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岳占东的头像

岳占东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311/15
分享

晋风习习戈壁花开——山西文化援疆培养72名新疆文艺人才散记

岳占东

在飞住乌鲁木齐HU7836航班上,我意外地发现了北斗星。

之所以说“意外”,是因为从走上弦梯那一刻起,我就从没奢望在窗外黑漆漆的高空中能看到什么。从太原武宿机场到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手机“航班管理”APP显示,大约要飞行3小时30分,航程约2313公里。也就是说晚上9点30分起飞,到第二天凌晨1点才能到达。这应该是我有生以来坐得时间最长的一次航班,实际飞行时间虽不是那么漫长,却要跨越两天时光。而且细细一想,按国际时区划分,北京和乌鲁木齐有两个时区的跨度。当太原日落西山,乌鲁木齐仍旧太阳高悬。所以我悄悄对身旁的张晓悦说:此次航班我们是“逐日者”。张晓悦来自阳泉,是刘慈欣文学院的院长。刘慈欣是国际级科幻作家,带队的省作协副主席鲁顺民老师向别人介绍张晓悦,开玩笔说他是“管刘慈欣的”。一个“管科幻作家”的作家,在我看来,应该比作家本身更具有科幻性。

当飞机冲上黑漆漆夜空后,我一直努力寻找窗外的光亮,希望能看到太阳留在高空中的余晖,但除了机翼上偶尔反射的一丝朦胧光泽外,舷窗仿佛已变成了黑暗的洞口。我的目光仍旧顽强地停留在那个洞口上,就像卡夫卡的鼹鼠瑟瑟地抖动着身着,希望能在洞口窥探到些什么。我想着机身下面的大地,太原往西是延绵千里的吕梁山脉,由吕梁过黄河则是千沟万壑的陕北高原,再往西北则是河套地区……航线途经吕梁市上空,这里沿黄河东岸最著名的集镇莫过于碛口镇,黄河河运最兴盛的时候,碛口是通往山西中南部的水旱码头,“南来茶布水烟糖,北往食盐皮毛粮”经黄河水路运送,直至河套地区。现代科技改变了当代交通格局,假若放在一百年前,我们山西人西行,估计十有八九要途经水路。陕北高原与晋西北一河之隔,在西行的道路上大多是高脚,即由骆驼或骡马驮运货物。一首陕北信天游《赶牲灵》唱尽了当年西行人的寂寞与情愫。“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的那个灯/带上的那个铃子哟/噢哇哇得的那个声……”

正作着胡思乱想,我看到舷窗外已是繁星满天。我好奇地将眼睛贴到“洞口”上,窗外的繁星更加逼真,就在那一刻我发现了北斗星。也许是在万米高空的缘故,北斗星像嵌在弦窗上,无需仰头便能看到,而且七颗联成勺子形状的星星比我印象中要大许多,勺柄直直地指着航班行进的方向。那时我突然意识到,飞机应该正飞行在河西走廊上空。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通道,这里将通向我国西部更为辽阔的边疆。过去无论走黄河水路,还陕北高脚驮运,货物到了河套地区,将通过河西走廊,再次踏上西行的漫漫征程。我们此次入疆,将去看望采访山西的援疆干部,能在夜行的航班上看到如此硕大的北斗星,我心中陡然升起一丝莫名的兴奋。我知道,在西去的丝绸之路上有驼铃,有赶牲灵的哥哥,亦有黄河号子和信天游。

一、戈壁奇葩新疆曲子戏

走进昌吉州艺术剧院大厅,再次听说新疆曲子戏,是从康俊杰口中。

康俊杰是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派到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援疆干部,对口文化援疆,被委以昌吉州艺术剧院副院长职务。小伙子37岁,正当年富力强,身体敦厚结实,面容宽展,留着短发,也许是被戈壁风吹日晒的缘故,皮肤稍稍黑了一点。剧院大厅是剧院的门脸,除了有供人休息的客座,显眼的地方摆放着整齐的展板,以展示剧院的历史和各项艺术成果及重要工作业绩。在众多展板中,一块写着“文化精准援疆”的展板吸引了我们的视线。

