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玉石文化大国,有着8000年以上的玉石文化历史,七公在玉石文化传统熏陶下,在近二十年,对其中的玛瑙文化感了兴趣,又因久居辽沈地区,自然对辽西附近所产的“战国红玛瑙”有所熟悉,今天咱们就唠唠“战国红玛瑙”。
“战国红玛瑙”大概在2010年代前后出名的,当时民间对其有“彩石”“五彩玛瑙”等许多不规范的称呼,直到2015年前后,才正式确认这种玛瑙是一种红缟玛瑙,当然,这其中也包括黄缟玛瑙、其它颜色的彩缟玛瑙,只是红色的缟玛瑙更为普遍和典型。又因这种玛瑙多与北方出土的战国时期玛瑙(如辽宁省葫芦市建昌县、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等地出土的战国时期玛瑙制品)同源或类似,在2013年前后,民间又习惯称之为“战国红玛瑙”,简称“战国红”,进而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传开。
玛瑙在先秦时期有称赤玉,是以红玛瑙为典型,对玛瑙进行的通称。到汉代释家东渐,玛瑙称谓由梵语“阿斯玛加波”转译为“马脑”(另一说蒙古人称之“马脑”),后来古人们多认定“马脑”为玉,加王(玉)字旁写作“玛瑙”了。
历史上有不少关于玛瑙(红玛瑙)的记载,其中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得到过一种玛瑙制品,曹丕见此物甚喜,便挥毫写就《玛瑙勒赋》,并序称:“玛瑙,玉属也,出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固以名之。或以系颈,或以饰勒。余有斯勒,美而赋之。命陈琳、王粲并作。”
现有陈琳《玛瑙勒赋(并序)》残句:“五官将得玛瑙,以为宝,勒美其英彩之光艳也,使琳赋之”,“托瑶汉之宝岸,临赤水之朱陂”,“尔乃他山为错,荆和为理,制为宝勒,以御君子”。
王粲应命作《玛瑙勒赋》有言:“游大国以广观兮,览希世之伟宝。总众材而课美兮,信莫臧于玛瑙。被文采之华饰,杂朱绿与苍皁。”
至东晋前秦,王嘉编写志怪小说集《拾遗记》,记有“玛瑙”多赤色,涉及诸多上古传说,与中国人文始祖有关:“今为器多用赤色,若是人工所制者,多不成器,成器亦朴拙。其国人听马鸣则别其脑色,丹丘之地有夜义驹,跋之鬼能以赤马脑。为瓶盂及乐器皆精妙轻丽。中国人有用者,则魑魅不能逢之。一说云:马脑者,言是恶鬼之血凝成此物。昔黄帝除蚩尤及四方群凶,并诸妖魅填川满谷,积血成渊,聚骨如岳,数年中血凝如石,骨白如灰膏,流成泉……丹丘之野多鬼血,化为丹石,则玛瑙也……”
到了宋朝,《太平御览》“珍宝部”更是汇集了历代玛瑙文献记载,把玛瑙摆上了更高的位置。
关于红玛瑙,在古希腊还有个传说:据说有一天,爱情与美丽女神阿佛洛狄忒躺在树荫下熟睡,她的儿子爱神厄洛斯路过,就是那位手持弓箭的美少年,偷偷地把他妈妈那闪闪发光的指甲剪下,欢喜地拿着指甲飞向天空,可到半空,厄洛斯一不小心,就把指甲给弄掉了,而掉落在地上的指甲瞬间变成了宝石,这就是红玛瑙。可见,无论中外,红玛瑙在人们心目中,都有着吉祥、美好、崇高的位置。
“战国红玛瑙”最早的称谓出自辽宁朝阳北票,然后扩展到河北宣化等地。在民间,以“战国红玛瑙”名字叫开,确实很形象,这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充满了历史文化感。
战国红玛瑙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可谓源远流长,从历史文化意义上,可追溯到查海文化(距今7000年~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主体距今约5500年)、夏家店文化(下层文化: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上层文化: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300年)等文化遗址,包括现今辽宁西部至东北西部、河北北部、内蒙古东中南部等广大区域。
类似战国红玛瑙的流通区域,除了以辽宁朝阳北票市(产地,称“北票战国红”)、阜新市(以玉石加工为主)、河北张家口宣化区(产地,位于古燕国创始的“上谷郡”,称“上谷战国红”或“宣化战国红”)、内蒙古赤峰等为核心的区域外,在地域历史上,还涉及古代东北西部东胡(鲜卑、乌桓、契丹等)、东北中南部秽貊(扶余)、东北北部肃慎、东北东部挹娄(勿吉、靺鞨等)等概念,在地域影响上,也与“北红玛瑙”(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乌伊岭、黑河市逊克县、嫩江等中下游流域)有所交集。往南,战国红玛瑙还涉及河北邯郸(出土)、山东潍坊(产地)、浙江金华浦江县(产地)等地域。
