麦“细粮”了。

再举“六谷”之一的“苽”(音gū),也写作“菰”,它作为类似水稻的水生植物,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菰米),同时也是蔬菜作物(茭白)。

在汉代,“菰”又称作“雕胡”。在唐代以前,它主要以粮食用途出现;到了后来,其粮食地位下降;至宋代,其更以根茎部“茭白”蔬菜的面貌出现;而“菰米”在唐代以后,主要用于救荒。随着“地位”下降,这就使得“菰米”很少出现在如今的日常饮食和年夜饭中了,即使出现,也多从保健出发,偶尔一露芳容,而其“茭白”,却继续扮演常见蔬菜的角色。

至于菜的做法呢?如今我们已经形成好多菜系,有“八大菜系”“十大菜系”和其它地方菜系等等,其烹饪方法形成了“烹、炒、煎、炸、炝、煮、焖 、烘”等上百种技法,而这些技法是在历史上逐渐出现和完善的。

一般来说,越往古代前数,其烹饪技法越少一些。比如就说“炒”菜吧,据说其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那么再往前推,无论在平时还是吃年夜饭,人们还没有享受到“炒菜”的口福呢,您说这前后区别有多大啊!

关于中国古人“年夜饭”之历史渊源,今天先唠到这里,咱们下期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