康俊杰副院长见我们围在展板前驻足观看,便非常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山西近几年在昌吉州的文化援疆成果。他介绍说:昌吉州最著名的地方戏叫新疆曲子戏,是用新疆方言演唱的唯一汉语戏曲,咱们山西文化援疆,近年来为剧院专门培养32名新疆曲子学员,还培养了40名舞蹈演员,这些青年演员目前成为剧院的中流砥柱……康俊杰边介绍边指着一帧帧照片,让我们直观了解演出的场面。

新疆曲子我在入疆前就早有耳闻,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完整地看过一部叫《戈壁花开》的新疆曲子现代戏。该剧是以全国劳动模范、西戈壁村党支部书记马忠厚带领乡亲们奋斗几十年建成全疆闻名的“戈壁新村”为主题的多幕现代戏,剧情虽不复杂,但在新疆曲子独有的多元表达中,每一个情节都十分饱满。特别是剧尾主人公马忠厚和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一起回忆当年火热生活时,那一曲新疆民歌《花花尕妹》,让我久久无法从剧情中回过神来。没想到采访第一站不仅再次听到这种久负盛名的剧种,还无意中进入新疆曲子戏的“大本营”。在那块标有“文化精准援疆”的展板上就有这么一段介绍文字:

抢救濒临失传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曲子和传承培养接班人是摆在昌吉州艺术剧院面前的一件迫切需要解决的大事,2012年经山西援疆干部马山堂积极协调,和双方的共同努力,终于促成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与昌吉州艺术剧院联合办学,招收32名新疆曲子学员。这一开拓性工作,为新疆曲子的传承、保护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后继有人。在山西开设首届新疆曲子剧班,是昌吉州艺术剧院新疆曲子剧团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开启了为新疆培养戏曲艺术人才的新篇章。

那天在接下来的座谈中,艺术剧当地领导赵海和苏凌松两位副院长为我们作了进一步介绍。原来昌吉州艺术剧院是2011年由昌吉州民族歌舞团和新疆曲子剧团组建成立的。早在1959年,因新疆曲子在昌吉地区广泛流行,这里就成立了新疆曲子剧团。新疆曲子广受乌鲁木齐、昌吉、米泉、阜康、焉耆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族群众喜闻乐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当地剧团就挖掘整理出传统剧目50余个,唱腔曲调47个,曲牌10余个。可以说,新疆曲子将根深深扎在历史长河的源流中,不仅艺术积淀厚重,而且群众基础扎实,是戈壁滩上各族群众共同培养哺育的一朵艺术奇葩。

老艺人们在整理挖掘新疆曲子剧目时,惊奇地发现,这些唱腔、曲调和曲牌,有的来自晋南和陕西的眉户剧、有的来自兰州鼓子曲、还有的来自青海平弦和陕西曲子。一种地方戏曲融合了新疆以外历史更加久远的音乐元素,不得不让老艺人们对这种新的艺术剧种倍加珍惜,它不仅让随着驼队而走出阳关的古老乐曲换发了新的生机,而且与新疆各族民歌音乐,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呈现出浓郁的北疆地方色彩。

赵海和苏凌松两位院领导年龄相仿,是新疆曲子地地道道的专家。在众多剧幕中,他们除了承担组织工作外,还担负着编剧音乐等剧务职责。所以对新疆曲子的发展与传承,一张嘴就能听出这里的山高水曲。那天谈到新疆曲子新编剧幕在挖掘新疆历史题材的话题中,赵海副院长一脸凝重的表情,历数新疆的各种历史事件和名人,殷切的目光中似乎充满了问计求谋的希望。他知道我们在坐的都是作家,作家能写会编,他当然希望我们能留下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苏凌松副院长的父亲就是整理新疆曲子的第一代老艺术家,当年因在甘肃老家吃不饱饭,老父亲千里迢迢来到新疆谋生。也许是被家乡鼓子曲浸润多年,在新疆曲子剧团摸爬滚打多年,不仅挖掘整理传统剧目,还亲自动手编创新剧目,直至1992年离休。苏凌松副院长操一口浓重新疆味普通话和我们交流。那种仿佛是从胡琴上发出的颤舌音,让我很难分清当地人说话声音的彼此。那天我将两位副院长座谈的发言录到手机里,几天以后,当我打开手机重新听他们介绍新疆曲子时,若不是我还记着他们当时发言的大致内容和情景,我真的很难从声音上将他们分辨开来。

