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延生的头像

孙延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10
分享

张医生,他是一棵大树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长青……”张医生——我们屯儿的赤脚医生,也是对我有过巨大帮助的长辈。在我心中他就像这样的一棵大树!挺拔、刚劲,不怕风吹雨打,不怕天寒地冻……

在我们村里,张医生绝对是一位最重量级的明星人物。老老少少没有不熟悉他的,连小孩子都知道他看病厉害。其实他还不光光是被本屯人崇拜认账,在周边也同样是大名鼎鼎!

“赤脚医生”是一个时代的标签,张医生就是那个时代从平洋镇里来到山头屯儿安家落户的。有俗话讲,在农村凡是十里方圆以内的都能盘上亲戚。我们两家早在老辈就有论道,据说还挺直接的呢。他在哥兄弟中排行是老二,我父亲就让我叫他张二叔。

刚来时他还是个光棍儿小伙子,身体健壮、精明能干,说话办事果断利落。我第一次见到张医生是他骑着马到很远的屯儿去急诊,大马在飞奔,他的神情既紧张又凝重。

过去农村人把学校、卫生所称作是关系他们生存发展的两大命脉,特别是卫生所算是重要的命脉了。人非活佛谁能保证不发烧?吃五谷杂粮都会有不舒服的时候。他们说居住在屯子可以没有公共厕所,公共卫生所一日没有都不行!大家对这个地方也就格外关心。在乡亲们看来,调整小卫生所人员要比上级调整公社的大官儿的事儿重要多了。一天全村人几乎同时收到这样一个特大消息:“我们卫生所换新大夫了,是位很年轻的男医生。”

都说一个人到了新的地方“头三脚”难踢,因他那“头三脚”踢得圆满,上上下下都服了,他们服得几乎到了迷信的程度。

“张医生配制的汤药可好使了,价格还不贵,我的老病找了好多大夫都说没啥招,张大夫只给我配了几副就治好了。”

“他针灸也特拿手、特灵,针扎进去就见效果,立竿见影!”

“还有接骨,简直一绝……”

“谁是神人?张医生才是神人呢!”

那些常闹病的老头儿老太太们,聊起他滔滔不绝,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一致称他是“这份儿”的!夸他能妙手回春、能药到病除,是比华佗、扁鹊还高明、比专家还专家的大牌医生。

我们小屯儿地处比较偏僻,去公社、去县城的交通都极为不方便。医疗条件落后,全体村民治病救命就靠一个小小的卫生所。农村大夫的使命太伟大了,谁来到这里,谁就是这里的生命守护神, 就得在这里昼夜守护履行使命。独身的张医生他吃在卫生所,住在卫生所,他以卫生所为家也给患者就医带来了方便。病人无论是白天来,还是夜里来他都在,“遇到这样一个好的光棍大夫真是我们的福分。”村民以喜悦的心情表达着感受,他们高兴的不得了。

农村卫生所是我国现行体制下最底层的医疗机构,但工作在这个机构里的医生最不简单。知识得全面、业务得精通、经验得丰富,还得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村上千人口的防病治病就靠这一个医生来拳打脚踢。我说正规大医院的医生好当,他们有专业科室分工,得哪方面的病就去找哪方面的科室。看不明白的病还有现代化设备,没有实际本事也不要紧,那就学学南郭先生,来个滥竽充数!农村卫生所则不同了,医生演的全是独奏!什么中医科、西医科、内科、外科、妇科、男科,什么科的病都由一个大夫来看。需要什么时候出诊就什么时候出诊,当农村卫生所的大夫最难,水平也最高。一个听诊器、一个医疗箱、一台自行车、一些常用药品药具就是卫生所的全部家当。张医生做不到讲医道时放光动地,也做不到走到哪里哪里都盲者得视、聋者得听、跛者得行、病者得愈。他却能靠这些不起眼儿家当不知解除了多少人的病痛,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张医生注重医德医风,也注重同老百姓的密切联系。谁家有人闹个大病儿小病儿的,不管路有多远给个信儿就到场。谁家有个红事儿白事儿的他知道了也必到场,别人家的事就跟自己家的事儿似的。他特别擅长中医和骨伤科,尤其是骨伤科有一手祖传独特的招法。经他医治不痛苦、康复快、没有后遗症,费用还低。名望高了,周边地区的群众纷纷来找张医生求医问药。

就在他背着药箱赤脚前行的一个个寒来暑往,我也跟着长大了。那年我以优异成绩完成了高中学业,回乡不久我通过竞聘上岗当上了民办教师。学校离卫生所很近,我与张医生的联系就多了起来。他喜欢打篮球,和老师们玩儿的次数也多。卫生所和学校处得像一家人一样,一天见不到他就有人叨咕了:“张大夫哪去了,这么长时间没来了”。归根到底就是他这个人特别有人缘,特别让老师们想念。

我参加工作是从学校大门出来又走进学校大门,在全体同事中我的年龄最小。以前也没有正式接触过社会,各方面经验都显得略嫩一些。当我在新起点需要拉一把的时候,张医生伸出了他的手……

张医生总能在忙中抽空来给我上上课,给我补习补习欠缺,发现不足都能毫不客气地指出来。我们之间如师如徒、如父如子,要我努力工作、要我刻苦学习、要我搞好团结、要我谦虚谨慎、要我光明磊落,还要有理想抱负和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张医生给了我很多很多,从他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很多。我的成长进步倾注了他的心血,注入了他的正能量,无疑他是我最值得我感恩的人!

有耕耘就有收获,在小屯儿十几个春秋,他收获的不是金杯银杯,而是胜过这些杯的广大群众的口碑。后来那场十年大运动结束,国家落实政策他被调回到了公社卫生院,成了一名坐班医生。再后来,他当上了院长。

家乡人的健康卫士、我们的功臣!他还是一棵能遮风避雨、永远不老的长青树!张医生付出的青春、做出的贡献,山头屯儿的父老不会忘记,我更不会忘记!

张医生已经走出山头屯几十年了,可他的风尚仍在这片土地上一代一代传承。你看见没?这春节、这屯儿里屯儿外穿着白大褂晃动的,难道不都是张医生的影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