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侯瑛的头像

侯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08
分享

回家过年日记(下)

回乡日记(五)

2月11(正月初七)晴 挖猪鼻孔

  今天招呼我们吃饭的舅舅,刘孝富爸都离婆婆家近,所以我们打算帮助婆婆把老屋里的粮食背些到新居然后再去拜访他们。

  婆婆很能干,老屋里屯集有一千多斤小麦,几大袋玉米,菜籽。婆婆心疼我们,一次尽量少装一些,几趟下来小三毛没叫苦,大三毛却叫着背疼起来。我的肩也感觉火辣辣的有些刺痛,但我忍着没有叫出来。我了解农村劳作的辛苦,难得回来能帮助婆婆一些就尽量帮助她一些,不然她可能会多辛苦一些或者会再去央求别人帮忙。

  婆婆看三毛已经叫吃力就坚决地让我们休息,并且提议与我一起去挖猪鼻孔。昨天傍晚我看到院子前面的田埂上有猪鼻孔就跃跃欲试想要挖些带到无锡,婆婆却是已经记在了心上。

  猪鼻孔又叫折耳根、鱼腥草、折耳菜。每到春天气温适宜时候,就从泥土里冒出来酱紫色的嫩芽,在潮湿的沟渠里,田埂旁,那些嫩嫩的叶子悄悄地在杂草丛中探出小脑袋。这时候沿着这些幼小的嫩芽、叶子挖出折耳根胖胖的根最是脆爽好吃。

  折耳根性寒,有比较浓的腥味,它营养非常丰富,既可以当菜吃,也可以煮水或者直接用开水冲泡当茶饮。鱼腥草还有比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消炎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特别提醒一下,虽然鱼腥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比较高,吃法多样,但是它是寒性食物,比较辛寒,不宜多吃,尤其是脾胃比较虚寒,或者风寒感冒人群最好少吃哦。

  吃折耳根在我们家乡九十年代已经是一种时尚,最早在个人餐桌上,后来甚至在酒席上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一开始人们在野地里挖,后来发展成在大棚里种植培育了。折耳根根系发达,在合适的气温与泥土里生长得极快。所以即便是人们常常去“寻根究底”,每到春天它们又会生机勃勃地成片成片冒出来。

  婆婆找给我一把小锄头,她也带上一把小锄头还有一把镰刀、一个塑料袋我们一起出发。在我印象中以前老屋左边的水沟斜坡上折耳根最是多,婆婆却带着我去了右面的蔬菜园子。她说蔬菜园子田埂的斜坡上最多,根最肥美。

  走到蔬菜园子的田埂上我却看到了半人深的茅草,枯黄的茅草在微风中刷啦啦地兀自挺立,以占领者的姿态挑衅着我们。“这儿会有猪鼻孔?”我有些疑惑。婆婆却胸有成竹的拿起镰刀把那些茅草放倒扔到一边。

  我蹲下仔细寻找,果然在茅草根的空隙中许许多多的折耳根已经长出来胖胖的小耳朵。找准位置我就迫不及待地抡起小锄头下手了,潮湿的泥土里马上弥漫开折耳根独特的气味。翻开的泥土里各种植物的根错综复杂,却又是各自有迹可循。

  婆婆叮嘱我别拣错了,她说折耳根在泥土外呈棕红色,在泥土里的根却是白色,有许多绒毛。而另外一种植物的根与折耳根很像,在泥土里却也稍微有些泛红,根上基本上是光光的没有绒毛。婆婆从塑料袋里挑出来两个给我看,这“李鬼”明明闻着也是折耳根的味道却是蒙蔽了我的眼睛,看来辨别真假折耳根得睁大火眼金睛才行啊。

  一边挖着折耳根一边听婆婆讲家乡琐事,邻里乡亲的一个个故事也像被我们挖出来的这许多盘根错节的根,带着泥土的清新。

   一晃眼半个小时过去了,我们收获了满满的一塑料袋折耳根。我想象着回家用辣椒油、盐、葱姜蒜凉拌折耳根的味道,三毛已经站在公路边上喊我们回去吃饭了。

2月12日(正月初八) 晴  酸菜、油勺和包子

  我们四川川菜是全国最大菜系之一,各种小吃更是名目繁多,举不胜举。而在我们苍溪老家最具特色的那就是酸菜,油勺和包子了。

  苍溪酸菜据说也只是苍溪人制作食用,离开苍溪,四川其他地方也不会制作食用了。苍溪酸菜不是以盐腌制,它的味道、口感与其他地方的盐酸菜大不相同。在农家常常是用来作稀饭,下面条,作炒菜辅料,还有就是炒来搭配米饭吃。米饭佐以炒酸菜,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在外吃不到的苍溪人来说是极品美味了。这次在好几家亲戚家都吃到酸菜干饭可以说一偿夙愿,解了多年未吃的馋劲儿。

