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璀璨夜如昼,火树银花景若歌……
元旦过后,伴随城乡上下喜迎新春的人欢马跃和农村杀猪高潮的掀起,“年”——这个凝结一代代人深厚情感的节日,仿佛在突然间也加快了向我们走来的脚步。
每逢此时,“回家过年”就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似乎没有比这再大的事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管如何山高水长,都挡不住回家过年看望爹娘!
“心中那根隐隐的线,是否又在提醒你,世界再大、旅途再难,也要回家?”
说到根儿,还是老祖宗留下的这个“年”太有聚合力,竟能调动千百万游子集中来一次大迁徙!
“外孙儿们都长大了,基本不需要我们时时陪伴了,我们何不也回老家过个年?”
和老伴儿的想法高度一致,去哥哥家过年,说走就走!腊月二十九一大早,我们两位老人家就兴致勃勃地踏上了回家的行程。
经过一个白天的马不停蹄,生我养我的老家山头屯儿终于到了,看到新站牌,又让我眼前大亮了一把!
第一脚踏上我再熟悉不过的土地,一股久违的年味儿立马涌来。
朝屯儿里望去,清一色纯白墙体的彩瓦房灯火通明。玻璃窗上粘贴的艺术剪纸,深深烙印在心里的喜庆,恍如又把我带回到了从前。家家庭院都高悬的大红灯笼,快要把整个屯子都染红了。远处、近处,时不时传来“咚咚”“啪啪”的爆竹声,也时不时会有一枚一枚“钻天猴”升起,空中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
从屯儿中间穿过的土路已变成了宽平的水泥路,一辆一辆的大车小车不断驶入驶出。路旁的那一排古老的杨柳树又粗壮了许多,隐藏在树中的路灯散发着夺目的光。
都好久好久没回来过年了,自我出生到我二十二岁几乎没离开过老家,我也就过惯了老家的“年”。
回想起小时候的“年”是那么美好,“年”更是我们小朋友的一个最盼!
“小孩儿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当我第一次听到大人哄骗我们的这句话,我还曾认真掰着指头数过,一天、两天、三天……真的希望能像他们说的那样,腊八一过“年”就来了。
记忆最深的当然是除夕这一天,有好吃的、有好玩的,一件接着一件的开心事……
在那个年代里,对于我们来说吃的无疑最具诱惑力了。
三十早上我也不知道妈妈是几点着手忙的,我起来一看,哇!这么多好嚼果啊!一盆一盆的,有肘子、排骨、里脊,还有鸡、鱼等等已经摆满了灶台。我忍不住都流口水了,恨不得马上吃到嘴,如果是熟的,我一定会偷吃几口。父亲也大大方方地把他保管的苹果、糖果、冻梨、冻柿子……都拿出来了。父亲说,“今天就让你们可劲儿吃,但也都别吃太多,吃多了到吃饭时就吃不了多少肉了。”
差不多是惯例了,简单的早饭后,我给姐姐当帮手,一起快活地把已买回好几天还没舍得先贴的年画、挂旗儿和昨天刚写的对子、大小福字,贴到了它各自应在位置。贴完后家里年的气氛就更浓了,浓得热热烈烈的。
有点迫不及待了,饱餐完了一年里最丰盛的那一顿饭,还没等天彻底黑下来,我就猴急猴急地把门前的冰灯、彩灯都点亮了。紧接着我一刻未停,提着自己制作的小灯笼,连跑带颠去和小朋友们会合。大伙儿到一块儿可是快乐极了,互比谁的灯笼大、谁的灯笼亮、谁的灯笼好看,尽情撒欢嬉闹。屯子不大,我们从屯儿南头儿闹到屯儿北头儿,再从北头儿闹到南头儿,也说不清到底闹了多少个往返。
最高兴的还是快到十二点的“接神”时刻,不约而同,每家院里都燃起了一堆火。父亲一点都不吝啬,狠狠抱来两大抱柴火儿。在火堆旁领着我们放鞭炮,父亲和哥哥放“单响”“麻雷”“二踢脚”,我放“小挂鞭”,各忙各的。一时间全屯儿像开了锅一样。
妈妈给我们发红包也是我的一盼,清楚记得妈妈拿着一沓钱,一毛一毛给我们数着……
“半夜还有一顿大餐呢,也全都是好吃的,过年真好!”
后来我进城了,再后来有了媳妇、有了房子、有了孩子。可是,北方的冬天冰天雪地的,住的平房得有人烧火取暖啊,我脱身就难了,至此回家过年就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一晃我退休了,父亲、母亲都走了,再也不能和我们过年了。渐渐远去的一幕幕,就只能成了回忆。
几十年的变化,小屯儿今昔不能对比了。到了哥哥家,嫂子就不停地炫耀:“农村一点都不落后,你们城里家有的我们也啥都有了。”自来水、太阳能、互联网、液晶电视、冰箱冰柜……一项一项打开给我看。乐得嘴都合不了拢的嫂子又指了指外面,“那些农机、农具和轿车,都是咱家的……”
哥哥说现在的农村人可享福了,种地靠常规机械都不算啥了,施肥、灭草早就用上了飞机。过去山头屯儿是县里的先进典型,你路过看见村部前竖立的那块“黑龙江省水稻高产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的大牌子了没有?这里的农业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面了。
几乎是“脚前脚后”,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都赶回来了。夜间的那顿“核心”饭二十多口人欢聚一堂,哥哥特意准备的一张大桌子。兄弟姐妹、侄子、外甥、外女、孙辈老少三代紧紧围坐在一起,地地道道的家乡菜,热气腾腾的饺子。边吃、边聊,边回忆,设计明年、规划未来。孙子们的一声声爷爷、跟爷爷一次次碰杯,还有他们吃到饺子里钱币的兴奋……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尽享着天伦之乐。
“今夜,家就是全世界!”“这一夜,桌前的笑容,胜过天南地北的所有风景!”
酒不醉人人自醉!此时此刻你还在意吃什么、喝什么?什么好酒、什么好菜吗?在吃喝中难以品尝出的那种味道里,我好像一下子就解开了为啥都要回家过年的答案。
“只愿时光能缓,我们不散……”我默默祈福。
老家一切都在变,唯独没有变的是人的朴实、善良和真诚。还是跟我在家时一个样,住在一个屯儿的就相当是一家人,来来往往的就如同是在一起过年。你聚到谁家都是家,你都可以无拘无束地吃起来、喝起来,人与人之间是那么和谐、融洽。
平时客人来了,他们会拿出家里最好吃的、最好喝的,给以你最好的接待。那浓红茶、那小烧酒、那热炕头,还有待人的热劲,简直能把你热到心里!
农村人既讲亲情、友情,又特讲乡情、土情。始终没有改变的浓浓年味儿正是源于这种浓浓的亲情味儿、友情味儿和乡情味儿、土情味儿。
老伴说:“相比还是老家的“年”好,这次就算作是一个重新回家过年的开端!”
我在想,老家的“年”不就是一部书吗?就是这一部书里一个一个讲也讲不完的故事……
叶,总要归根的,我的根就在这里!今后我不仅仅会常回来过年,老家小屯儿也注定是我们最后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