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侯尚锫的头像

侯尚锫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7/18
分享

风景如画的洪水大寨

风景如画的洪水大寨

文/侯尚锫

在黔西市西北部十余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土地肥沃,文化底蕴厚重,一个秀美、富庶的鱼米之乡,村庄名叫洪水大寨,是一个旅游胜地。她的左右由洪水河与蔡家河两条河在村庄前汇合后,几经曲绕,方才依依不舍地流去,经过县城,是黔西县城“母亲河”的上游。两条河流在村内田坝里绕过古迹练武台,像“太极图”形一样迂回曲折流经六公里,河流两岸垂柳依依,两岸生态和古树完好无损,加上千亩良田沃土,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景色,是天然的“十里画屏”,是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的胜地,“万亩菜花黄,十里稻谷香”是村庄的真实写照。

人们说,有什么样的山水就出什么样的人才,因此这里由于山青水秀,历来是黔西州内比较出人才的地方,从洪水河的上游起,就出现了许多的文化人物。如宋家沟的宋家,清未就出了举人、秀才及富翁,民国时还出留学生宋德洋先生等,现在还遗有古墓花坟,建于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年)。墓裙三层,料石垒砌,浮雕芦笙舞蹈、元宵观灯、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七十二幅图案,极富民族特色。而在另一条河蔡家河中游又出现了高氏家族,高氏家族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不但育出了官封一品的高氏夫人(其夫为黔西隐者坝人,清兵部尚书李世杰),还育出了一位武进士,三位举人,十多位贡生秀才。

特别是两河交汇处的大寨更是人才辈出,光史氏家族就有四十八人获得功名,史胜书(号获洲)、史守藩、史守琦、史守珍等先生曾中举人,民国时期的史秋萍先生也名闻水西。如此多的文化名人聚于此村,文化典故也非常多。据资料记载,史胜书与清镇代禾庄共同求学于黔西州名儒拔贡,曾著《一树梅花书屋诗抄》的杨春谷先生门下,由于两人爱好相同,勤学苦练,诗才较为显著,杨春谷先生非常高兴,把两人平时佳作汇于一册,名曰《黔中二子诗抄》问世。后来史、代两人同举贵州乡试,成为举人,并同赴辽东谋职,史胜书客死辽东,代禾庄为友运尸而回,惜哉!

史胜书先生为道光乙未科举人,虽仕途坎坷,但其诗才早已名播水西,其与黔西知州吴嵩良、遵义郑珍、清镇代禾庄的唱和不少,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诗文艺术。其题《秋灯画荻图》更具孝行、文事同举之概,诗曰:《秋灯画荻图》

孤儿灯下书,慈母手中线。

母线积过百尺长,儿书诵过一百遍。

慈母眼中泪,孤儿灯下书。

儿书百遍诵已熟,母泪乱随酸欲枯。

儿幼不识此心苦,问母何如泪如雨。

母言儿父学未就,痉恨泉下目不瞑。

遗言千卷皆手泽,继志望儿成微名。

儿闻母言谓容易,儿到他年能及第。

儿能养母身,当破今霄涕。

母闻儿言久,拭泪重酸辛。

儿读父书倘有就,忍饥饲儿当甘心。

灯尽书完索所哺,韭粥无余只野芋。

月上夜深傍母眠,天明抱书学堂去。

史守琦先生光绪丁酉科举人,长于文章,曾主讲黔西狮山书院,参修光绪《黔西州志》,曾撰写了一篇名文《侯述堂先生传》,传遍水西,也因此获得“史家文”的称号。其文曰:

皇清诰授奉政大夫侯公光职传

公讳光职,号述堂,邑之南乡人也,世居松林,嘉庆丙子登贤书大挑一等,分发粤西,历任陆川、柳城、郁林诸州县,所至卓有政声。官游十余年,不携眷属,尝言勿使子弟染公门气习,其教子义方可知矣!宜人在家诞师教二子读,长名元杰,号松阶,次名元斌,号二允,均食廪饩。正值强仕之年即解组,有为之留行者,公以不乐恋栈为辞。归田后,出所余廉俸分给六亲,几于父族足衣,母族足食。所居处周围筑砦为坚壁计,人有笑其过虑者,及公殁不数年,发匪起自广西,众始服有先见之明。

后,咸丰四年,本地缘匪勾结遵邑杨逆作乱,围城四十余日,协从者甚众,附近居民赖此院墙获免。迄同治壬戌,发匪由金陵败窜至平远,欲袭定郡,直逼六归河岸。松阶、二允亲率团众数百,隔河安设大炮数十位,对面轰击,贼不敢进,救活难民无数。然当其实,贼从突如其来,流民亦赤手而遁,男妇老幼避入砦内二三千数,嗷嗷待弊。松阶昆仲命人日煮米四五石,分食众人,十余日不倦。及贼退,有酬谢者,概辞不受。并恐以后有事,一院不能住札,又于院侧添筑新院,唇齿相顾。

至同治三年冬,号匪陷州城,苗匪陷府城,逃至松林者甚众,均给食三日,分札两院,无钱者编竹以居,并送米粮,有欲他适者,助以路费。继此,瘟疫大作,松阶素精岐黄,命人赴川购数百金药材,日于两院周流诊治,不取分文。救活无算。

时,州境屯洞被贼破者十之八九,惟此院独存。经此大乱之秋,设院以卫人,出粟以济人,施药以活人,公之贤嗣皆能继公之志,积功,累仁,明德,之后莫与京矣。公生平善行义举,指不胜屈,性轩爽,好朴实,毫无富贵气。二允以功保县今,不乐官。有司曾任古州广文,未几亦告归,松阶先殁,里党思慕不置云。

民国时期的史秋萍先生是晚清秀才,史秋萍与丁杨斌、王彬禄等建菊花诗社,著有《菊花诗抄》传于世。他还在白泥田与侯庚言先生,丁扬斌先生联吟唱和,传遍水西。其作诗文通俗易懂,有许多名篇传世,较为人们喜爱的当属《渡人舟》、《醉美人》等。相传史秋萍先生在沙窝铧口寨设帐,因大雨,寨前溪水陡涨,有少妇因急事须过河,遂请一男生背过河,先生因以赋诗:《渡人舟》

红粉佳人阻碧流,小生权作渡人舟。

先将玉手挽纤手,后把龙头扶凤头。

三寸金莲浮水面,十分春色漫江流。

轻轻放在河堤上,默默无言各自羞。

还有一首也很有趣味:《醉美人》

香闺九月解称觞,扶个丫环倚玉床;

秋色浑如春色好,篱边竞逗寿归阳。

这么多的文人故事,知识趣闻,难以写完。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地方出的文化人太多了,每个人都有几个故事,那以后再为大家慢慢写吧!

这个地方如出人才,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是一个人们常说的环境问题,这里就是一处宜居的风水宝地,后面的山脉由大方九龙山发脉而来,山势雄峻,气势滂溥,一路过峡开帐,经金坡、长堰而来,到大寨横开一帐,结出一个太极图形,两边洪水河和蔡家河两河左右环绕,有情有意,结出许多山间田坝,水源丰富,给千万亩良田沃士提供了先天的优越条件,人民较为富裕,也较重视文化教育,因此出了这么多文化人就不奇怪了。

在大寨这里,不但两条河水环绕,更奇者在这里形成了《太极图》形,寨子背后一山耸立,坐乾向巽,得贵于两边丑未山峰,太极图前玉案横栏,水去还来,绕了两回,才慢慢地流经大青山而去。象这样的地方,不出人才那就有失地理了,因此据说此地过去人才多,现在也不少呢!听说已经有三个后生考上博士,有的当上了教授,有的旅居海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