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俊杰
1938年6月6日凌晨,丧失斗志的国军节节败退,日寇如入无人之境,不堪一击的省城很快被日军占领。
开封沦陷后,蒋介石决定掘开黄河大堤,以洪水阻止日军进攻。当时,花园口、赵口掘堤,导致豫、皖、苏三省近百万人丧生,480余万人倾家荡产,1900余万亩耕地陆沉,损失惨重。受灾的百姓更是饥寒交迫,街上流离失所的灾民络绎不绝。一向怀有恻隐之心的外公让酱菜厂的伙计们每天用大锅熬粥和蒸窝窝头施舍给前来讨饭的灾民。
1939年秋,退守郑州一带的国军,在共产党的感召下,倾向革命的正义人士孙桐萱司令决定谋划光复开封,外公得知消息后积极响应、竭力相助。随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小南门外的惠济河南岸垒砌锅灶、搭棚舍粥。其目的,一边施舍无家可归的饥饿难民;一边借此混乱场面作为掩护,给计划偷袭开封城的58军和偷袭火车站的59军传递情报。
1940年4月由国军将领周遵时指挥帅军1.2万人渡河直捣开封城给日军很大打击。战斗结束后,孙司令还曾褒扬我外公说:“郑宗颜大夫在这几次偷袭日军的战斗中,提供了可靠的情报,对我军挫伤日寇有生力量,起到了很大作用。”之后又专程派士兵送来一些大洋和粮食以资奖励。
后来,战争连绵不断难民成群结队,母亲晚年回忆说:“那时她才十一岁,天不亮就跟着大人忙着抱柴拿碗,每天早上掀开蒸笼,她就不停的给围来等候的灾民们分发窝窝头,这样天长日久累得胳膊烙下伤痛的老毛病。”为了长期救济难民,外公相继卖掉城内大南门和小南门内的两处城宅把舍粥棚一直延续到开封解放前期。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人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结束。后来,得知这一激动人心的大好消息,外公经多方筹措卖到一些食油和面粉,让师傅炸了几大盆丸子,让这些流落街头的难民喝了三天香喷喷的丸子汤。很多难民捧着碗恸哭流涕地说:“八年了没见过一滴油,更没喝过这么好吃的丸子。”
改革开放后,从新加坡归国的两位华侨兄弟特意找到这里,他们环顾四周见小南门依旧存在,但是,记忆中的舍粥棚已不见踪影,当兄弟二人从路过的行人口中打探得知,大善人郑大夫早已仙逝多年的消息,兄弟俩顿时眼睛里浸满了泪水,一脸的悲伤堆满了遗憾。随后,在路人的指引下。他们很快找到了舍粥棚主人郑大夫的儿子郑明钢。两位华侨见到恩人的亲属,瞬间老泪横飞激动得上前紧紧拥抱,哥哥感激地说:“当年我兄弟俩从河北邯郸逃难来到开封,在我们走投无路时,是您家老父亲收留了我们兄弟,真是老天保佑,在我们举目无亲左右为难时遇到了贵人,路上几天没吃东西,我弟弟又生了病,您家老父亲不但为我弟弟治好了病,又舍粥给我们吃,我们兄弟这才有幸运活了下来。几年后,为庆贺抗日胜利,您父亲不知从哪里搞来的油和面粉,犒劳大家吃了几天的丸子汤,当时,我捧着那碗热腾腾的丸子汤泪流满面不禁失声大哭一场,那感人的场景让我无法言语,那种有滋有味的酸辣丸子汤让我思念至今。当时,很多人边喝,边哭,大家漂泊在外的时间太久了,都很想家,可是,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太沉重了。”
华侨弟弟说:“郑宗颜大夫太善良了,做人讲诚信,一诺千金、掷地有声。我第二次进城收集情报时,看到有两个日本人在一个饭铺吃丸子汤,我和同伴凑了过去,老板把两碗丸子汤刚放桌上,几个日本兵闯了过来把桌子给掀翻了,回来后,郑大夫气愤地说:‘你们好好收集情报,等把小鬼子赶出中国,我一定给你们做一锅丸子汤。’当时,流落的难民都呵呵一笑,大家想着有粥喝就很是感激了,这话只当开心一笑压根都没敢奢望。看似一碗简单的丸子汤,可是在那个极其困难的战乱岁月,郑大夫为了兑现他给大伙许下的诺言,不知克服了多大的困难?才算圆了这帮落难人的春秋大梦。”
最后,华侨兄弟深有体会地说:“我们身处异乡他国却念念不忘故土,每逢佳节倍思亲,虽说远隔千山万水,我们的根在大陆,家乡父老对我们恩重如山。如今,大陆国泰民安,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看到祖国的太平景象我们简直是高兴极了。回想起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的日子,人们简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沦为亡国奴的悲惨生活更是让人雪上加霜,现在大家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在这个伟大的国度里更应该珍惜和平,只有祖国强盛了,国民才能活得有尊严。
兄弟俩语重心长的话语,感同身受的切身经历再次告诫人们:舍粥棚发生的故事之所以给落难兄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首先源于外公慷慨大爱的高贵品质和励行诺言的朴实人格,以及倾尽钱财救助苦难百姓的真诚义举触动了他们沦落为亡国奴的灵魂;同时也警示我们要居安思危、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怀一颗感恩的心去珍惜当下来自不易的幸福生活,同心协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让伟大的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