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青灯黄卷伴更长,花落银釭午夜香。青灯一盏,幻化出昏黄的柔美光韵;香茗一杯,缱绻作漫天的袅袅茶香。徜徉穿越于千年的歌声,忘我在馥郁芳香的书香诗韵,每每如被那陈酿千年美酒陶醉,已然醇香沁入心脾。
潜学,以“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终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如有源头活水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而惟书籍承载人类的文明,历史的进步。书,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智慧的结晶、道德的升华和创造力的源泉。故源源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吸收知识智慧,提升道德品格,激发创新能力,已得“博览群籍经纶至,常诵诗书气自华”。
阅读,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一部阅读史,就是一个薪火相传的文明历程。为有才华翻蕴藉,每从朴实见风流。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其阅读息息相关;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社会的阅读水平。
书之所在,即是诗和远方;思之所向,即是人与世界。面对转型时代、纷繁世事,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我们的视野即会变得开阔,心灵即能找到方向,境界即能不断升华,生命的光彩由此不断绽放。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三毛如此说。读书不仅能提高人的气质和修养,而且能滋养人的精神。读书,是安顿心灵的重要途径。
视野决定格局,格局成就人生。读过的书,遇见的人,经历过的事,决定了未来的人生格局。格局,不是取决于他的出身、地位、年龄,而是取决于他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态度和思想的深度。而对待人生的态度及其思想境界往往受到个人储备知识与见识的影响,读过的书、交往的人、经历过的事,这些都决定思想境界、人生格局。读书与思考,是一个人格局的基础。“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曾国藩如是说。读书,改变气质,拓宽视野,创造人生。
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能让人生充满生机和乐趣,智慧与启迪。“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因为一首诗,我们开始了对一座城的憧憬;“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生命不能改写,唯爱永恒,今生深深地爱过,也被深深地爱过,就是幸福,爱情的圣洁与美丽透过轻薄的纸页沁入我们的心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贤的家国之忧更使我们掩卷深思……书香诗韵的魅力,五彩斑斓的圣光霞披,生长着永恒绮丽的暖意。在阅读中透析社会、明辨历史、见证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懂得了谦卑、宽容与自爱。 “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成长。” 周国平先生如是说。读书是最好的“精神化妆”,它关乎我们的生活品质、精神成长甚至个人命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来自社会实践。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印证知识,在生活中发展知识。所谓“善读”,既包括会读有字的书,也包括会读生活这部无字的大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正确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道德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读书的习惯,善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人生的基本追求和常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时代前行,学无止境,读书永远在路上, “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总书记发起全民号召。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首发今日头条20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