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我的老家山头小屯儿,现在它可是厉害了,厉害的不得了!
我每次回乡都会对全新的面貌激动不已,不久前的探亲又着着实实惊呆了我一把,不是变化太大,而是天翻地覆!
在过去,说句不中听的话,它就是一片连本地姑娘都不愿意继续再往那里嫁的穷乡僻壤……
同是一方水土,今昔却不能对比!农村的大变化,其实哪光我老家?不是我玄乎,沿路的一个个村庄就如一座座小城,一座座比我记忆中的公社所在地还像样、还有档次的小城……
走进老家小屯儿,家家都住上了整齐划一、设施完善的现代化住宅,一幢泥草房、一条土路都没有了。屯里屯外全是溜光铮亮的黑色柏油路面。广场、超市、餐饮、医疗、教育,等等、等等,所有的配套项目样样齐全,啥都不少。我都不敢相信视觉了,这里真是我老家吗?这里真是农村吗?
尤其家乡人的餐桌,清一色的天然有机。前人的梦想“吃粳米、白面,住楼上、楼下”,还有后来讲究的“房子”“车子”“票子”,那全属老调了,都不值得一弹!4G网络都过时了,5G马上就进村了,农业也现代化了,在“大巫”面前,其它“小巫”还算啥?
人们茶余饭后闲聊,也不再是农村如何贫穷、如何落后的话题。仿佛只是短短的几年工夫就是前后两重天了,我小的时候想都没敢想。这也让一度高高在上的城里人不得不放下身架,对我们农村土大哥刮目相看!
我在农村出生长大,亲历了农村曾经的穷。在当年山头屯儿还是全县屈指可数的农业先进大队呢,农民分红年年都能有个比较满意的回报。我想说的是,就是这个值得我无比自豪的先进和比较满意的分红回报,绝不是老天的恩赐,绝不是躺在被窝里从房棚上掉下来的馅饼!他们收获的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食和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饱含着巨大的牺牲,用“汗珠掉地摔八瓣”来形容付出,一点儿都不言过其辞……
“面朝黄土背朝天”,农业生产手段都传统得不能再传统了。别说机械化,半点什么“化”都没有。一把锹、一把镐,一把锄头、一把镰刀,是我父亲的全部的劳动工具,一年四季不离手,放下这样拿起那样。生产队里的几挂马车、几副弯钩犁算是最值钱的家当。
“现在我们国家的工业才刚刚起步,等发达了,农业装备制造能力提高了,我们所有的农活也就都可以用机械干了,相信那一天不会很远……”
上级领导跟乡亲们绘声绘色讲的这番话,我听了无比振奋!振奋之余我也在想,爷爷在世时就期盼的这个美好的梦啥时能实现?至少在目前还没有看到它的影子。
有一年,屯儿里来一台轮式拖拉机,“这是啥玩意?”小孩子都感到稀奇,大人告诉我们它叫“热特”。以后屯儿里偶尔就会有“热特”光临,当听到“ 突”“ 突”“突”的声音,小孩子立刻就会兴奋,“是热特”“是热特”,我们都会不约而同跑出去看热闹,跟着“热特”后面狠劲儿追,直到追不上,它跑远了为止。
农民就是这样的凭着一双手,一代接着一代地与天斗、与地斗。和天和地不懈斗了几千年,也没能斗出个胜负。
尽管如此拼命、如此抗争,农民吃不饱饭,饿肚子的仍屡见不鲜。
那时,粮食是国家统购统配的重要战略物资,别看农民是种粮的,农民种出来的粮农民是不能随便分配的。按政策规定,不论大人孩子,平均每人只能分五百斤毛粮,其余要全部上交给国家。
谁敢私分粮食?胆肥了!遇到觉悟高的告发你,用土话讲,“吃不了会让你兜着走!”你不进监狱才怪呢。
家里没有小孩户就困难了,粮食根本就不够吃。那怎么办?有的人就琢磨“道”了,“把粮掺点儿土,粮库不要土粮,分土粮不犯法!”
聪明的队长怕摊事,这时他就会躲得远远的,连边他都不沾!