从考古发现来看,战国红玛瑙在古代早期有珠、管、扣、环、玦、勒子、剑饰等形制,历经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是战国红玛瑙的高峰时期)、秦汉、宋辽金、元明清等时期,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历史脉络,但从两汉以降,战国红玛瑙就很少见到了,甚至在有的时期,可以说是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而今天,战国红玛瑙重现,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实现了玛瑙玉石文化的复兴。
七公所见的战国红玛瑙,其色彩极其丰富,可以说涵盖了绝大多数想的到和想不到的色彩。战国红玛瑙大多色彩鲜明而稳定,以红、黄为主色,很符合中国人自古以来喜欢红黄的传统文化习惯。“战国红”除了以红、黄为主,也有自然形成以白、黑、灰、绿、紫、蓝、棕、褐等为基色或俏色的,可谓色彩斑斓,想象不尽。
北票战国红原料出自辽宁朝阳北票,多在阜新加工,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北票战国红其原料大多属于山料,与山岩结合紧密,多呈不规则结构,材质油亮,有矾多裂,或有水线、石线,加工不易,再加上储量稀少、开发保护等因素,现在市场上见到的就更少了,价格上也显得贵一些。
北票战国红玛瑙的缠丝层理界限大多非常清晰,缟玛瑙特征鲜明,缟纹缠丝变换无穷,且多有急弯折角,有的有细密的“闪丝”,亦称“动丝”、“活丝”等,特别突出的亦称“爆闪炫丝”,以同心或平行曲线、直线或折线,层层叠叠铺展开来,尤其在光照角度适合下,细细观察欣赏,可谓千丝万缕、盘旋曲折、熠熠生辉了。如果“战国红”仅仅有直线平行的细密闪丝,我们叫它“千层板”,对于特别细密的缟丝,在一毫米之间,七公曾数过,最多分布可达十余层。
北票战国红在色彩上,不像宣化战国红那么多彩翩翩,总体上红黄明丽,色多不杂而“君臣分明”,色泽油润或内敛,颇具谦谦君子之风或阳光爽快的现代感,其中有叫“柠檬黄”“鸡油黄”的,那色泽之鲜润,令人怦然心动。
由于北票战国红储量稀少,大多数块头小,多与外部岩石不规则紧密结合,多裂,有矾(出现水晶质体或水晶簇),多缠丝,出现大而完美的图案受到不利影响,但也有遇到小图案好画面的时候,如有的出现草花、吉禽瑞兽、人物、器物、风景等画面图案,就成稀罕之品了。
这里提一下“矾”。“矾”是一种水晶质玛瑙肉,出现在很多玛瑙中,七公曾提到过,马达加斯加玛瑙、巴西玛瑙等都有“矾”的出场。对于“矾”,疏松结构的叫“软矾”,特别疏松的就成水晶洞了;结构比较紧密的叫“硬矾”,“软矾”可以说是瑕疵,而“硬矾”可谓别具特色,可以通过切磨加工,呈现出雪花或冰裂样艺术效果。七公见到过一块类似玫瑰花的玛瑙画面石,其“矾”正好出现在花蕊位置上,闪闪发出钻石光,可谓“恰到好处”了,您说“绝”不。
在形制上,如今战国红玛瑙多做成扁珠、圆珠、鼓珠、勒子、瓜棱珠、平安扣、无事牌、手排、吊坠、戒面、帽正、簪子、手把件、随形件、摆件、其它雕件等,其中宣化战国红有的直接切蛋加工,其画面有的堪称一绝。
现在“战国红”形制有不少仿古的,如小型环、玦、猪龙、扳指、斧钺、小剑饰等。北票战国红若出现鼻烟壶、手镯形状、巴掌大小的,算是罕见的大件了。以上形制作品也是最大限度节约、使用好料子的结果。
目前,所见北票战国红流通得越来越少,见到的据说是以前留存的料子制做的,而且对于一些精绝之品,一些人也不愿意拿出交流。
一般来说,无论北票战国红,还是宣化战国红,越是早期地表的料子色彩越是鲜明,而深层矿料色彩鲜艳度要弱一些,如红色由地表料大红逐渐变成深层矿料的深红、暗红,黄色也由明亮的黄色向土黄、褐色等渐变。但以上并不绝对,而且北票战国红在深岩层矿料中,逐渐增多了动丝、冻料和白瓷料,这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宣化战国红具有色彩斑斓、图案丰富等特征,它是目前市场战国红的主力,弥补了北票战国红供应的不足。
宣化战国红的矿料,多产自山岩中的“玛瑙蛋”,朋友们如果看到,是不是有一种见到恐龙蛋、大鹅蛋、小鸭蛋的感觉。
宣化战国红“玛瑙蛋”皮薄肉厚,如果您把它切开,碰到好运气,那您就中奖啦,这美丽的多彩蛋如果切开,可能会惊掉您的下巴。
宣化战国红经过加工(抛光),多有水润的光感,犹如碧溪静流、波光粼粼……如果遇到有矾心长得恰到好处,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当然,宣化战国红有的部位石性较重,显得干燥一些,但在巧雕师傅手中,经过一顿老手操作,确有盘古光临、混沌初开的感觉。
宣化战国红总体上图案丰富,红、黄、绿、棕、褐、蓝、黑、白等色彩玄妙多姿,也有冻料透明度较高。
与北票料比较,宣化料总体上缠丝及色彩界限不是那么明显,色彩也略显灰暗一些,但多呈写意画用色的悬浮过渡状态,呈现出“雾里深山雪里烟”或“满纸烟云”的感觉。
选择和品评战国红玛瑙时,应注重现代赏石观下的形(含雕工)、质、色、纹、韵,又要注意与鸡肝石(石性重、有石线、不透明的一种红色玛瑙石)、“东红”(因热处理“优化”而呈现出均匀红色的玛瑙)、染色玛瑙和注胶玛瑙等的区别。
千年流韵,多姿多彩,如果您喜欢战国红玛瑙,咱们现在就出发,到中国更为宏大深远的玉石文化中畅游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