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洪日的头像

洪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29
分享

哈尔滨中央大街行记

前几年假期,七公去过一次哈尔滨中央大街,对其路面铺设的面包石、街旁建筑、音乐艺术、特色美食、工艺品、沿河风光等,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天整理于此,与大家共享。

哈尔滨中央大街作为一条著名街道,有“亚洲第一街”之誉。它初建成于1898年,是哈尔滨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开展城建时期建立的,当时哈尔滨地区有关内和邻省劳工大量涌入。原来沿松花江地段古河道,都是些荒凉低洼的草甸子,为了运送铁路器材,需要给马车在泥泞土地上开出土道,于是中东铁路工程局就将沿江荒地拔给散居在哈尔滨的中国人,到了1900年,就形成了“中国大街”,意思就是“中国人居住的大街”,这就是中央大街的雏形。到了1928年,正式改称为“中央大街”。

可以说,中央大街(中国大街)具有令人感慨的特殊经历,从它诞生不久,就成为哈尔滨著名的商业一条街。因为有众多外国人进驻经商,使贸易空前繁荣、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刺激了这些商人在此大兴土木。从1997年至今,哈尔滨中央大街一直以“步行街”面貌呈现于世人。

中央大街比较长,七公步行,南起经纬街,直行(有一小段地下通道)北至松花江防洪纪念塔。据资料介绍,中央大街全长约1450米,路宽均约20米,其中原车行方石路占宽约10.8米。

行走在中央大街原车道面包石上,眼见幽幽光泽,似乎与传世古物包浆近距离接触,这也是与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进行会意交流。

1924年5月,有位叫科姆特拉肖克的俄国工程师,亲自设计监工,在原“中国大街”地基上铺设方型石块,更准确地说是嵌入石条,这种石块呈花岗岩石质,经过精雕细凿,达到每块石长约18厘米、宽约10厘米,如同俄式小面包一般紧密排布,经过岁月洗礼,显得光亮幽幽,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面包石”。

石路铺得精细耐用,极富艺术感,这在中外建筑史上很少见。这条路据说当时铺了90多万块石头,一块方石价格约一块银元,当时一块银元足够一般人家一个月伙食费用,这条路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的一条黄金路,按现在1块通货袁大头1300元人民币计算,铺90万块石头就得值11.7亿元。这些面包石至今使用已上百年,据有关方面测定,还能使用200余年。

这么昂贵的中央大街,当时有许多外国商店、药店、饭店、旅店、酒吧、舞厅等落户附近,其中特别有名的有道里秋林分公司、马迭尔旅馆等,在整个远东地区都有影响力。

在这条大街上,当时出售的商品特别丰富,几乎涵盖了俄国毛皮、英国呢绒、法国香水、德国药品、日本棉布、美国洋油、瑞士钟表、爪哇砂糖、印度麻袋,以及各国干鲜果品等,赶上召开国际商品博览会了。

走在雨后的中央大街上,多了一丝丝清凉和静谧安然的色彩,另有手持摄像机、照相机、手机的,记录了一个个美好瞬间。

游人中不乏旅行团、家庭、恋人、亲朋好友、外国人组合,也不乏独行者。其中见到一群老年人在一隅歌唱,可以感受到:他(她)们都曾年轻过,都有一颗年轻的心,可谓“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有两位中年人坐在路旁长椅上“卖呆儿”,也许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吧。

还有几位年轻人,身着华服,漫行在石路上,远处里角,又是一处旗袍汉服店。

除了看人,直冲眼帘的就是中央大街两侧建筑——众多欧式及仿欧式建筑等,可谓鳞次栉比、目不暇接,这里集中汇聚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仿古典主义及现代多种建筑风格。可以说它与伦敦摄政王大街、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柏林菩提大街有得一拼。中央大街虽小,但它涵盖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四大建筑流派及欧洲近三百年的文化发展史,其艺术性及文化包容性世所罕见。

中央大街的建筑艺术,可谓久久不能忘怀。马迭尔宾馆对面的“中央书店”(原教育书店,初建称松浦洋行),建于1909年,规模很大,天际轮廓线衬托飞天流云,令人陶醉,其装饰造型复杂华美,是哈市巴洛克建筑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央大街标志性建筑之一,可谓与马迭尔宾馆一鸟双翼、比翼齐飞了。

您看,这是建于1920年代的哈尔滨特别市公署、万国洋行等,具有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那是建于1916~1919年的道里秋林公司,与哈一百、道里市场一起,成为当年人们经常喜欢光顾的场所之一。

再看一个著名时装品牌所在建筑,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满眼绿色,如饮清茗,又有绿水青山般的感觉。不远,还有哈师大艺术学院附属小学。

