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永春的头像

王永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2/12
分享

漫说元宵节

漫说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节日名称的来源于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夜为元宵。古时为“上元节”,因其夜名曰“元夜”、“元宵”、“元夕”,故又称“元宵节”或“元夕节”。 元夜指元宵节之夜,上元之夜。是夜有张灯、观灯、放灯、释龙灯、打灯谜等俗,故又称“灯夕”,也称“元夕”、“灯节”。又称为小正月。它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元”。

元宵节源于西汉。据传,刘邦死后诸吕专权,周勃、陈平等诛诸吕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因诛平诸吕的日子正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故每年此日,文帝刘恒即出宫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并将此日定为元宵节。

另据记载,元宵张灯最早也是出现于汉代,当时叫“上元燃灯”。此前,执行宵禁制度。《事物原始》载,“《周礼》:有司寤氏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禦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按汉制执。金吾杖掌宫外,戒常水火之事。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元夕,金吾放夜前后各一夕。今元宵不禁夜自汉始。”汉武帝时为祭祀“太一”神,正月十五晚上的灯火一直要点到第二天天亮。虽然战国时代民间即有祭太一的活动,但无燃灯习俗。汉代实行宵禁。有执金吾掌其事,但到上元燃灯时,皇帝下令放夜,解除宵禁,让百姓观灯娱乐。上元燃灯习俗不仅与祭祀太一天神有关,且与佛教有关。西域的摩揭陀国在每年腊月的最后一天在城四周点灯,士民观看“佛舍利放光雨花”,名曰“大神变”。“大神变”即观灯活动,西域摩揭陀国十二月晦日正当我国夏历正月十五日。东汉明帝刘庄信佛,曾下令正月十五“燃灯”,模仿西域“大神变”故事。从此,元宵张灯便成为民间习俗。

延俗至南北朝,张灯已蔚然成风,梁简文帝有《列灯赋》载,“何解冻之嘉月,值蓂荚之盛开。草含春而色动,云飞綵以偕来。南油俱满,西漆争然。苏徵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陈后主有《山灯》诗,“照耀浮辉明,飖遥落烬轻。枝多含树影,烟上带佩生。杂桂还如月,依柳更疑星。园中鹤采丽,池上凫飞惊。”。《北史·柳彧传》记载南北朝时元宵节风俗:“正月望夜,充街塞陌,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妇服。竭资破产,竞此一时。”可见当时与唐宋以后的节俗大异,并不象后世灯节那样以赛灯、观灯为主,而是以化装游乐为主要目的。

隋承南北朝风俗,元宵节大致亦如此。《隋书·音乐志》载:“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延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日,光烛天地,百戏为之胜,亘古无比,自是每年以为常焉。”“其歌舞者多为妇人服,鸣环佩饰以花毦(用彩色羽毛制作的装饰物)者,殆三万人。”

元宵观灯游乐,隋朝时还只是正月十五一夜,唐宋以后,扩大到十六日至十七日一连五夜。同时灯节内容和形式也有了长足发展,其规模亦愈加宏丽壮观。据《初学记》载,“《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睿宗、玄宗都曾兴灯节。睿宗景云二年正月,曾燃灯千盏,观灯三夜,皇帝也驾幸安福门。唐崔液《上元夜六首》之一道:“神灯佛火百轮张,刻画图形七宝装。影里如开金口说,空中似放玉毫光。”又一首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可见当时观灯之盛。又有《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曾在上阳宫大陈灯影,以丝绸“建灯楼二十间,高一百二十尺,饰以珠玉,微风一至,锵然成韵。其灯如龙凤虎豹踊跃之状。”另《开元天宝遗事》亦载,杨国忠子弟在度元夕时,以千炬红烛围于左右,时人称为千炬围。杨贵妃之二姐“韩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唐人小说《仙传拾遗》讲述唐明皇元宵观灯的故事时写道:当时不仅京都长安大张花灯,而且就连偏远的西凉府也有连绵数十里的灯彩,游人车马繁盈。唐朝灯节盛况有诗为证。苏味道《元宵》诗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韩偓有《元夜即席》诗曰:“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烟空但仰如膏润,绮席都忘滴砌声。更待今宵开霁后,九衢车马未妨行。”元夜放灯原仅只元宵节一个晚上,唐玄宗规定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官署休假三日,与民同乐,此后张灯更盛。张鸾《朝野佥载》亦记载当时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

入宋以后,宋太祖赵匡胤增加十七、十八两日,使元宵节期增至五天。《宋会辑要稿》载,乾德“五年正月十六日,诏以朝廷无事,年谷屡登,上元可增十七十八两夜。”元宵灯市成为盛大节日。汴京(今开封)灯市长达四十余里,时人称:“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东京梦华录》载:“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至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朱淑真《元夕》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招远县志》载,“上元六夜灯之始南宋也,理宗淳佑三年请予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为鼓励观灯,当时,凡来观游者皆赐酒一杯。此后,上元张灯又增一夜,为六夜。南宋都城临安的灯市,每年元宵节以前就极其热闹。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记载:“禁中自去岁九月赏菊灯之后,迤逦试灯,谓这‘预赏’。一入新正,灯火日盛。……天街某茶肆,渐已罗列灯毬等求售,谓之‘灯市’。自此以后,每夕皆然。……终夕天街鼓吹不绝。都民士女,罗绮如云。”宋朝已经发明了火药,张灯之外,加上烟花火炮,使灯节更为壮观。