其实那些通过阳关顺着丝绸之路来到新疆的曲调,经过几代人传唱,最后形成新的剧种后,谁又能从腔调中分清那些曲调的彼此呢?眉户戏作为最早流传于关中和晋南的古老戏曲,历经怎样的曲折才最终踏上丝绸之路一路西行。也许是晋南人走西口,沿着黄河水路北上进入河套地区,而后又随着骆队走上河西走廊以西的漫漫长路;或许是关中的脚夫,由长安过陇南到兰州而进入新疆。当然也不排除还有第三条西行的道路。在座谈采访中,晋疆文化人齐聚剧院,大家最热衷的话题是剧院近几年创作排练的各种剧目。谈到大型新疆曲子现代戏《戈壁花开》,编剧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鲁顺民老师便和我们说起该剧编剧之一王晨的家史。王晨先生祖籍山西河曲,祖辈们走西口定居内蒙。上世纪50年代,父辈们拉着骆驼,一路哼着《赶牲灵》的小曲进入新疆,走到昌吉州奇台县正遇到那里搞合作化运动,于是就将大小牲灵入社,成立了合作社运输队,王家一支从此在奇台县落脚扎根。王晨先生父辈走过的那条路,应该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三条路。那是一条由旅蒙商队踩出的草原丝绸之路,当年的眉户戏也许正是沿着这条路逶迤西行。像兰州鼓子和青海平弦,它们似乎离河西走廊更近一点,只要驼队的铃声经久不息,它们便像一阵和煦的暖风,随时都会伴着声声驼铃越过天山。兰州鼓子据考证是中国曲艺最古老的曲种之一,其源头可追溯到宋代的词曲;而青海平弦,却由京津传入,过去曾叫“西宁赋子”,其鼻祖是吴侬软语的“越剧赋子”,同样是吸收了元明两朝南北散曲及古今小调的古老曲种。

西行的驼队让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脚底生风,它们无论是最早发韧于水泽之乡的“赋子”,还是伴着一把三弦游走于闹市的“鼓子”,或者是咿咿呀呀浪迹于中原大地曲调悦耳的“迷胡”(眉户),都在悠扬的驼铃声中向西漫行,新疆曲子应该正是在这种川流不息的行走中孕育成形。

新疆曲子是集大成者,它是艺术创新实践的最好例证。遥想当年,在驼队西行的篝火旁,一把三弦搅动着的那些“鼓子曲”驱走了多少跋涉者的疲劳;在绿洲茵茵的客栈中,又有多少轻声细语的“赋子”,让旅蒙商队忘记了西行路上的黄风沙尘;当然也有山西戏台上飘来眉户古老唱腔,让闹市穿行的人们流连忘返。所有的曲调像天山雪水沁人心脾,又像戈壁胡杨落地生根,一曲新疆曲子戏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在戈壁绿洲上轻歌曼舞……

二、晋疆共育“曲子花”

新疆曲子像不朽的胡杨将根深深扎在戈壁滩上,也像百折不挠的戈壁红柳,将枝枝蔓蔓的藤条拼命向四面八方生长,当然更像一朵雪莲奇葩绽放在新疆各族群众的心头。但再精湛的艺术也需要传承,需要创新。

从苏凌松和赵海两位副院长为我们介绍新疆曲子的发展历史中,我能体会到两位院领导的迫切心情。

“2013年艺术剧院和援疆指挥部取得了很好的合作,培训32名加40名艺术人才。这些学员培训回来,受到自治区宣传部高度重视,将这些学员留在剧院,完成了歌剧《掀起你的盖头来》等剧目排练,在人才培养方面,山西援疆走在了前面。”苏凌松副院长再次提到72名学员在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培训的情况。从他微微泛着激动的神情的脸上,我能看出作为新疆曲子传承的担纲者之一,苏副院长从父辈身上已感受到了文化遗产传承的不易,当山西文化援疆的友谊之手默默地将新疆曲子的传承与发展向前推动一大截时,那种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总会不经意间在他的话语中悄无声息地留露出来。