中央大街集中体现出哈尔滨作为“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特殊魅力,其“音乐之都”“冰城”等诸多符号在此也有所体现。

中央大街上不乏音乐属性,那里有露天音乐小舞台,还有音乐符号、五线谱等铁制造型公共艺术品,成为露天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路过的老少,往往会多看几眼,只是微雨当天,这里没有露天音乐演出罢了。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广州羊城音乐花会”并称为中国三大音乐节。哈尔滨人特别喜爱音乐,这与早期该地区有大批外国移民,包括音乐文化艺术涌入有关,铸就了哈尔滨音乐艺术中外交融的特点。2010年6月,中国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都”(Music City—Harbin,China)称号。

行走在中央大街上,还可看到仿冰雕塑,在零上时节,容易联想体会“冰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独特魅力,使人顿生清凉。另外,记得2017年,哈尔滨还作为央视鸡年春晚分会场,呈现在亿万观众面前。

中央大街有不少吃的元素,一路贯穿着舌尖上的诱惑。中间横向东侧,有一小段小吃一条街,哈尔滨啤酒(简称“哈啤”)、烤大骨髓、生蚝、肉串等,吸引了不少人前往,不过海鲜就啤酒还须注意哦。

中央大街路旁卖红肠的店面特别多,其中哈尔滨红肠是哈市特产重要代表之一,具体可划分为哈尔滨秋林食品红肠、哈尔滨秋林•里道斯红肠、哈肉联红肠、哈尔滨商委红肠、哈尔滨农大红肠等,各富特色,成为人们馈赠和日常食用的佳品,已成中国著名特产之一,销往全国。

中央大街除了秋林字样频频出现,再就是高楼上高高竖立的马迭尔广告牌,见证了马迭尔在中央大街的影响力。

说起马迭尔(Modern)宾馆(旅馆),故事可真多,评书、小说、影视、历史资料上都有,经历的真实大事也不少。该宾馆始建于1906年,属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该建筑占地非常大,靠街的门脸点缀着精巧的铁艺饰物、雨棚和养护鲜活的花草,在浮光掠影间,似乎述说着什么闲情逸致。

马迭尔既是宾馆名称,也是一种冰棍品牌。炎炎夏日吃冰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但在冰天雪地的中央大街上,人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尤其年轻人排队,哈气、跺脚、咬牙,一连串动作利落配合,美美吃着马迭尔,这就足以证明多么“美丽冻人”了。

如今,马迭尔冰棍“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好多外地街头巷尾也能买到,已经是响当当的大品牌了,七公在北京南锣鼓巷游逛时,就见过一家马迭尔冰果店。

据说马迭尔品牌(Modern)由法籍犹太人开斯普于1906年在哈尔滨创建,至今品牌名称一直未变。作为“新艺术”产品,马迭尔具有“摩登、时髦”含义,也成为当时一些所谓某阶层人士高品味生活的象征。

中央大街故事多,离不开一些知名餐厅的参与衬托,如“塔道斯(Tatoc)西餐厅”,它是哈尔滨最早的俄式西餐,具有高加索风味,已传承百余年。

再如“华梅西餐厅”,始建于1925年,原名马尔斯西餐茶食店,主营俄式西餐,兼营法意式菜系。该餐厅与上海雅克红房子西餐厅、北京马克西姆餐厅和天津起士林大饭店,并称为“中国四大西餐厅”。

还有人们常提到的“露西亚(Russia)西餐厅”,有着童话般神秘色彩,这里也是由私人成立的哈尔滨俄侨纪念馆,以纪念一个叫妮娜的人,她是一名1910年出生在哈尔滨横道河子的俄罗斯女人,直到2001年离世。餐厅里有妮娜和家人当年的照片、油画、钢琴、壁炉、生活用品等配置,具有十足的怀旧现场感。

中央大街旁商店里经营有好多特色工艺品,如俄式金属制品、俄罗斯套娃等。路边小店门外还卖些五彩棉花糖,小孩经过,有的就挪不动腿了,这里也承载着儿童们简单而多彩的梦想。

行至最后,到了中央大街一端松花江岸,那里有广场伫立着“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它是目前哈尔滨开埠以来最年轻的一类保护建筑,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

松花江水清碧透凉,随一块块团状白云悠悠而过,不时传来远处船舶的汽笛声。

松花江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它流经中央大街北侧,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在隋代称难河,唐代称那水,辽金两代称鸭子河、混同江,清代称混同江、松花江。

中央大街北面隔江的是风光秀丽的太阳岛,“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会使我们在心底回旋起那只动人的歌曲。

夜色渐浓,七公向宾馆踱回,中央大街南路口华灯初上,似一捧鲜花,也似一束百合,绽放出美丽的光彩,似乎是对来往的人们进行欢迎或欢送,更是在照亮奔波前行的人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