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平安的头像

黄平安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4/14
分享

江汉如画 清音如歌

——读胡树勇《江汉清音》

淡雅素洁的色彩,遒劲有力的题字,如梦如幻的意境,这就是胡树勇先生的散文集《江汉清音》封面给我的第一印象。细心品读,感触颇多。正如作家王蓬先生所言:“胡树勇的散文很有特色,篇幅无论短长,描写无论对象,皆隐含着诗情,洋溢着画意”。胡树勇是一位记者,精通摄像和摄影技术,因此,他的散文很注重画面效果。色彩明丽的图画,如诗一般的语言,朦胧含蓄的意境构成了《江汉清音》的特色,这也正是该书的魅力所在。

《江汉清音》中有很多游记,品读这些游记,一幅幅亮丽生动的画卷深深地吸引着你,使你不由得感叹文中有画,画中有文。作者每到一处,总有工笔描绘的景象,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现场效果和感染力。读罢《瑶琳仙境》《登华山》《飞越神州》《秦巴山云海》等篇,使人跃跃欲试,神往之至。如《紫阳城》中的一段:“过了许久,雨的琴声由高音变成了低音。细雨点跳在脸上痒痒的,落在衣服上溜圆。刚才黑压压的天空,这时露出了大片雪白的胸膛,下面破絮般的碎云正在快速由东向西移动……一团团、一缕缕白云从一个山头流向山谷,又从山谷爬上另一个山头,雨雾绵绵。”这段形象的描述俨然就是一幅“烟雨紫阳图”,动词“流”和“爬”生动传神,恰到好处,把雨中紫阳那如烟如雾,如梦如幻的仙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马岭朝阳》中,作者描写石泉古八景之一的“马岭朝阳”:“太阳从东面的浅雾中冉冉升起,不久,云海浮起,遮住了太阳……太阳开始升腾,膨地一跳,跳出云海,云海倏地退去,退去,而后消失,池河大地沐浴在金色的朝阳之中。”作者的笔就像是一部照相机,成功地抓拍到了古子午道上的重要关隘——马岭关日出时壮丽的一瞬间,把日出时的动态、气势、色彩、意境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

诗一般的语言。散文家杨朔说过,他总是把散文当作诗来写。读胡先生的散文,处处可见诗一般的语言在流淌。如《品读吴江》中的一段:“富有水,就有那帆影无数;富有水,就有那纤桥虹立;富有水,就有了‘东方威尼斯’;于是,这地上生长起天堂,江南丝竹的软语细声在这里荡漾”。这是作者对吴江水的富有和充沛的惊喜和感叹。“吴江之行,我欣赏了另一种自然之美,它是含蓄的,不事张扬;它是曲径回廊,深藏奥妙;它是女性的,充满柔情与水;它是绵绵春雨,温顺无语。它就是浩渺太湖,它就是江南运河,它就是小桥流水,它就是才子佳人”。吴江的自然之美在作者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表露无遗,使读者真想放弃人生的“张”,到吴江去领略人生的另一种“驰”。《登华山》中写道:“华山就是一个裸体的山神,它把山的肌肤,山的骨头,山的硬度,淋漓尽致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作者用形象、诗意的语言,向读者生动地描述了华山之美。

树勇先生的记者经历,练就了他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思考能力。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不同于常人的发现和见解。比如《合溪的山》一篇,作者在描写了合溪秀丽的山水风光之后,有了他个人的思考:“山之险峻与县境内其它乡镇有异,但山中产青茶,绝对野风纯味;林中有银杏,被誉为‘白果之乡’;峭岩藏板材,可以开采;瀑布蕴水电,可以利用”。《熨斗干沟河》一文中,作者记叙了自己的采访过程,对这里的老百姓的生存现状作了很多描述,目的很明显,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多少年来,干沟河流域两岸的农民长期被两个重负所压,一是吃水艰难,一是交通困难。尤其是吃水,是最头疼的问题。因为缺水,干沟河的群众不得不吃‘天河水’。外面的人到干沟河,喝了这坑里取出烧开的水,过不了多久,肚子就开始胀痛难受,有的人还拉肚子。”这类叙述,在书中还有很多。显而易见,作者生于乡村,来自基层,对普通老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把这份朴素的感情化作平实的文字,去为贫困山区鼓与呼,履行了一名记者和党政干部的社会责任。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作者笔下关注的贫困乡村,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这可能也是作者最感欣慰的事了。

《江汉清音》一书,虽然以旅游散文居多,但却有别于那些吟风弄月和无病呻吟的游记散文,书中更多的是作者对事物独到的见解与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启迪。篇篇短文如阵阵清音,朴素,清脆,悦耳,养心。胡树勇先生的散文耐读,正是因为它充满诗情画意,有浓郁的散文味,可以带给人愉悦和美的享受。我们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