门厅那块写着“文化精准援疆”的展板上除了介绍32名新疆曲子学员入晋培训的情况外,还详细介绍了40名舞蹈学员在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习过程的来龙去脉。艺术锤炼绝非一朝一夕,这是横跨10年的大事。从2013年第一批新疆曲子学员进入当时还叫山西戏曲职业学院学习开始,到2017年第二批40名舞蹈学员进入新组建的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习到现在,时间已过去10个年头。在这10年时光中,第一批新疆曲子学员早已返回新疆,成了昌吉州艺术剧院和新疆各个领域顶梁柱,第二批舞蹈学员学制六年,刚刚完成学业,也返回艺术剧院进行后期的实践与学习。

10年光阴如白驹过隙,但在组织者眼中,文化援疆恰似春雨浸润万物,时光悄悄流逝,72名学子却生机勃发。作为援疆干部,康俊杰副院长从上一任援疆干部手中接过接力捧那一刻开始,就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到那些返疆学子身上。他和其他院领导一起商讨组织新曲目,一起安排演职人员排练各种剧目,在他眼里,无论是32名新疆曲子演员,还是新选拨的40名舞蹈演员,他们都是在山西老家这块艺苑沃土上吐出的新芽。如果说是当年西行的跋涉者们第一次不经意间将几粒种子带到戈壁滩而长出了新疆曲子这朵艺苑奇葩,那么此次72名文艺人才入晋学习,无疑又是一次新的哺育与洗礼。

山西毕竟是戏曲大省,不说其它小曲小调,单本土剧种,据《中国戏曲剧种全集》记载就有35个之多。所以在山西文化援疆工作推进过程中,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认真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以“五个认同”为基本遵循,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任务,与昌吉州艺术剧院共同开启了“定制式文化援疆”模式。康俊杰副院长永远记着当年省戏曲职业学院在培养新疆曲子学员点点滴滴的故事。

2013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和面试,包括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在内的32名新疆学员从新疆来到山西。据当时还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院长的谢玉辉说,这是山西省首次为新疆培养戏曲人才,采用‘3+2五年一贯制’模式,前3年在山西接受专业系统的戏曲训练,后两年回到新疆昌吉州州艺术剧院实习,完成规定课程后由剧院择优录用。为了完成此次培养任务,作为两家艺术院团的上级单位山西省文化厅和新疆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进行全力推动与支持,首次提出“订单式”培养模式,独立开办了减免所有学员学费的新疆曲子大专班。

在为期三年的教学培训实践中,来自新疆各民族的学员在生活习俗上与内地生活习惯有诸多差异,为了保障首届新疆曲子大专班的教学和生活质量,山西省文化厅拨专款30万元配备了全套教学设施,并单独建了食堂,配备了专职生活老师。所教授的文化课和戏曲、身段、表演、武功、唱腔、声乐等专业课,均由国家一级演员及戏曲专业教师全程授课。

对于班主仼王峰来说,带新疆的民族班他还是第一次。这支来自戈壁滩的学子,无论从年龄上看,还是论自身素质,都显得有点参差不齐,最小的13岁,最大的已经17岁,由于从小缺乏必要的基本功训练,其大多数人的骨骼柔韧度不够,而且他们对戏曲艺术知识知之甚少。这样一个班级,与同等的大专班相比,其教学难度可想而知。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专业老师首先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站姿、弹跳、臂力、腰功、腿功……老师们循序渐进不厌其烦在练功房手把手教学。作为班主任王峰更不敢懈怠,每天凌晨5点半开始,就带领学生练功、喊嗓子,到晚上7点至10点则又雷打不动地复习当天学的基本功和剧目。这样的教学秩序他们日复一日,从不间断,就像当年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曲子,在西行的驼铃声中,一点一点发展成熟。

