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韩瑞清的头像

韩瑞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5/29
分享

童年絮语

又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关于国际儿童节的来历,可能有些人并不是十分了解,尤其是孩子们。我觉得有必要阐述一句:国际儿童节,定于每年的6月1日。是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

当然,生在太平盛世,现在的儿童大可不必担忧自己的生存权、保障权、受教育权和抚养权了。甚至于我,虽然已年近花甲,但我的童年也基本享受了这些权利的。

可是我们的上一辈及先人们,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呢?在旧社会,除了上层社会人家的孩子们,大多数儿童的命运、境遇都是很悲惨的。

记得我上小学时的语文课本上有这么一节,叫《比童年》,全文是一首儿歌,至今记忆犹新:“爷爷七岁去讨饭,爸爸七岁去逃荒。今年我也七岁了,高高兴兴把学上”。

  就拿我的家庭来说吧,我们祖孙三代有着各自不同的童年。我的父亲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我的祖父是个封建家长式的农民,父亲从记事起,不知挨过多少次无由头的暴揍和虐待。到9岁那年,父亲才读了一年私塾,就因贫辍学了,随即拿起比自己身子还高的锄头,出没于烈日下的田间地头。从此,永远失去了上学读书的机会。时代的残酷,生活的艰辛,扼杀了他的童心,把他的童心湮没在兵荒马乱和饥荒之中。

我的母亲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她从小没娘,没上过一天学,不认识一个字。从十几岁起,就寄养在一位远房亲戚家。母亲童年的记忆里,只有贫穷、战乱、逃荒和人间的薄凉等。

我的童年时代,与父辈相比则有了天壤之别。那时,虽然国家还不是很强盛,人民生活也很贫困,基本上还达不到温饱水平,但生活已经很安定,能够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安安静静地读书了。“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已经是很幸运和幸福的一代人了。

那时我们的课程很简单,作业很少,在课堂上就能做完一天的作业。放了学,要做的第一件事儿,是背上小筐,拿上小镰刀,约上几个玩伴,跑到地里挖野菜或割青草。每个人都会带上点吃的,有红高粱饼子、红薯面窝窝头,家里条件好些的会拿上金黄的玉米面窝窝头,小伙伴们经常会交换着吃,互通有无。说是去挖野菜,其实,还是以玩儿为主,儿童的天性是泯灭不了的。我们经常扔下镰刀,去追一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或一只突然跃起,箭一般奔跑的野兔子。我们还经常在青纱帐里玩捉迷藏游戏。

那时,虽然吃的、穿的都很差,但是,我们的幸福感是一生难忘的。

那时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偶尔会有一丝丝、一团团棉絮似的白云,在我们的仰望中,一会儿像奔腾的马,一会儿像一座座山丘,惹得我们想入非非……

那时的水很清。我家门前三十米处,就是一个大池塘,四季不干。雨季时,对村庄形成半包围状。我们在池塘里学狗刨,学游泳,抓鱼摸虾,其乐无穷。坑塘边有两片很大的芦苇丛连在一起,到了“六一”时节,正是郁郁葱葱,没了头顶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整天在里面玩儿,有时演八路军抓汉奸的游戏;有时玩累了,会在芦苇荡里睡着……

再看今天,我们的孩子们,90后、00后、10后的孩子,出生于科学技术和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生活在物质文明过盛的时期。他们一生下来,就享尽人间的温暖、富足,倍受父母的呵护、疼爱,甚至溺爱。多彩的世界五光十色,丰富的物质五花八门,他们眼花缭乱,不知吃啥、穿啥、玩啥是好。电视、手机、电脑、网络游戏让一些孩子沉湎其中,如痴如醉;应试教育的重负又压得他们疲惫不堪,有的孩子因之厌食、厌学。我时常感到困惑,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呢?他们认知的幸福与快乐又是什么呢?

好了,不再絮叨了。值此“六一”儿童节之际,我衷心地祝愿我的孩子和所有的孩子们拥有真正的幸福、快乐,健康地成长。“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孩子们,你们一定继承好民族优良传统,自强、自立,接好国家和家族的班。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更是家庭的未来与希望,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祝孩子们“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