  酸菜基本上是苍溪人家家必备的配菜 ,而油勺与包子相对来说就不是天天能吃得到的了。我的同学们,回到家乡常常在同学群里晒美食,这个油勺是他们必须买必须晒的美食之一。更“可恨”我一位老同学每次拍照或者视频还非要在群里@我,让我牙痒痒的难受!今日逢集,虽然没有什么大事儿,我们决定也去街上过过嘴瘾,解解馋。

 走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并不很拥挤。由于过春节,商铺摊位并没有很多,不多的几家饭店也没开门营业。从街头走到街尾炸油勺的也只有两处,却都是生意火爆。

   炸油勺看似很简单,一个人支一口小锅,带上火炉子(现在有的是换成煤气灶了),带上在家里配好的馅儿,米粉浆子就可以开始作生意了。其实准备工作才是最烦复的哦,米要磨成米浆子,馅儿要调出让人喜爱的口味。通常馅儿里面有豆腐,少量包心菜,葱,而麻辣鲜香就得看制作者的功夫了。人们如果经常吃就会知道谁的手艺更好,谁炸的油勺更好吃。

  一圈走下来我选择在一处人稍微少点的地方排队等候。这位五十多岁的阿姨不紧不慢地先舀一些米浆子在勺子里,然后放些调好的馅儿在米浆上面抹均匀,再放入少量米浆均匀地覆盖在馅儿上面,最后把整个勺子放入油锅里炸。勺子里面的内容物慢慢遇热就成为一个勺子的模样,这应该就是“油勺”这个名字的得来缘故吧。油勺成型再让它在油锅炸至金黄色,一个油勺就可以出锅了。

  “油勺出锅趁热最好吃”这位阿姨在炸油勺的时候嘴也没闲着,我听着好笑,她居然在用川普与一位男孩子聊天。男孩子胖胖的,个头儿有差不多一米七的样子。听他们聊天我了解到男孩子才11岁,从江西赣州回来,他一下子预订了15个油勺。这小家伙说一口标准普通话,估计与我家小三毛一样也是自小就在外面长大生活了。我家小三毛可是会说家乡话哦,虽然个别字听着有些变异,有些怪怪的,终归还是比较标准的四川话。

  在等待的人群中有从江西回来的,有从河北回来的,有从浙江回来的,也有如同我们从江苏回来的。有小孩子、大孩子,有小情侣、还有我这样的中年人。回到家乡的我们都有一种相同的情结,似乎不吃上油勺就不能算一趟圆满的家乡之行。大家纷纷表示在外面是吃不到油勺的,它的酥脆鲜香已经打上我们家乡的印记深深地留存于脑海之中了。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也拍照发同学群得瑟一下,惹得同学们纷纷出主意让我买一套工具带走去卖特色小吃!买工具是不太现实,我们是终于等到了给我们炸好的油勺。一边等着一边吃,先拿给小三毛一个,再拿一个给大三毛,小三毛没有流露出特别的赞美,大三毛却是连呼好吃。我吃了一口,酥脆麻辣味还行却是感觉太油腻了,原来人的口味还是会变的,我已经不习惯吃太油腻的食物了。

  我们也一下子买了十几个,回家分分给大伙儿,到下午小三毛再问我要油勺却一个也没了。

   其实我还一直馋老家街上的包子。无锡以小笼包著名,馅儿是一团肉沫,有甜而不腻的味道,其他包子要么馅儿是青菜,要么是粉丝,要么是豆腐,要么是豆沙芝麻馅儿……他们把馅儿搞得单一而又实在,可是在我的味觉系统里终是没有老家的包子好吃。

  印象里老家街上饭店里的包子皮儿薄,馅儿也不多,馅儿以葱为主,少量带皮的肉丁,少量豆腐。麻辣味是必不可少的,赶场走累了,要一碗酸菜稀饭,叫一笼包子,店家会主动放一个辣椒油与醋调制的小油碟子。就着稀饭吃包子,包子馅儿虽然是带皮肉丁,一点儿也不油腻,反而是这种葱油麻辣味道俘获了我的味蕾,再也忘不掉。我想我们四川人在制作食品时是挺用心的,他们讲究搭配,讲究味道,讲究口感,所以把日子经营得有滋有味;甚至他们还讲究适可而止,不满不溢,让感觉停留在刚刚好的一个点,让人回味无穷。我虽然不擅长做出精美的食物,却以我的家乡有许多能手巧厨为自豪。