早在春秋时代就有的猜谜活动,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灯谜与各式杂耍技艺,观灯结合,元宵猜灯谜遂成为一种民间风俗。据宋周密《武林旧事》载:“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明代《帝京景物略·灯市》记载:“而上元十夜灯,则始我朝,太祖初建南都,盛为彩楼,招徕天下富商,放灯十日。今北都灯市,起初八,至十三而盛,迄十七乃罢也。”明朝时的灯节,从正月初八上灯到十七落灯,持续十天,为历史上最长的灯节,蔚为壮观。明代小说《金瓶梅》用不少篇幅对当时的元宵节繁华场景作了铺叙:“灯市中车马轰雷,灯球灿彩,游人如蚁,十分热闹”(七十九回)“村里社鼓,队队喧阗;百戏货郎,桩桩斗巧……王孙争看,小栏下蹴齐眉;士女相携,高楼上妖娆炫色。”(十五回)该书中还描写了吃看灯酒、吃元宵、团圆饼、玫瑰元宵饼等节令食品。明代创作的《水浒传》中描写宋江在青风集观赏“灯山”的情景:“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彩悬花,张挂五六百碗花灯;土地大王庙内,逞赛诸般社火。家家门前,扎起灯棚,赛悬灯火。市镇上,诸行百艺都有。虽然比不得京师,只此也是人间天上。”虽然小说塑造的是北宋徽宗时的情景,但从中折射出的是明朝的社会现实,可见其时民间灯山、灯棚之盛况。

史籍中关于吃元宵的记载,最早见之于唐五代,元宵节吃元宵,一直被认为是大团圆、吉祥如意的象征。南方叫“汤圆”、“水圆”。宋陈元靓《岁时广记》称“元子”,《干淳岁时记》称“乳糖元子”,《武林旧事》称“团子”,《大明一统赋》称之“糖元”。北宋时出现“圆子”,到南宋,上元夜吃元宵已蔚然成风。虽历代各地称呼或异,实质大同小异。元宵以米粉制成,做成圆形,又黏又圆,象征亲密团圆之意。一般元宵可分带馅与不带馅两种。元宵馅可以各种原料制成多种味道的。有香、辣、甜、酸、咸各种口味,但常见的多为甜馅儿,如以什锦桂花、白糖芝麻、豆沙、枣泥作馅,象征甜甜蜜蜜;也可以芥、葱、蒜、韭、姜制成菜馅,只是今天已不多见。元宵本为上元节日食品,现亦已成为家常食品。

清代的灯节也盛行一时,据《帝京岁时纪胜》载:京师地区每岁元宵佳节,“自十三日至十六日四永夕,金吾不禁。悬灯胜处,则正阳门之东月城下、打磨厂、西河沿、廊房巷、大栅栏为最。至百戏之雅驯者,莫如南十番。其余装演大头和尚,扮稻秧歌,九曲黄花灯,打十不闲,盘杠子,跑竹马,击太平神鼓、车中弦管,木架诙谐,细米结作鳌山,烟炮攒成殿阁,冰水浇灯,簇火烧判者,又不可胜计也。然五夜笙歌,六街骄马,香车锦辔,争看士女游春,玉珮金貂,不禁王孙换酒。”《红楼梦》描写贾元春上元省亲,荣国府内在水上张灯结彩的情景:“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却用各色绸绫纸绢及通草为花,粘于枝上,每一株悬灯万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诸灯,亦皆系螺蚌羽花做就的,上下争辉,水天焕彩,真是玻璃世界,珠宝乾坤。”(第十八回)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玺”的面食和焦(即烤饼),到宋代有盐鼓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龚,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节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节日之一,观灯、吃元宵、猜灯谜、放烟火之俗一直流传至今。各地另有“垒火龙”之俗,并有从元宵日占验的一年收成的习俗。清同治十一年刻本《河曲县志》载,“‘上元’,前后三日街巷燃灯,爇石炭于门首,谓之‘火龙’。元旦人家庭院亦各爇炭者,取其明也。祀天官、地官、水官,谓之‘三元胜会。’锣鼓喧闹,歌舞于市者,唱凤阳歌也。插灯数百枝,排列宛如阵图,观灯人曲折行其中者,‘转灯油会’也。庶民观乐,其亦祝丰年、庆太平之遗意乎。灯节有雪,云是丰年之兆,故谚有‘正月十五雪打灯’之语。”关于占验预测的记载,尚有《齐民要术·占阴阳》载,“《物理论》曰:正月望夜占阴阳。阴长即旱,阳长即水。立表以测其长短,审其水旱。表长二尺,月影长二尺,大旱。二尺五寸至三尺,小旱。三尺五寸至四尺,调适,高下皆熟。四尺五寸至五尺,小水。五尺五寸至六尺,大水。月影所极则正面也。立表中正乃得其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