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诞生在解放前一个积善之家。勤劳善良且富有智慧的奶奶教子有方,建国后,父亲遵从奶奶的教诲,如愿以偿考入师范学校,并立志做一名教书育人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父亲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奔赴豫西山区巩义金沟支教。当时,血气方刚热爱教育事业的父亲,投身教育战线这块贫瘠的土壤上埋头苦干、俯首耕耘。几年后,艰苦的生活条件,繁重的工作压力,复杂的社会环境,一度让酷爱教育事业、超负荷工作的父亲病倒在讲台上。然而,心里整日牵挂学生的父亲病情稍微有些好转,就让学生把他抬到讲台上,因为不能起身讲课,他便躺在病床上,坚持给学生们授课,几周后,直到他病情加重,学校领导只好强行把他送往省城医院住院就医。
父亲早年的艰苦奋斗和勤恳敬业的忘我精神,只是偶尔听母亲和他的同事念叨过。
一九六九年,父亲响应家乡召唤,拖家带口返回故里。幼时的记忆里,家中很少见到父亲的身影,一向性格耿直、不苟言笑的父亲在我心目中有些畏惧感,所以,父亲偶尔在家时,我总是借故偷偷地溜之大吉。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调入本村学校教书。印象中,老师们在一所大庙改成的办公室里住校办公,集体备课。我跟随父亲住在学校,父亲床头对着的那张床,是一位临时借宿的安徽籍技术员,我对父亲的了解也是从这时开始。
夏天的一个午后,天气极度闷热,似乎想要下一场恶雨。饭后,我来到父亲的办公室里写字,不一会,迎面而来的技术员板着铁青的脸,吹胡子瞪眼地质问我:“你拿我的手电灯了吗?”我说:“压根没见过你的手电灯。”接着他便抖落一下床上的被子,然后竟然自作主张私自搜遍了老师们的抽屉,嘴里还疑神疑鬼地唠叨:“肯定是小孩偷跑了,不然,这手电灯怎能会不胫而走呢?随后,他回头过来,表情十分狰狞地吓唬我:“你老实交代拿没?不然我就去报案了。”我生气地大声回了他一句:“混蛋,就会欺负小孩。”正巧,父亲这时打着雨伞跑进屋来,见我跟大人发生口角,便当场把我狠狠地训了一顿,技术员在一旁还煽风点火地指责我骂他。
那年代,手电灯这洋玩意很少见到,这是村里给技术员特意配备的福利品,他心爱的宝贝突然不翼而飞,这简直比今天丢辆宝马都邪乎,那年代,如果谁被认定有小偷行为,简直是颜面扫地,无法面对社会。父亲走近我的跟前连问我两遍手电灯的下落,技术员也一口咬定绝对是小孩偷跑的,父亲一气之下不由分说,操起桌上的教鞭把我摁在床上揍了一顿,气得我委屈得哇哇大哭。当时,陆续赶到学校的老师们见状急忙上前劝阻,张老师愤愤不平地劝说:“侯老师您不该凭他一面之词不分青红皂白地揍孩子,再说,不就是一把手电灯吗?没必要大惊小怪的,这件事怎么能肯定是孩子所为呢?”说着,张老师认真查看了技术员的床下,接着他又掀起铺在床上的席子,突然发现手电灯竟然在席下枕头的堵头里,张老师当即拿起手电灯摔在地上,此时,几位老师似乎也为我打抱不平,对技术员群起而攻之。只听老师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呵斥道:“请你赶快离开这里,我们不欢迎这样的客人来学校借宿。”技术员这时才明白他的鲁莽行为惹怒了众人,愧疚地说:“对不起,我忘记地方了。”
父亲听后,也好像有些后悔听信他的揣测错怪了我,抚摸一下我的脑袋,对技术员郑重其事地说:“你无端的猜测纯属疑邻偷斧,遇事不能凭主观想象,更无权擅自搜查别人的处所,大家以此为戒、相互谅解、包容吧。”看着父亲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原谅了技术员,当时,我忍着委屈不顾雷鸣电闪,冲出教室跑回家中。
第二天,父亲特意叮嘱母亲给我煮了两个鸡蛋,歉意地安抚道:“是爸爸误解了你,不该错怪你,更不应该迁怒于你。”这次,一向待人温和的父亲让我真正领教了他管教子女的严厉,从中也深刻地领悟了他引用《论语·学而》的一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此,我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读懂了包容,也是我走进他的世界,解读父亲这本书的开端。
记忆中,父亲无论调往那个学校,始终担任毕业班的重任,他知识渊博、风趣幽默、严谨务实的教学风格深受师生们的好评。生活中的父亲平易近人、团结同志,对同事的照顾体贴入微,工作中严格要求大家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平时他关爱学生的举动更是给师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老师。学生病了,心急如焚的父亲背着学生跑去就医,还不辞辛苦步行几里路送学生回家,他对学生慈父般的呵护赢得学生家长们的爱戴。无论他职务如何变动,父亲总是身先士卒、勇挑重担,每当毕业季,学生们总是挥泪而别、依依不舍。
恢复高考后,父亲曾经带领的小寨学校毕业班57名学生全部升入高中,一时间喜讯传遍豫东教育界,该校也一度在兄弟学校荣耀一方。面对学生们金榜题名,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父亲却累得双目失明。当听到自己用汗水和心血哺育出的莘莘学子前来报喜时,他脸上洋溢出欣慰的微笑,面对师生和家长们发自肺腑的赞美时,父亲自豪地说:“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不辱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父亲工作上不仅为人师表,生活中秉公办事、两袖清风,做了几十年中学班主任老师,历任多所学校领导,父亲退休时,竟然连一本字、词典都没有留下。