  今天街上的饭店没一家开门营业,我想吃饭店包子的愿望落空了。婆婆听说后回家就调面,发面,她说你想吃还不简单,我们自个儿作。我有些惭愧也挺感动,这就是我们的母亲,你想要什么只要力所能及她都尽量满足你 。

  婆婆把调好的面放在烤火的桌子上,中午发面下午就可以作包子了。傍晚早早的婆婆就剁好了馅儿,我打打下手更多时间却是看着她弄,她以我穿着长衣服不方便为由总是不让我插手。剁好馅儿婆婆站在院子里喊喊,一会儿二婶儿,燕子,侯兰芳,陈素淸纷纷过来帮忙。我还以为我能添柴烧火,却是被她们挤出了厨房。二婶儿笑着说:“侯瑛啊,你那两手不沾阳春水的,你就等着吃好了。”唉唉!我这个媳妇儿做得是不是很失败呢!大伙儿一边包包子一边嘻嘻哈哈说说话,气氛热烈而温馨。我想起家乡俚语“七个厨子八个客”,揪准时机咔嚓定格下作包子的场景。

  家里柴火猛,不大功夫包子就出锅了。香味弥漫,与印象里的味道完全吻合,只是个头儿更大一些,馅儿更饱满一些。

  招呼来邻居大伙儿一起吃包子,我知道这包子更不同于我印象中的包子。它里面还饱含了亲情、爱、与温馨。

2月13日(正月初九) 晴 乡村婚礼

 今天是村子里慧姐家儿子成家立业的日子,印象中慧姐家儿子吴杨还停留在十岁左右的模样,如今长成啥样了也完全没有概念。

  农村的婚礼,最早在我的记忆里是一抬滑杆抬着新娘子去往夫家。鲜红的被笼铺盖,还有漆成红色的箱子、柜子,由乡邻们抬着爬坡上坎,吹吹打打送到新郎家里。

  这种最初的农村婚礼印象还是七十年代末,我那时大约五六岁,寄居在外婆家。也不知道是谁家娶媳妇了,幼小的我们听着欢快的唢呐就忙着跑出去看热闹,那会儿新娘子也是要蒙着一个红色的盖头。总之留在印象里就是鲜亮的红还有喜庆的唢呐。

   再后来就是八十年代,二舅妈的婚礼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象。二舅妈是重庆知青的后代,她嫁给我二舅时候就比较简单,不再被人抬着,自己走了老远的路。家具似乎也很简单,唢呐还是吹着,其他的红我倒是没太注意,就看到二舅妈脸红扑扑的,她喜欢笑,人长得挺好看。

   八十年代农村普遍都比较穷,做一套像样的家具,置办一套床上用品,大约就是父母为儿女能准备的最好嫁妆。而彩礼什么的大约就是几百斤粮食,十几二十斤猪肉吧。我那会儿已经开始上学,学习知识,与同学们一起玩儿,糊里糊涂的两个姑姑就被嫁出去了。

   九十年代已经有许多人外出打工,带回来许多外面的消息。什么彩礼啊,西式婚礼开始从电视上,还有外面回来的人们口中传播开来。人们吃喜酒也由以前称几斤粮食,一把粉丝,或者几斤面条,再或者厚重一些的就背一百,两百斤粮食到开始用钱随礼了。

   到千禧之年,外出打工成了常态,农村的婚礼也就水涨船高起来。我的父母是知识分子,不讲究俗礼,在我成家时候,二十五六岁的我在农村也真成大龄剩女了。在千禧之年,父母给我置办了简单的嫁妆,也没跟三毛家要彩礼就把我扫地出门了!当然也是因为三毛家为了供养他这个大学生,哪还拿的出彩礼娶媳妇啊!这也是当时农村生活的许多人的一种常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仅仅是一小部分人啊!

