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村庄在冀东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村名叫韩黄古庄。明永乐年间,一位农家妇女带领两个姓韩的男孩,移民到这里。当时,这片盐碱地上只有一家姓杨的住在这里。后来,韩姓人家人丁兴旺,与原著居民和睦相处,拓荒治碱,打坯垒屋,形成了村庄雏形。村庄的名字由黄八疃分离成韩黄古庄。那位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妇人和那两个男孩就是我和乡邻们的祖宗。
几百年来,我的先人们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拼搏,辛苦劳作。他们与旱涝灾害抗争、与瘟疫疾病抗争,在兵荒马乱中保家卫国,演绎着一出出英勇悲壮的活剧。
1937年“七.七”事变后,于当年9月上旬,日军矶谷师团在飞机、坦克、汽艇的掩护下,水陆并进,于9月26日,我的家乡景县沦陷。当日,日本两架战机轰炸了景县县城。景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景县县委与冀南五地委的领导下,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抗日保家卫国的斗争。
韩黄古庄是一个抗日堡垒村。1937年10月,地下党联系召集分散在县内的共产党员,在我村召开了全体党员会,传达了省委“坚持地方抗战”的指示,重新明确了党的中心任务,会上产生了新的中共景县党的委员会。
本村的一位英烈叫韩化南,是我老爷爷辈的人,生于1915年,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担任景县县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景县党的队伍发展壮大,开辟了景县抗日根据地,诞生了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县抗日游击政府,建立了抗日游击区和地方抗日武装,整顿并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村级抗日政权,实现了党对抗日战争的全面领导。1943年4月,已调任冀南五地委民运部长的韩化南同志,在景县木客村一带做群众工作时被捕。他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没有暴露党的任何机密。在石门(石家庄)集中营被日寇活埋,英勇就义,时年28岁。
我的一个爷爷辈的特等功臣、革命烈士,叫韩延年。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被提升为班长。因为他个子高跑得快,人称飞毛腿,在一年多的战斗中,带领全班消灭和俘虏敌人近百名。1945年初秋,在解放衡水城战役中,他任主攻营尖刀连班长,几次拉锯战,终于在第一时间将城东南角城墙打开缺口,歼敌一个班,配合兄弟部队全歼衡水守敌。在这次战斗中,他火线入党,被提升为一排副排长兼一班班长。
1946年9月2日,韩延年率部参加定陶战役,打得英勇顽强。8日,在东明县西南的三春镇,共毙伤敌人数百人,俘敌20余人。9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在东明县东明集附近的一片玉米地里,他带领全排伏击了敌人的骡马辎重运输队,经过战斗,押运物资的几十个敌军除部分被击毙外都做了俘虏。战士们在清理战利品时,一个敌军头目拨腿就跑,韩延年飞速追去。就在与逃敌只有一步之遥,那个亡命徒反转身来扣动枪机……韩延年壮烈牺牲,时年20岁。1947年6月8日,在樊营举行的冀南军区前线部队庆功大会上,韩延年烈士被评为特等功臣。
我村的革命烈士还有韩澄波、李长全等。他们的英雄事迹感昭日月,让后辈们永远缅怀。
在解放战争后期,我村还涌现出大量的支前模范和南下干部。韩光明、韩宝森、韩福良、韩丙臣等等,这些我祖辈的英雄,辞别父母妻儿,告别家乡,踏上解放全中国的征程,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我村南下干部中,韩炳臣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英雄。他于1927年出生,小学毕业参加了儿童团,组织儿童团员宣传抗日,开展破坏日伪公路、通讯线路等抗日活动。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驻县城的日伪军出来扫荡,在韩黄古庄村东,遭到了景县县抗日武装大队的伏击而惨败,他们以“来人说明情况”为由,对疑有八路军的韩黄古庄进行报复。韩黄古庄村接到维持会的通知后,决定派韩炳臣去日伪孙村据点“说明情况”。
12月30日,他到孙村据点后,即被投进牢房。他经受住了敌人的刑讯拷打,没有暴露我党我军的任何情况。1944年1月1日,敌人将他和另外来说明情况的人押赴刑场。日军枪毙了那两个同志之后,端着枪在他身后问:“你村有八路吗?”他说:“没有!”就在他回头的瞬间开了枪。子弹从他的右耳下方打进,通过口腔从左嘴角穿出。他扑倒在地,满头是血。日军以为他已经死了,就撤回了碉堡。韩黄古庄村民韩玉贵,赶集回家遇见此事,悄悄地来到刑场,看是否有活着的人。发现他还有气,即把他抬到土车子上,推回村里,村支部书记找来了天主教堂的张之道医生给他治伤,后又派人去天津采购治伤药物。经过两个多月的医治,伤口基本痊愈,后定为三等乙级伤残,并领取了伤残证。
1945年8月,他同本村的民兵参加了解放县城的战斗。回村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长。1947年5月,调到景县第五区,任党务干事、区委委员。
1949年,韩炳臣随军南下,被分配到湖北省武昌县,先后担任区武委会主任、区组织委员、区农会主席、区长、区委书记等职,开始了一边剿匪,一边建设的艰苦卓绝的工作。后在正厅级岗位离休。
韩炳臣同志还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1981年左右,帮助村里安上了电,给父老乡亲送来了光明。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与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是子孙后代永远学习的楷模。
另外,还有一位老先生不得不特书一笔。他也是这些英雄之中我唯一熟识的人,他叫韩湘泉,生于1897年。1924年在景县龙华三高任教员,1929年任校长。1931年加入国民党。“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带领学生抵制日货。1944年10月,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毅然投入景北县第一抗日高小的筹建工作中,1945年2月任该校校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王任重是他的学生。1988年5月,王任重回景县视察工作时,曾亲自去看望他。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韩黄古庄,这个流着英雄血脉、充满红色基因的村庄,在一批建国前入党的韩海营、张福顺、韩澄海、韩庆元等老党员的带领下,砥砺前行,接续传棒,把一个盐碱土地的穷村,建设成了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村。如今的家乡,绿树掩映,鲜花盛开,黛瓦白墙的村舍整齐排列,水泥马路四通八达围绕村庄十余公里,农业耕作、交通运输、医疗教育、电商经济等全部实现了现代化。后代子孙们没有忘记,今天的生活,是祖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后辈们坚决继承他们的遗志,把国家把家乡建设得更好,更美,以慰祭他们的英灵。
村西的路边,矗立着韩化南、韩澄波烈士的墓碑,长眠着他们的英名……他们未能马革裹尸落叶归根,但,埋骨何须桑梓地,青山处处伴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