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细溪诗文集》
我喜欢读散文,特别钟情于那种赋有诗情画意的美文。《细溪诗文集》正是这样的作品,文集中,诗歌版块“如歌的行板”的清新隽永,散文版块“文苑撷英”的自然流畅,评论版块“书海吟唱”的深刻到位,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而也许是职业的缘故,我更多地关注了她散文版块中的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旅游散文。
在散文版块“文苑撷英”中,有相当一部分旅游散文。这些旅游散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她不是对山水粗糙地复制,也不是对景观简单地叙述,她是在以一个诗人的眼光去观察山水,以诗人的笔触去描写风光。因此,她笔下的每一处景观,每一处山水,都是空灵的,都是诗意的;她的每一篇游记也就不再空泛,不再平淡,而是充满魅力,吸引着读者去读,同时,也自然地勾起读者旅游的欲望。如果说,她的散文是心灵的吟唱,那么,她的旅行就是诗意的旅行。
细溪是以写诗见长的,因此,在她的散文中,处处可见诗意的灵光:一是在游记散文中对古诗词恰当、巧妙地引用,增强了文章的魅力和深度,使文章更加耐人寻味。比如作者在《陕北之旅》和《延安印象》两篇散文中,就引用了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名作《回延安》里的诗句“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等诗句。这些名句的引用,不仅为文章增光添彩,也很自然地把读者“引导”到了延安,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无限向往。在《游南宫山》一文中,南宫山的秀峰高耸,千姿百态使作者自然想起了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名诗的引用,使南宫山的意境更加飘渺和深邃。当写到南宫山形形色色的深山野藤时,她引用了明代岚皋本土诗人李素的“洗耳泉声清不寐,坐观霜月上冰藤”,不仅使南宫山的“藤”上了一个档次,也巧妙地推介了岚皋的历史人文。当作者惊叹于燕子洞内壮美的“五彩流瀑”时,她则很自然地引用了诗仙李白的千古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而把燕子洞内雄奇壮美的石瀑景观描写得更加生动传神,令人向往。
二是散文和现代诗歌相互穿插,交相辉映,使文章更加清新隽永,诗意盎然。如作者在《童年诗意的月河》一文中,在写了童年的月河后,作者用现代诗的形式写道:“我们面对静静的小河/知心的话儿很多很多/啊,不必说,不必说/只要天上的星星还在闪烁/我们就不怕生活的折磨/我们面对静静的小河/美好的愿望很多很多/啊,不必说,不必说/只要美丽的幻想还在心底/我们就相信明天的灿烂。”正是诗歌与散文的交相辉映,使得月河在作者的笔下走出表象,变得更加梦幻,更加深刻,更加令人怀念。在《山美,水美,石更美》一文的结尾处,作者用诗歌对龙寨石林巧妙作结:“像被风追逐的雪花/我已认不出/石头上刻着的文字/何况浮名如青苔/历史如地衣/早把一切掩埋/龙寨石林/永远摇摆在我们的晴空下。”这近乎哲理的诗句,使龙寨石林不再平凡,一下子变得厚重、深刻起来。
三是大量诗意的散文语言,使文章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散文家杨朔说,他总是把散文当作诗来写,细溪也一样,她本来就是一个诗人,写起散文来,字里行间处处可见诗歌的影子,篇篇都闪现着诗意的灵光。在《情系新汉阴》中,在写到“美丽的月河人工湖”时,作者写道:“是的,没有对月河的爱恋更纯净更刻骨的了。长天白云,水落石出。我永远的诗意月河,不全是金色记忆,流淌不完的,是那无尽的念想。没有比童子的双眸更明亮更清澈的了,比如枫叶,比如诗歌,比如月河两岸的垂杨柳,总也绽放不出,那水晶般的骨朵,那份铭心的爱。”在作者的榆林之行中,当写到“纯净的红碱淖”时,作者写道:“水域辽阔,水势浩淼的红碱淖,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金光。辽阔的湖面,远远看去,像是一面平静无涟无漪的明净的镜子,近观,却如浩淼的海子,无边无际,让人无不向往它的博大。柔软的沙滩,静谧的原野,翠绿的草原,充满生机的植物,金光闪闪的霞光,随波飘荡的小舟,翩翩起舞的飞禽……恍惚间,疑是到了人间仙境。”在散文版块“文苑撷英”里,这样诗意的妙句随处可见,使文章的思想和内涵都得到了提升,正如作者在后记里所言:“岁月的风沙厚实了生命的底蕴,同时也增加了思想的高度”。
旅游对某些人来说,就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拍拍照,回家啥都不知道”。而对于一个有心人来说,旅游就是他(她)开阔心胸,强身健体,增长见识, 陶冶情操的大好时机。显然,细溪属于后者,她把每一次旅行都当成了人生的一次不平凡的经历,大到山水名胜,小到无名景点,她都以诗人的眼光和笔触赋予了旅途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因此她的旅行就是诗意的旅行,散文就是诗意的美文。这些美文,对作者而言,“墨痕已化为一笔记忆的财富,文字让平凡的日子如绿叶般葱茏了起来”;对于读者,它则如一杯香茗,令人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