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侯印来的头像

侯印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27
分享

神奇的石头坡

杏花村有个石头坡,

朝朝代代都走过,

水流弯弯通到河,

神奇要比石头多。

我家住石头坡顶。

我小时候问祖母:这石头坡有多少岁?老人指着十几米高十几米长的石壁崖上的柏树说,你看那柏树有多粗?杀鞑子的时候,人就藏在那树下。我看那两棵树有盆口粗 ,不高,一蓬松,冬天也是青绿苍翠。

小孩子们常常耍的时候就拽猴吊在柏树上,旁边的酸枣树也有胳膊粗,酸枣比大枣小一点,酸甜香余味无穷,至今土崖上还有几树。孩子们用杆杆子去打,又用钩链勾,如此,树枝却多了,酸枣就更繁了。

小孩子在石壁上掏鸟,朝着斜上方的窟窿眼吵闹,大人发现是垒石碑的人们故意巧妙的留空,柏树酸枣树根扎在深深的土壤之中才那么蓬勃。


上边巷的人一出门就是崖,底下巷的人出门就是沟,中间偏西也住几户,一直叫半崖(nai乃) 顾名思义前后上下都是崖,石头坡千方百计地把这三处的人连接起来。

石头坡的长宽有着神奇讖语,我拿着尺要去量的时候,父亲说不要量,是坚持久远。后来才知道这是谐音,长是千尺,宽是九尺,越走越远路越宽。

我还是量了,石头坡拐弯后下到底下巷。在拐弯处一条路两个三十米的S形连通半崖,又用了一个S形三十米通到下巷,到这里两条路合一又拐到马王庙下边悬崖处,又用了一个S通过五十米的深沟,把村子和田野贯通,大约就在300米。

这坡中间都是大石头,或方或角,圆的连着圈儿随坡势而就。外边垒壁石压畔的石头就没有那么大,但是方形的多。里边靠石壁根圆形的多,转弯处外边都有凿好的四棱见线大方石压着。石与石之间 是抹了石泥灰的。别小看了,这和石头一样的硬,水泥也不过如此。孩子用小镢摱不动,碰撞出白痕迹,手也酸痛,大人卷骂也就住手。老人说当时抹上泥灰,用铁杵不断的往进戳惇。不断反复的进行,靠实实的,再抿几茬,石缝间十分坚固,可见做活是很费心力的。当时一块一块密密排,一锨一锨灰泥甩。一箸一箸铁杵实,一脚一脚用力踩。一天一天连轴转,

一尺一尺严实来。结实着呢!

石头坡是上边巷和下边巷通行的主要道路。人畜天天从石头坡走过,坡中间的石块凹陷深深一路到河边,是朝朝代代脚印磨出的,可知承载人们沉重的岁月苍老 ,贡献久远。

下雨时又显得重要。

雨水从各家水眼涌出与巷道的水汇合,村东头和西头流来的水就从这里西下坡又拐向东,又拐向西,然后又拐向南,从下巷窑背上过,又向西过下巷,向南过马王庙门前悬崖下,这样才流到白水河。

小孩子在下雨玩耍时发现了神奇,每当下雨时,巷里的泥水就会流到石头坡,雨水流在第1个交叉处时还很浑浊,却越流越清,经过了滤网器似的神奇。

还有飞流的声音很好听,一处一处的听,每到最大石块声响就变了,不一样的石头会发出不同的声响,敲打哪些大石块声响也不一样:“通通叭叭,哄哄姑姑”。这声音是斗米仁悠扬的琴声,是钢轨刚刚的撞击声,如集会轰轰的喧闹,有小孩的呱呱哭声,又有着小鹿的呦呦呦鸣声。又有一比:生产队的饲养组就在石头坡上,当驴骡从石头坡走过的时候,蹄子得得的是敲打着花鼓。

那诱人的声响常随着渐清渐远的水永不知疲倦地拐着弯从下边的马王庙门前悬崖底下挟着神奇流到了河里。

小孩子在这里玩水的时候都挡堰,结果水已经涨到了里边的墙根,就是不得到外边。直到挡的堰被水冲垮,想让水从外边的石壁上流下去根本办不到。

难道老辈人就不怕水把这里高高的悬崖冲倒吗?事实证明,不知从什么时候至今石头坡还是那样子,悬崖还是那样子。原因就在于先人们垒的时候有智慧有技巧,中间最低,边上最高。

这项工程最大的是护土悬崖的石壁墙。只要是石坡边上的一律用石头固箍起来。每隔几层平垒后,总有一排竖立似砖墙中的拔砖,石壁既坚固又养眼,大小相间方圆叉开,这样缝隙不重叠,组合成一幅图画,月下端详更是奇妙,如果把天上忽闪的星星用线连接起来,哪些缝隙线圈起的大大小小的石块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云图。似乎石块也像星星一样忽闪着。是谁把天上的星云搬到了这里,还是哪个神仙把这里的石壁搬到了天上呢?

谁看了以后都在疑问到底是这里的祖先用了建筑学什么原理组成了这神奇。


后来村人把村东去拐圪崂的土路拓宽了,走那大路少拐弯又不磕脚,车和许多人就走马王坡了。

1974年老巷有的人在下边朝西的崖上打窑洞搬走了,走石头坡的人更少了。1978年以后村人陆续搬到了庙口子塬上,马王坡土路就更宽了。偶尔间有人从石头坡走过。

下雨的时候,水还是从石头坡流到河。

石头坡告诉人们,先人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需要后代人的呵护和继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