  婚礼在有的人的意识里是人生很重要的日子,一定要隆重有仪式感。其实婚礼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从此要有责任感承担起以夫妻二人为主体的责任。那些彩礼啊,嫁妆啊都是父母给予儿女的支持。

  如今攀比之风,彩礼嫁妆搞得许多家长负债累累,还没结婚已经搞得双方家庭一肚子怨气的事常有发生。

   慧姐因为父亲是十里八乡很有些名气的医生,再加之自己在乡镇上经营一个药店,交游颇广,给儿子办的婚礼场面就很隆重。明天正式婚礼,今晚就遍请乡邻们去吃晚饭,还请了一个民间演艺班子表演节目。

  吃饭间慧姐过来打招呼,恭喜她的同时她却并没很开心的样子。她说请演艺班子就要支付一万元左右,还有给儿子买车,还有彩礼……看着她一脸愁容,我不知怎么安慰她。她家在乡镇上买了一套房子,在这乡下也修了一套两层新楼房。这些都是咬着牙一步步实现的,而生活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在互相促进中,你追我赶地跟随着时代过下去。

  饭后归来,婆婆说如今政府开会有干预了,不提倡大肆操办,不提倡随礼攀比。以前这家生日,那家生日也都要送礼,现在就空手去吃吃饭热闹热闹就行。不过婚礼这些大事还是要随礼的,不然以前那些拿出去的份子钱收不回也是难为情啊!

   夜色中,乡村由于这个婚礼而热闹起来。劲爆的音乐,单口相声,杂技表演吸引了一些妇女儿童的眼睛。有的围着火炉看表演,也有的铺好场子打麻将。多年未曾回家乡的我,在这乡村的婚礼中感受着新的元素,感受着熟悉和陌生。

2月14、15日(正月初十,十一) 阴  挥别家乡

  由于要在小三毛开学前赶回无锡,今天我们必须要启程了。

  一如既往地我们得早起,因为乡镇上只有唯一的一趟前往广元的早班车。四点左右,婆婆和刘孝富爸就起来为我们准备早点。虽然这么早不想吃东西,我还是勉强把一碗面条吃完,这是这次回老家,在老家吃的最后一顿饭了,也不能辜负了婆婆早起的一番好意。

   听到动静,二叔二婶儿也起来与我们话别。家乡还笼罩在黑沉沉的雾气之中,由于堂弟与媳妇儿回娘家,三毛少年时期的同学开车送我们去乡镇上。三毛这位老同学加穿开裤裆的儿时伙伴王治平这些年也经历坎坷,不过靠着他的勤劳与聪明也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他还是那么健谈,听他言谈在兰州做小包工头这几年也很能赚些钱。一晃眼他们,我们这些曾经青葱年少,意气风发的青年也都人到中年了,一重重压力让我们大家脸上都有了沧桑。

   送我们到乡镇上天还未亮,早班车居然还没到。王治平坚持等到早班车过来他才回去,他怕我们下车等着会冷,真是一个热心肠的有心人。

  由于昨晚已经加司机微信预订了车票,我们很顺利地坐上了长途汽车,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路开启了我们的返程。外面黑漆漆的看不到任何景象,但是我几乎都能感知到那些熟悉的草木,房屋。通木村、青杠村、青石沟、青石村,汽车下到谷底再爬上山就到我娘家乡镇白驿了。天终于有些朦朦胧胧露出隐隐约约的房屋,树木。一些早起的商铺开亮了灯,我的家乡也开启了新的一天。

  我依然如同刚回来一样,努力地、贪婪地望向窗外,想要把关于家乡的所有都刻印进脑海。太阳山、李家角、东风坝都被晨曦笼罩在一层薄雾中,被早班车抛在了身后。别了,家乡!我在心里默默念叨,我不确定下一次回来又是什么时候。

   相对汽车的旅客不算很多,火车却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春运的拥挤。人们大都在这个节点要赶回去上学上班,火车站又有了人山人海的现象。好在秩序井然,人们虽然匆忙,却没有了早些年的混乱不堪景象,大都显得从容而恬静起来。

  三毛在早几天就在网上抢票,却还是没能抢到座位票,想着也许上车了能补到卧铺却也没能成功。返回无锡的路上让小三毛吃了苦头,我们只能坐在买来的小凳子上。好在他也不曾抱怨,直到15日早上车至南京,我们决定下车重新买高铁票回去。

  江南又下起了细雨,坐在干净整洁,不再拥挤的车厢里,小三毛冒出来一句“终于回来了”!他的声音里透着压抑之后的如释重负,车窗外景致开阔,高楼林立。原来三岁就离开老家,生活在江南的小三毛早就把无锡当成了他的家乡,我一时竟无言以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