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尚锫
黔西市锦星镇内庄田坝中间的玲珑小山上,修有文阁塔,高耸入云,雄踞一方,塔高五层,上小下大,每层有园拱门,周围石镶瓦楞飞檐,四方八面,至今两百多年,仍然耸立在内庄田坝中央,没有裂痕,实是奇迹。本人为了收集修撰地方史志《白锦春秋》,就其修建历史和修造原因作了一番实地考证,原来它的建造有一个优美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相传清朝康熙初期,满清封任的平西王吴三桂平定西南后,明未原从江西迁来的曾氏家族中一支居民,迁入内庄朝门口居住,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创下了一份家业。富裕起来的曾氏家族,修造房屋,开办学校,培养后代,兴旺起来了。到乾隆三十年代未期就有六、七个秀才,三个贡生,一个举人。但是多次进京考试都未考取进士作官,成为曾氏族人中的一大憾事。
正在曾氏族人遗憾未能作官为宦之时,四川的一个风水先生张神仙路过此地,在曾氏家族对门寨子设滩算卦,混口饭吃,凡是来算卦的人们的前因后果都很准确,曾氏族人听说之后,放下秀才、贡生的面子,敬请张神仙到曾氏府上给族人们算一算前程。
张神仙到曾府后,曾府上八盘四碗,鸡鸭鱼肉,样样俱足,张神仙乐得开怀畅饮,遂就平生所学,确实为曾氏族人居住的家居环境斟着了好几天,然后对曾氏族人说:“我在你府周围观看了一下,你们曾府住的地方非常可以,发福发财,人丁兴旺。美中不足之处是出不了官宦之人,就是说出官宦差一些”。一席话,说得曾府族人连连点头称是,并连连询问张神仙究竟是何原因?张神仙欲说不说,引起曾氏族人直摸脑袋,后来才清醒过来,方知所以,遂给了张神仙白银二十两,张神仙方把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张神仙说:“你们曾府住地的风水环境是这样的,从住的正房看,此地为马屯,相当于上马的櫈子,你家住在马屯上,就是准备上马的势头,形式很好,右边是马鞍山,其形如马,开态逼真,也算是得位。后边山脉逶迤而来,包抄有情有意,也算得位。屯前有塘如库,发财能存,丁财旺也。前有贵人拉,后有贵人送,按地理环境的一般说法也是可以的。但有一短处,就是前后贵人倒置。原因何在呢?在于前面的贵人山应高而反低,后面的贵人山应低而反高,成了阴阳反错也。按照地理理论来说:前面贵人高马头,抬脚骑上去京都;后面贵人高过马,帮助贵人走天下。只能为贵人作文秘之类的事情了,要想出人头地,是非常困难的”。
曾氏族人听了张神仙这么一说,顿时焉下了头,无可奈何的样子。张神仙看了曾氏族人一眼,说事情还是有补救之方的,若是把前面的贵人山加高十丈、八丈,后面的贵人山剥下十丈、八丈,也可以补之不足,兴许可用,照样可以起到贵人山峰的作用。曾氏族人一听,顿时眉开眼笑,张神仙交待完毕,包起银子,高高兴兴地收拾行装出发他乡了。
张神仙走后,曾氏族人中七、八个秀才、贡生准备加高前面贵人山,剥低后面贵人山时,一合计,财力有限,修不起前面的贵人山,但却削平了后面的贵人山,时很尖峰的秀才坡头就变成平头山了。于是曾氏族人日日夜夜想办法,终于想出了一个利已损人的法子来了。
到了秋天,内庄田坝的稻谷金黄,各家大户、小户都在收割谷子。当时的内庄田坝是这样分配的:“东头侯氏田,西头曾氏地,中间车、熊平配,王赵占着边边地”。时正值收割的季节,下起了大雨,烟雾沉沉,洪水涛天,两、三天不停,第三天夜深时分,五更鸡叫,只听外边隆隆响声,电光火闪,象有神仙出没一般,人们还以为神仙过路,不敢出门观看呢?
此时正好合适曾氏族人施展损人法子的时候了,于是曾氏族人于夜深人静之时,派族中十余个大汉悄悄地从小尖山脚,向田坝上头大竹林处把凉晒在谷桩上的谷把拖入田中,五里路长上千亩的庄稼,中间就这样去了十多丈宽的一路。次日早晨,天朗气清,风和日丽,准备收晒谷把的车、熊、侯、赵、王等家族的人们,来到田坝中间看到拖入田中的谷把,痛心疾首,心如刀绞,号陶大哭,内庄田坝成了哭泣的海洋。这时谣言就传出来了,说是内庄田坝的玲珑小尖山与野坝的岔白尖山是亲姐妹,前因仙人张三丰赶山时把他们分开了,一直未能相会一面。数百年来常常思恋,很想找机会会一会,玩一玩。
传说因岔白尖山拖儿带女,很难脱身前来,只有玲珑小尖山无牵无挂,去到岔白相会姐姐尖山。还说是有人亲眼所见,并还说从此以后一年一会。侯、车、熊等家族相信不疑,于是侯、车、熊等家族就向四乡张贴布告,告知四方善士人家,捐款修塔压制玲珑小尖山,要大家救救内庄,救救民众。于是四方善士纷纷捐款,集资银两数千之多,并推举地方上有名望的廪生车重、熊赐封、侯正明董其事,敬请能工巧匠,开始修建了石塔,并同时在旁边修了一栋三间的庙宇。其董事之一侯正明公因家族两代单传,非常热心此事,捐银十三两,为捐款之首。连松林的名士侯文公年纪八十有余,仍然积极襄助,塔成,排为老人中第一人。经过几位先生的努力,终于修成了高五层,八面玲珑的石塔,现在人们称之为“文阁塔”。
文阁塔现地处内庄田坝文阁村中部,修在小巧玲珑的文阁山上,石塔五层,向上逐层缩小,每层转角处的顶端有一飞角,塔为石彻,呈八面形,高五层,上小下大,每层有园拱门,周围石镶瓦楞飞檐,一至三层横额为“浩气凌云”、“诞起文德”、“斯文真宰”,至今塔身完好。现除塔顶在文革时期被撤毁之外,其余部分完好,塔内立有两口大石碑,右边一块是塔记,在碑上方刻有“万古流芳”四个大字;左边一块铭记捐募修理的人员名单及数量,碑文上方刻有“永垂不朽”四个大字;石塔正门向东,可以眺瞰整个内庄田坝,正门右边刻有“日”字,左边刻有“月”字,表示不忘明朝,乾隆四十三年(公元一七七九年)完工。从此以后玲珑小尖山被固定下来,再大的洪水也不走动,内庄田坝几大姓氏人民的田地随后恢复起来,人们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文阁塔修完工后,做了损人利己之事的曾氏族人又复清张神仙看了一回,张神仙说,塔是增高了一载,证明可以多出一此秀才,但要出官宦是很难的。时至今日,文阁塔畔真的出了不少秀才,但当官宦者甚微,正应了张神仙之说。而存心做好事的侯正明公等,于乡党有德,于民众有利,虽然子辈只有一人,但孙辈五人,曾孙辈数十人,后世人丁兴旺,超过其他几房,遍布水西各地,甚至云贵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