农村人生活在既穷又累又吃不饱饭的困境里,谁不想逃脱?我明明白白告诉你,你是男的,你想逃脱?一点门儿都没有!年轻的姑娘倒是有一个门儿:往城里嫁!
一个代表什么都没有的“穷”字竟然这么重,它就像一个大包袱,压在农村人身上直不起腰。跳出农门,甩掉包袱,也就成了我们最大的梦!
俗话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姑娘们下定决心离开农村,那是在往高处走,选择当然没有错!为了自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她们以前所未有的大无畏精神往城里嫁,只要是能进城……
进城流的形成,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一切都在预料和不可阻挡中!
我们屯儿有好几个公认最优秀、最出众的大姐姐,都陆陆续续地嫁到城里去了。看到她们回屯儿不俗的打扮,我还小、不懂事,那个羡慕。
“听说又有几家的姑娘上城里相对象去了,全村的姑娘如果都嫁到城里,咱们的这些小伙子可咋整?上哪去说媳妇?千万别发展成光棍村!”老人们唠叨着、议论着,也忧心忡忡起来……
我妈妈更是不厌其烦地嘱咐我 “在农村说媳妇你看该多难?你一定要好好念书,将来能有个出息就赶快离开。”父亲话语迟,一般不言语,但从关心我学习看,就知道他多么希望我能出人头地,我娶媳妇能不花钱、能不用他操心……
姑娘们的外嫁,不仅仅屯儿里的大哥哥有恨,我明白事后,也同样恨了。她们进城找对象,也同样狠狠刺痛过我的心!
就因农村的贫穷落后,不知让多少对情人劳燕分飞,留下了千古恨!
我时刻在想着,城里人和农村人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都是兄弟姐妹,本不应有高低和贵贱之分。我也相信农村不会总穷,让农民经济翻身的那一天迟早要到来。
这一天果真就到来了……
那年春天是个里程碑,是个起点。一个重要会议作出的重要决策像一声惊雷,给农村大地带来了和煦的风。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从此拉开了序幕,也从此拉开了农村走向繁荣的序幕。
清楚记得改革首先是从解放思想、打破禁锢开始的,最上边还专门发了个“一号”红头文件。按文件精神指引,各地坚决、果断、彻底地废除了农村生产大队、生产小队。把集体所有的耕地、荒山、草原、水面等资源全部分包到户,一包十五年不变,农业生产推行经营更加自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是建国后农村的第一次深刻革命,也是解放后农民的又一次解放。人民公社化和“大包干”它们俩的撞击犹如地球和其它天体的撞击,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不久我们屯儿也着手分田、分车、分马了,生产队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折成价值一律均分,每家每户都分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今后谁家的承包地就由谁家来管理耕种,不受任何人干涉,收成也全归自己所有,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这下子好了,从此再也不存在出工不出力的人了,也不存在不劳而获、靠别人血汗养活的‘高草’和屯大爷了。”我父亲说“讲了几十年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才算是名副其实,我们也才算真正当上了土地的主人。”社员们以复杂的心情见证了生产队院门口一棵古老杨树上悬挂的那段铁轨,它的最后一次被敲响,这一天不是队长安排出工,是宣告生产队正式解散……
建立起来的新体制、新机制,这项发明创造太符合国情了,用哲学的话说叫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农民蕴藏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迸发出来了,农业连年丰收,最后粮食多的粮库都装不下了。紧接着国家就取消了对它的统购统配,比钱币还重要的粮票退出历史舞台,城市居民凭本买供应粮的历史由此画上了句号。
改革后的农村如同插上了翅膀,一日千里、蒸蒸日上!曾经被调侃为“腰系麻绳,进城找不到厕所,旮旯也行”的屯子人,如今变成了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一代新型农民。城乡差别越来越小,我们终于盼来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姑娘们也不再一心想进城找对象了。不仅如此,早些年嫁到城里的姑娘又重新喜欢上了多彩、多味儿的田园生活,纷纷返乡,嫁出去的姑娘又回来了,又回到了与她血脉相连的故土。
腾飞的农村,如撒落在广袤沃野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出夺目的光辉!
已经初步富起来的家乡人,正伴着农村婚姻的新奏曲,喜气洋洋地前行在一个叫全面小康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