一日,村上两位年轻人因一诗句“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不能释义,二人打赌找到父亲借词典,父亲为年轻人沏上两杯茶水,欣然说道:“诗句出自儒学大师马一浮的《旷怡亭口占》。诗句意思是说: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当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发、春风又绿,依然能够生出怜悯。也就是说,越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内心越是悲悯,更会温柔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处处让人感到舒服。”端起茶杯,父亲意味深长地补充道:“人格魅力,从来不是才华惊人,而是深深根植于骨子里的温暖和善良。”父亲深入浅出的解惑,让两位年轻人明白这句话饱含的深刻道理,明白一个人本事再大也不能超脱自然与自身的束缚。这是一种人性,所以,我们对自然,对人性,当有敬畏之心,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不忘初心。
次日,父亲又特意去镇上买了两本词典送给两位邻居,并诚恳地鼓励他们说:“你们求真上进的学习精神感动了我,这两本词典是我赠送你们的奖品。”邻居激动地说:“侯校长,您不仅是我们心目中最崇拜的师长,而且不愧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典范。”
晚年的父亲告老还乡。虽说他已经告别单位,但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而不休、经常去学校义务帮忙的他乐此不疲。闲暇之余,热爱生活的父亲,把自己的小院美化得像花园一般,常常引来乡邻前来参观、赏玩。
一天,两邻居闹了矛盾,让父亲秉公而断给个说法,正在修剪花草的父亲听后,风趣地劝说:“邻里间要心存善良,多栽花少种刺;种花既能美化环境净化心灵,又能陶冶人的情操,让人心情舒畅;若是心田里种下善良,就能收获美好。在父亲旁敲侧击的耐心引导下,两位邻居化解矛盾握手言和。得益于父亲的影响,街坊四邻的院子里蜂蝶起舞,花香时常溢出墙外。”
在父亲辛勤培育的花园里,其实,他最欣赏的莫过于点缀在小池塘里那几朵洁白的荷花,他曾欣慰地告诉前来赏玩的人们:“做人要像荷花一样干净、纯洁、出污泥而不染。”偶尔发现有玩弄荷叶和莲花者,父亲会十分认真地说道:“莲花可赏不可亵,切记不可用脏手去玷污它的神圣和纯洁。”
年少不懂父母恩,读懂已是中年人。平时,我忙碌在外,很少关注父亲的生活,真正了解父亲还是老人沐浴夕阳的岁月。
岁月匆匆,迟暮之年的父亲,仍然坚持带领同龄人做健康操。他时常满怀信心地鼓励那些悲观失望的老年人,并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来激发大家在有生之年活出精气神,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可是,夕阳无限好,已是近黄昏。非典那年,父亲再次患病住院,因特殊时期不能前往照顾。父亲的学生(主治医师)来电告诉我老人的病情:“放心吧,我们会全力以赴照顾好老师。面对疾病和死亡,老师没有丝毫的畏惧感。在检查室,他无意中发现自己被确诊为肺癌,情绪毅然淡定自若。张院长来探望侯老师时,还很严肃地批评了我同事工作不够严谨,不应该让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侯老师得知此事后,还找到张院长为我同事开脱责任,他直言不讳、淡然一笑地说,没关系,人总有一死,何必有所畏惧呢?不能像同屋病友那样,得知确诊结果后,好像贪生怕死的囚犯似的吓得腿肚抽筋不能起身,本不该告别人生的这位病友,一周过后竟然见了阎王,老师说完还若无其事地哈哈大笑了起来。”
出院后,父亲坦然面对生活,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更加注重向他人传播健康的重要性,在家中义务为乡亲们开办健康知识讲座,每次受益的听众多达百余人。闲暇之余,他经常和我母亲一起自费配制一些祖传的药品,无偿奉献给前来寻医问诊的乡邻,每当听到患者康复的消息,父母的脸上都掩饰不住喜悦的笑容。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一九九九年春,母亲因医疗事故溘然长逝,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父亲痛悲不已,我思虑再三后,征求父亲的意见让他住进了市里一家养老院。半年后,父亲身体渐渐好转,他看到两位敬老院院长为照顾老人们累得心力憔悴,便主动帮助二位出主意想办法,调解老人之间的摩擦,之后,养老院里秩序井然,垂暮之年的老人生活其乐融融,一片祥和。郭院长曾感动地说:“侯校长不但教学有方,我们养老院这个和谐的大家庭多亏老校长无私的付出。”
几年后,一直同病魔顽强抗争了几个春秋的老父亲,带着一身的正能量,从容地走完了他恪守的做人良善和对职业操守尽责的无悔人生,惊闻父亲突然病故的噩耗,前来吊唁的亲友、同事、乡邻无不扶灵痛悲深切哀悼!
料理父亲的后事时,两位敬老院的院长抑制不住悲伤的泪水,追忆我的父亲:“侯校长为人厚道、豁达乐观、生活俭朴,特别是心底无私、乐于助人的那种高尚品德实在难能可贵,而且他教会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
仰天长叹,慎终追远。如今宽厚仁慈的父亲已长眠故土、含笑九泉,每当回忆起父亲的音容笑貌时,我都不能自已,不禁潸然泪下。的确,父亲的一生是一本厚重的书,是留给我们后人永远也读不完的、且值得永远珍藏的宝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