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侯俊杰的头像

侯俊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16
分享

腊八粥里有故事

                                               作者:侯俊杰

腊八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有关腊八的千古名篇,今逢2020年腊八日,随罗列小文以记之。

腊八粥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天子大蜡八。天子大蜡八的内容包括两个腊八粥方面,一是“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二是进行祷祝和祈求。

天子大蜡八,我国古代天子国君每年的年终之时,都要用干物祭祀农神,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作为天子的秦始皇也要在每年的年终之时,用干物进行腊祭。腊祭是在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进行的,而且是用干物,干物称腊。于是,秦始皇就将腊祭之月的十二月正式定名为腊月而被确定下来。即:十二月称腊月。这里的腊月是月份名称,腊祭之月的含义已不明确,干物的意思则就更荡然无存了。

关于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万者,极言其多也,并不是真的合聚一万种物品,也不是只限于八种蔬果。蜡八的“八”字是指祀八谷星、八农神,农业的八个方面,并不是说用八种蔬果来祭祀。索者,绞合也,蜡即索的意思。飨者,敬献也。即将许多种蔬果谷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神灵,然后食用,叫做腊八粥。为什么是煮熟成粥,而不是煮成干饭呢?因为蜡祭是要祷祝,蜡八祭祀加上祷祝就是蜡八祝,也就是腊八粥。腊八粥谐音蜡八祝。那么,蜡八祝为什么不写成蜡八粥而要说是腊八粥呢?即:蜡为什么变成腊呢?因为年终十二月祭献神灵用的蔬果谷物等全都是干物。一年中收成的蔬果谷物等放置到年终十二月,当然全都变成干物了,而干物称腊。所以,用干物蔬果煮成的蜡八祭祀之粥,就被称为腊八粥了。这里的八是祀八神的意思,并不是指八种蔬果。关于干物称腊。干物在天子家中归腊人掌管。《周礼·天官·腊人》说:“腊人掌干物。”郑玄《注》说:“腊,小物全干。”所以是干物称腊。蜡祭是用蔬果干物煮熟成粥作祭品。所以,蜡祭又被称作腊祭。即蜡祭也称腊祭,蜡八也称腊八。这里的腊是指干物的意思,还没有和十二月连系在一起。但腊祭是在十二月进行的,其含义已经和十二月靠近了。

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从前人们家里穷,每到年终岁末,大人们便把一些红枣、核桃、红豆、小米等在腊月初八这天熬成粥,谓之为腊八粥。腊八粥和佛教徒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传说,腊月初八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在他得道成佛之前,为了苦求人生真谛他曾走遍名川大山。有一天,他走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因长途跋涉,饥饿难忍的他昏倒在地。这时,一位牧羊女赶来,把自己带的杂粮干果剩饭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的喂他,最后把他救活了。后来,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腊月初八得道成佛。

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佛门弟子每逢这天按照牧羊女熬粥投料的比例,程序如法炮制,熬成粥施舍给人们,最后由佛门善事扩展为民家习俗。

除此之外民间还有很多有关腊八节的传说:宋朝时期,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便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亦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古时,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从此,苦思悔恨、痛改前非。后来,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延续的感恩风俗。

目前我国各地在腊八节也衍生了很多与腊八有关的食物,如腊八饭、腊八豆腐、腊八蒜、腊八面等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