“这些新疆孩子虽不爱说话,但都很懂事。”国家一级演员、当时还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戏曲系主任、国家一级演员苗洁老师,至今都记得寒暑假返回新疆送站时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神情。孩子们见到老师都是90度鞠躬,这让学院的所有老师尤为感动。所以教学之余,每逢节假日和新疆民族节日,老师都会带孩子们到名胜古迹、博物馆参观,去看剧目演出,在休闲娱乐中教他们如何博采众长。不仅在教学方面,就是在生活方面,所有的老师对这些来自边疆的学生都关怀备至。很多年过去了,学生王珑至今记着他因急性阑尾炎晕倒后,是班主任王峰老师在深夜将他送到医院救治,又一眼未眨地陪护到天明。让原本远离父母的他不仅没感到因生病而难过害怕,即便返回新疆,只要一想到王老师在床前陪伴他的情景,心中就会升起缕缕暖意。

老师们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成绩优异的滕雪菲仍旧记着第二学年那个最热的夏天。那一年她正在备赛,天气却异常炎热,连续几天的高温天气,让人稍微动一下,就会汗水涟涟。可为了不耽误她的学业,当时已怀孕7个多月的辅导老师冯少敏,硬是挺着大肚子一遍一遍地为她讲解、走台,示范动作。看到被汗水浸湿衣服的老师,滕雪菲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不努力就对不起老师的付出!后来滕雪菲如愿获得了第19届全国小梅花大赛金奖,成为新疆戏曲界的第一朵“小梅花”。

新疆曲子大专班32名学员于2016年顺利完成学业,那一年还未返回新疆,曾经历风沐雨的新疆曲子就喜获丰收,不止滕雪菲获得小梅花金奖,还有薛金晶、舍永超两位学子分别获得了2016年“山西省第10届中等职业学校戏曲表演专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在山西戏曲之乡这块神奇的沃土上,新疆曲子再一次启航,虽然曾经的驼铃声已渐行渐远,却有沿着北斗星指示的航班正有隆隆引擎响起。

有了第一次新疆曲子大专班成功办学的经验,2017年昌吉州艺术剧院山西委培舞蹈中专班顺利开班。作为山西省文化援疆建设重要项目,中专班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安排附中作为受援地,该班由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东乡族等40名学员组成,学制六年,采用订单式培养舞蹈表演专业。

“40个孩子民族风格浓郁,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专门给孩子们盖了三层小楼,进行单独教学和单独饮食。这些孩子都很优秀,山西的老师对这些孩子都舍不得,说:一个也不能放掉!为什么叫“文化精准援疆”,就是这个意思!”在座谈会上,赵海副院长谈到那些暑假前刚刚返回艺术剧院的舞蹈学员,其喜悦心悦溢于言表。真如两位院长所说,山西文化援疆,对于昌吉州艺术剧院来说培养艺术人才工作确实走全疆前列。无论32名新疆曲子学员,还是40名舞蹈演员,他们无疑为昌吉州乃至全疆的文艺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在进入艺术剧院大楼那一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那种浓重艺术氛围扑面而来。

三、戈壁花开别样红

刚进入艺术剧院的门厅,在电梯门前的走廊里,我看到几个女子正在练习舞蹈动作。从她们的长相和打扮上,我猜测她们是少数民族演员,这种场面对于刚入疆的我,无疑充满新鲜感。她们身材高挑,腰肢柔软,不断地摆动着腰身练习舞姿。她们应该是不久前从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返回的学生,正用无以伦比的青春装典自己的艺术人生。

那天在剧院大厅里,继康俊杰副院长为我们介绍山西“文化精准援疆”后,苏凌松副院长又为我介绍了72名学子返回新疆的情况。

“经过5年培训,这群孩子的表演水平令人惊喜。新疆昌吉州艺术剧院原本的编制有限,之前有孩子担心即使留下也没有岗位,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争取到20多个编制名额,解决了孩子们的后顾之忧。”苏副院长信心满满地说道。在他的心目中传承发展新疆曲子是剧院的头等大事,也是州党委政府侧重谋划的大事。2022年州党委政府投资4亿元新修占地10800平米的剧院综合大楼。一楼为舞蹈排练厅,二楼是戏曲排练厅,还有600平米的合成演播厅。设有声乐队、舞蹈队、戏曲队、办公室、营销部、创作室等9个队室,在编人员102人,总人数达150余人,其他食堂、住宿一应俱全。

