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侯俊杰的头像

侯俊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0/19
分享

善良细碎在时光里

                                                                                 作者:侯俊杰

父母的前半生是在巩义金沟支教,离别时,街坊邻居和学校师生哭成一片,厨房的锅里满是乡亲们送来的煮鸡蛋和干果。在当时,这都是乡亲们家里能拿得出手的贵重礼物。望着朴实的乡亲们,盛情难却的父母眼含热泪说不出话来。临行那天,大家那种依依不舍的动人场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回到老家,父亲被分配到中学执教,母亲在家里一边照管家庭,一边随村民务农。

那时生产队里实行工分制,母亲每年辛苦的劳作,挣来的报酬却少的相当可怜。所以,我家每年都要买劳力多的人家挣的工分抵出勤。后来逐渐明白一些事理,于是放学后我和姐姐都拼命跑回田间跟妈妈帮忙。谁知,我们帮忙没有报酬。每次我们帮忙干完母亲的分工后,母亲却舍不得休息,就又赶忙协助别人继续劳作。为这事我一直有些纳闷,父母也不曾告诉我们原因。一次我疑惑地问起母亲,母亲却告诉我:“你们有机会参加劳动,从中体会到农民种粮的艰辛,帮助我把活提前干完,再去帮助别人,这不是很好嘛?因为大伙们是一个大集体。”之后,我的脑海里似乎对大集体产生了一种不解的模糊概念。

为了贴补家里的生活,母亲每年都会养十多只鸡和续养一两头猪,所以,小时候我家里时常可以吃到母亲炒的土鸡蛋,那脍炙人口的浓郁香味至今忆起还垂涎不已。

有年初夏,几只老母鸡孵出了近百只雏鸡,我看着母亲精心饲养的一群群可爱的小鸡崽,心想以后我可以经常有鸡蛋吃。不料,临近中秋前,几位驻村干部来到家里告诉我母亲说:“郑明兰,你家养的鸡崽太多了,有发展资本主义苗头……”随后,他们就强行抓走了几十只将要长成的鸡仔,我放学回到家里,只见鸡毛满地,母亲坐在屋里伤心地流泪.....

印象中每逢中秋佳节,母亲都会把小餐桌搬到院子中央,恭敬地摆放些水果、月饼和火烧,然后双手合十说些虔诚感恩的话语。我躲在母亲背后,偷听着母亲轻声细语地祈祷:感谢苍天佑护,祈祷来年丰收,祝愿国泰民安、邻里吉祥如意。仪式结束后,母亲把月饼切成大小不等的若干份,按着年龄和辈分让我们逐一送给尊辈的邻居们。

那个年代,物质极度匮乏。一个月饼要分好多块,最大的一块,母亲总是留给孤寡的老俩口。听二大娘说:“两位老人年轻时惹事生非、口碑不好......”每逢过节,我都极不情愿的被母亲催着,把第一份礼物给他们送去。母亲告诉我,这是礼节,不要跟老人计较太多,我们应该把这份节日祝福送给长辈。

就这样年复一年,老人在临终那年中秋节的前一天,把我叫到家里吩咐说:“这么多年只有你父母不嫌弃我们,明天带上你的好伙伴把我们家这棵树上的梨子摘下来分吃了吧。”面对老俩口突然明理开恩的举动,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是父母无私的关爱和包容感化了老人?还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缘故。

小时候,农村缺柴少粮。家家户户一天两顿饭,晚上,孩子们饿了就啃个干馒头喝点凉水。看到这种情况,母亲每天晚上都要勾兑一锅稀面汤,邻居家的几个孩子就不约而同的来到我家院子里玩耍,母亲把孩子们拿来的馒头加热,再给他们舀上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汤,饭后孩子们高兴得欢蹦乱跳。就这样,我家院子里的傍晚,孩子们嬉闹玩耍的欢笑声时常飞出墙外。

每年春节前夕,母亲一大早就起床给猪喂一顿饱餐,然后让父亲拉去集镇上卖掉,天黑前父亲就把卖的猪钱,及时送给兑换有工分的人家。

改革后,家里承包了几亩耕地。母亲辛勤地劳作换来每年的粮食大丰收,一年的收获,可以抵上过去十几年也见不到的粮食。

农闲时,母亲把外公传授给她的中医秘方制成药剂无偿的,奉献给乡亲们用来祛病。虽说家里不是医院,可是,每天寻医问诊的乡亲却络绎不绝。

每当听到乡亲们带来康复的好消息,母亲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有远道赶来的求助者遇上吃饭时,母亲还会热情地留人家用餐。前来求医的患者都不好意思地说:“您老人家真是菩萨心肠!不但免费为我们治病,还要施舍饭菜,您这样施舍不愧为人们口碑相传的大善之家。”

岁月飞逝,人们的记忆毅然落在那些远去的时光中,口碑传颂着留在人间的大爱,父母善良的基因依旧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传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