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侯尚锫的头像

侯尚锫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29
分享

游海城皇瓦窑记

文/侯尚锫

乙未年之冬,贵阳刚飘瑞雪,世侯总会辽宁分会成立,邀吾到会指导,刚上飞机,大雪猛下,不得已而缓了两个时辰方才起飞,到南京转站加油时确是太阳高照,然后直飞沈阳,已经天黑,到机场接我的宗亲接到后朝盘锦行去。次日完成了世侯总会辽宁分会成立,然后一行十余人到海城参观皇瓦窑及侯振举公家族墓院,了解皇瓦窑的发展历史。随后到故宫和昭陵参观,了解当年侯氏家族支持修故宫和昭陵付出难辛的历史。

皇瓦窑是位于海城市乡村的一座清代琉璃窑,目前仅余遗址,因内有大量待解之谜而一直为考古界所关注。由鞍山市博物馆等部门组成的调查队对皇瓦窑进行了初步调查,已得出有关结论。

在史书或是文献上,有关皇瓦窑的记载仅有只言片语,海城县志上这样记载道:“城东南三十五里,在岩山山麓有黄瓦窑(即皇瓦窑),制成黄绿琉璃瓦,清时工部特派五品官监制黄瓦,以备陵寝宫殿之用。”这使得皇瓦窑遗址的调查成果愈发显得重要。

“皇瓦窑,顾名思义,就是给皇帝的宫殿、陵寝烧制建筑构件的地方。”在海城市博物馆,有关人士这样介绍说。“过去,只有皇宫和庙宇才能使用琉璃建筑构件,一般人家没有资格用。和木质建筑材料相比,琉璃具有不易被火烧、豪华气派等特点。”

在现场调查以及后来带着各样问题数次前往遗址所在的缸窑岭村后,调查人员终于弄清了皇瓦窑的初步情况:

“皇瓦窑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处烧造宫廷琉璃窑址,它参与过沈阳故宫等建筑的兴建和维修”,在整个调查中,这是一个被调查人员形容为“最具意义”的收获。

得出皇瓦窑为宫殿、陵寝烧制建筑构件的结论并不难,因为遗址中出土的不少废件上写着“清宁宫”、“崇政殿”、“福陵”等宫殿、陵寝的字样,由于史料上查不到东北还有第二家烧造宫廷琉璃窑址的记载,实际发掘中也找不到这样的“例证”,于是,调查人员认定———“皇瓦窑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处烧造宫廷琉璃窑址”。但是,皇瓦窑究竟为哪些宫殿、陵寝提供了建筑构件?它是参与了这些建筑的建设还是仅为这些建筑的维修提供材料?这都是调查人员必须研究的课题。

在东北,清代主要的宫殿、陵寝有沈阳故宫、永陵、福陵、昭陵、北陵等等。从文献记载上看:始建皇瓦窑的侯氏人家是“明万历三十五年从山西移来的”,这一年是1607年。而在1598年,当时尚称为后金的“清王朝”兴建了在东北的第一座大型陵墓——永陵(即二祖陵、又称兴京陵)。

有关皇瓦窑的另一个背景情况:“皇瓦窑遗址位于海城市析木镇缸窑岭村北沟山下,占地1.5万平方米左右,遗址内由窑址、官厅、琉璃影壁、伯灵庙、老井、泥浆池、红土场、白土场、晾坯场等组成,当年由侯氏家族世代管理。调查人员在去年4月份的考察中,重点考察了一号区窑址,并在遗址及缸窑岭村内收集到100多件瓦当、大脊、垂脊、大吻、琉璃砖等建筑构件,这些构件,都是烧窑时的废品,术语称为废件。废件普遍没有上釉,因此推测当时的釉很贵,所以稍有缺陷的构件不经上釉就被丢弃了。”

据史料记载,1629年(即皇太极时期的天聪三年),“清王朝”开始兴建沈阳故宫的主体建筑,如大政殿、东华门、西华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这一年,福陵也破土动工,随后不久,昭陵开始兴建。这时,侯氏(侯振举)因在努尔哈赤建造东京城时特送绿釉盘碗而被加封为世代五品官,皇瓦窑亦被指定专为宫殿、陵寝烧造琉璃建筑构件。调查中,有关人员还在皇瓦窑遗址内发现了大量写有“清宁宫”、“西华门”、“福陵”等字样的废件,因而,基本上可以肯定,皇瓦窑参与了沈阳故宫的主体建筑及福陵、昭陵等陵寝的建设。

“这也是皇瓦窑最鼎盛的时期,此后,它只为沈阳故宫、陵寝的修缮提供建筑构件,这种修缮一直持续到清末。”有关人员说道。

清末,清政府对宫殿、陵寝的修缮以永陵为例,1906年进行了最后一次修缮。之后,由于政权更迭、国力不足,各大建筑均减少了修缮,皇瓦窑因再没有机会参与修缮而衰落消亡。“由此推断,侯氏为清王朝建造修缮宫殿、陵寝从清初到清末一直持续了282年。”

清代为宫殿、陵寝烧制建筑构件的琉璃窑全国只有两家,一处是为北京故宫、陵寝烧窑的赵窑,另一处就是皇瓦窑,皇瓦窑在清代琉璃史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皇瓦窑生产规模巨大,相当于为当时最宏大的建筑提供建筑构件。”采访中,调查人员很感叹地说道。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建筑规模按大小分为十样,其中一样最大、十样最小。明清时期,整个中国兴建的最大建筑就是北京故宫太和殿,其规模属于十样中的二样。而在这次对皇瓦窑的调查中,除了发现大量的大脊、垂脊、大吻等建筑构件属于“二样类型”外,让调查人员最为吃惊的就是那堆筒瓦。“当初,我们发现它时也没怎么太在意,以为所有的瓦都是同一种规格,后来我们对它进行了测量,和北京故宫太和殿的筒瓦数据一对比,才发现这堆瓦也属于二样类型。”

“皇瓦窑的窑炉形状很特别,是前圆后方的形状,不像一般窑炉那样,要么是长方形要么是圆形,也许,这正是它为宫殿、陵寝烧制建筑构件而独有的特点吧。”调查人员介绍道。

在皇瓦窑遗址中,还发现了一座金元时期的馒头窑以及当时的一些生活用具,于是,调查人员认为:“皇瓦窑地处群山之间,东山有白土,西山有红土,北山又有两条名为大龙湾泉和二龙湾泉的山泉,是烧窑的绝妙之处。所以,金元时期就在此兴建窑址。皇瓦窑则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另建琉璃窑,并经历了由盛到衰最后消亡的过程。”

看了上面相关资料,我们和海城宗亲亲临侯文铎先生建设的皇瓦窑博物陈列馆,看了侯氏宗谱和满清王朝皇帝赐给侯家圣旨,然后和大家看了侯振举公家族陵园,大大的一把龙椅,后面开屏出来一个小金星,侯氏家族的祖坟就在小金星上,和大家一起祭祀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先辈英灵。

回到博物馆,大家一起会餐,谈皇瓦窑侯氏文化,族谱编辑情况,后到海城市里参观皇家赐建的琉璃影碧,彰显当年侯氏荣光。

诗曰:

皇瓦窑前谈家族,三百年间精技术。

故宫琉璃光仍在,世界遗产助风流。

世袭五品官职位,伐阅名家累世猷。

昔日成就存史册,今日再创续辉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