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韩瑞清的头像

韩瑞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29
分享

大运河景县段揽胜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蜿蜒流淌,孕育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记录着人类两千年的文明史。我的家乡———景县以其绚丽多姿的文脉传承和人文景观,成了中国大运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京杭大运河景县段自山东德州流入,从景县连镇乡流出,全长73.2公里,途经46个村庄,环抱景县的东部地界。作为联系南北的漕运动脉,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大运河一直航运繁忙,百舸云集、帆樯济济,促进了中国南北的文化交流融合,尤其对于宋、明、清社会的繁荣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海运、铁运、汽运的兴起,漕运逐渐衰微,大运河的航运功能才慢慢隐退。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通过,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华家口夯土险工也位列其中,并且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华家口夯土险工位于京杭大运河景县段安陵镇华家口村东。当地俗称华家口夯土坝,实际上就是华家口夯土险工。

据记载,华家口段曾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和光绪二十年(1894年)两次决口,致附近村民的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到了宣统三年(1911年),时任景州知州王为仁,组织当地民众修建了该段夯土险工大坝,此后再没有发生决堤险情。

前年深秋时节, 我曾陪同衡水市文学艺术界的艺术家们到华家口夯土坝险工采风。是时,大坝上吹过些许微风,一片片黄叶的缓缓飘落,增添了一些宁静、沧桑之感。大运河由北向南,在华家口村东侧绕了两个弯,河堤两岸,树木成林,葱茏中透出些红、黄色彩;河道内尚存一湾碧水,十几位渔民在撒网捕鱼。在齐腰身的水里,他们把渔网撒成圆圆的水圈,一个,二个,三个……蓝天与树木的倒影一次次被渔网罩住,又一次次被波浪打碎。岸上最兴奋的,当数几位摄影家,他们一会儿在岸上,一会儿到运河的斜坡,一会儿又冒着滑倒的危险绕到河道,与渔民们近距离交流,选好最佳角度,抓拍一幅又一幅运河风情图。 作家们凝视着大堤上矗立的运河河工和时任县令王为仁的塑像,陷入了沉思。他们似乎看到了历代河工挖河筑堤的热火朝天的场景,似乎听到了船工号子的豪迈与艰辛,似乎感受到了隋炀帝南巡的奢华与壮观………。我与王为仁的塑像久久对视,对这位封建社会末期的七品芝麻官充满敬意,同时,也对现实社会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运河边上的白草洼村,曾是运河码头,当年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异常繁荣。相传,秦琼、程咬金曾在此阻击隋军,至今仍遗有做战用的地道口。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运河经常断水,水运被铁路、公路运输所代替,逐渐远去了昔日的繁华。

白草洼村至今流传着“秦琼大战白草洼”的传说。隋末唐初,每至草盛水旺之时,好汉秦琼、程咬金即来白草洼扎寨放马,少则十天半月,多则月余。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蓨地农民义军首领高士达与隋将杨义臣激战,秦、程二将自白草洼出击袭隋,大战一天,不分胜负。

2016年白草洼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果不其然,离村约有一里路,就会看到果树掩映,白墙黛瓦,甚为古朴幽雅。进了村,大喇叭里播放的《运河西岸白草洼》这首由景县人作词作曲和演唱的村歌,纯朴豪放。村的中心部位,座落着“白草洼运河文化馆”,规模不大但内容丰富、史料原始而翔实。一幅幅老照片、老船桨、船锚、渔网,一件件老式农具默默诉说着小村的以往,诉说着运河里流淌过的故事。

安陵古渡,位于大运河景县段中部。明朝景州人孙博的《景州八景》中有《安陵渔唱》:“傍水人家画不成,风恬浪静不胜清。羡鱼偏有江湖意,结网浑无富贵情。一棹沧浪云淡薄,数声欸乃月分明。沙鸥汀鹭忘机事,莫怪陶朱改姓名”。

康熙四十四年(1750年)二月,康熙皇帝乘龙舟南巡时,行至景县安陵,见到沿岸风景秀美、人民安居乐业,龙心大悦,遂离舟登岸,兴之所至,赋词一阙:“大块风光,春畴一生,满目从容。桂棹初摇,舟樯始立,淑色烟笼。堤边对对宾鸿,村庄里,安平气融。乐至情深,读书意远,与古和同。”

大运河景县段的北端是一个著名的古镇———连镇。这里曾发生过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事件。公元1854年3月,太平天国林凤祥、李开芳率部北伐,到天津受阻,辗转退居景县运河两岸的连镇,安营扎寨,与清军拉锯激战年余,后李开芳率兵突围去山东搬援兵。至1855年正月,太平军弹尽粮绝,城内已到了活人吃死人的地步。正月十九日,清军突破营寨,林凤祥被俘,其余官兵皆阵亡。正月二十七日,林凤祥在北京被处剐刑,慷慨赴死。

那场战役清军的统帅是僧格林沁,他为了围困太平军而修筑了周长三十里地的土城墙。而横亘现在的遗址已经高不过半米,长不过百余米了。近些年,在这方圆十几里的地下,经常挖出火炮炮弹、铠甲、箭镞等物件;这里的村民,人人都能说出一些“长毛”战连镇的悲壮故事。前年那次采风,让我许久还沉浸在历史的烟云中,耳畔似乎鸣响着金戈铁马的厮杀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古老的大运河流淌过了漫长的岁月,见证了几多沧桑变迁,几多兴亡更替,她以其宽厚的胸怀,滋润了沿岸广袤的土地,承载着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如今,伴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的实施,景县人民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运河精神,乘势而上,奋力建设大运河,精心妆扮大运河,共同迎接这条流动千年的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复兴,让这条中华民族的文脉渊源不断,川流不息,直到地老天荒……。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