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其兵的头像

何其兵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5/05
分享

清明话柳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尽清明。”每当仲春与暮春之交,一年一度的清明节都将“如约”而至,伴随春和景明,相约吐故纳新。此时,气温已渐渐升高,万物焕发着勃勃生机。作为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清明节,恰逢“天、地、人”的和谐合一,正可扫墓祭祖、踏青郊游,舍此之外,还可植树、放风筝、挂青、拔河、插柳……这些“活动”中,对于“插柳”,我有一点“发言权”。

老家有许多柳树,但大部分都是父亲的功劳,我能“发言”的,也只有区区三棵树。那是我读小学六年级时,恰逢清明节气,大家都在“一起弹泪过清明”,而我们兄妹却被“安排”到地里除草、挖地,说好听一点就是“帮忙耕种”。彼时我们家有块地里常年冒出麻线大小一股清水,于是我们就地掘了一口水井,水井的“诞生”,不仅有效解决了我们下地干活时的口干舌燥问题,而且让周围的土地跟着“沾光”变得格外湿润,非常适宜柳树生长。记得有一年开春,父亲沿着老房子门前的水沟每间隔两米插上一棵柳树,不久便见新插的柳树吐出新芽,且朝着“大树”的目标一天天成长起来……我看在眼里“酝酿”在心里,早就想“亲自动手”了。既然“天时地利人和”已完全具备,该到“插柳”这个环节了,我也来一场“说插就插”的植树活动。我植树的“动静”不大,只在水井旁随便插了三株。真是“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二十余年过去,当年三株弱不禁风的小柳树,而今已长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垂柳,微风过处,好一阵“搔首弄姿”。不过,这三棵柳树,刚“插”的头几年,也曾遭遇“挫折”,被放牛娃们“惦记”而多次折断(大概用来编成圈儿戴在头上了,这种事我也没少干),险些“夭折”,若非柳树自身“抗折”能力和“求生”欲望极强,哪有今天的迎风招展和傲俏枝头。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每年清明时节,“桃红”远去,“柳绿”当时,我“插”的三棵柳树常常“身披”一身绿袍,随时洒下片片绿荫,成了夏日遮阳、避暑的好去处。

众所周知,柳与春有缘、与清明有缘,须知无柳不成春,春风十里迎清明,是可插可戴可赠柳条佳期,共话清明。陆游《春日绝句》云:“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说明自古以来就有清明节插柳戴柳习俗。《诗经•小雅•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借杨树柳树表达离情别意,刘禹锡“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和晏几道“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亦有此意。

清明节这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除了踏青探春,还进行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空气中弥漫着伤心的“味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无不传达着人们无尽的哀伤欲绝、忧愁思念、孤寂凄凉、痴情苦恋……然而,也是这一天,因“柳”而意义非凡,世间已是万种“风情”,且看宋之问“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的生机活力、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柳絮飞舞、吴惟信“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的美不胜收、张炎“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的幡然醒悟……

清明日,东风轻柔、春意已深,合当告别桃红李白、迎候充沛之雨,让遍地花开换作柳树青青、杨花漫漫。清明后,春将尽,即使“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可是“少住春还去”,幸好“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