“这样的硬件设施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这是前不久著名京剧艺术家李胜素在昌吉州艺术剧院进行调研时,站在600平米的合成演播厅发出的感慨。

硬件设施得以提升,再见印证了山西文化援疆的力度和意义,也让返回艺术剧院的新疆曲子和舞蹈表演学子能潜下心来投身于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中。2016年7月,大专班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3年学习期满,回到新疆昌吉州艺术剧院接受后两年的新疆曲子唱腔、剧目等专业训练。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资深教师时旭、靳丽敏赴新疆昌吉州艺术剧院继续教学,两年内,将《扈家庄》《滑油山》等传统剧目改编成新疆曲子戏,与当地教师合作,先后排出近20出毕业剧目。2018年7月毕业演出前夕,因新疆昌吉州艺术剧院暂无新疆曲子乐队,为配合毕业汇报剧目的顺利排演,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戏曲系打击乐教师宋毅、梁雁武、贾天园等6人匆匆赴疆支援,在10余天内完成了16个毕业考核剧目的代乐工作。7月27日,首届新疆曲子大专班在新疆昌吉州艺术剧院举行毕业典礼,演出了精心排练的10出毕业剧目,得到了晋疆两地领导、专家、家长及新疆曲子戏迷的一致好评,反响热烈。

近年来,32名学员参与了新疆曲子现代戏《金子般的心》、《天山兄弟情》、儿童剧《小蝌蚪历险记》等剧目,荣获国家艺术基金创作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推广交流资助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文艺奖”、昌吉州第七届文艺“奋飞奖”等。此外还参演了2019年昌吉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主题文艺晚会《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和昌吉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题文艺晚会《前进吧 中国共产党》。并在自治区首届文化艺术节戏曲类专业组比赛荣获多个奖项。

10年的时光,新疆曲子在每年的昌吉州春节文艺晚会和昌吉州元宵节戏曲周上大放异彩。创排演出了传统折子戏《小宴》《别窑》《水漫金山》《挂画》《杀狗劝妻》《扈家庄》等20余部作品。在2023年新疆曲子艺术节和新疆曲子汇演及戏曲骨干培训班等活动中,扎实推进戏曲普及工程,率先完成自治区政府2023年“十大惠民实事”之“新疆曲子北疆巡演”,累计行程近5000公里,为伊犁、塔城、阿勒泰和哈密四地州累计演出57余场次。

在新疆曲子高唱凯歌之时,山西委培舞蹈中专班于2023年7月全部毕业。

“这是一支基本功扎实,作风纪律严明,管理严格的队伍,代表着新疆舞蹈的未来和明天!”看过学员们的教学实践和节目表演,国家一级编剧邢时苗、原海政文工团团长高山、国家一级编导,中国铁路文工团创作室主创杨梅、著名演员佟丽娅等艺术家为舞蹈班学员竖起了大拇指。他们的辛勤学艺同时也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2018年班集体被山西省文化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山西省民族艺术教育基地”称号;2019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2022年6月舞蹈班参演了由中宣部、文旅部、新疆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大型音舞诗《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全国巡演,被评为全国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参演了中宣部重点扶持剧目舞剧《张骞》,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奖”;参演的男子集体舞《石人传说》入选全国第十四届优秀舞蹈剧目。

山西文化援疆培养的72名人才在边疆大地上处处开花,让新疆曲子和民族舞蹈在新丝绸之路上璀璨夺目。那天在艺术剧院二楼戏曲排练厅一干人等正在为某个艺术节开幕式排练京剧《水漫金山寺》。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苏凌松副院长为我们一一指认那些学子的身影。那一刻我突然又想起航班上看到的夜空中的北斗星,那一颗颗耀眼的明星组成的勺柄正直直地指向我们航行的方向……

2023年10月27日于河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