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千秋的头像

千秋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7/10
分享

听母亲讲述红军的故事

夏日炎炎,忽降暴雨,千年古镇土城石板街也被雨水冲刷得愈发洁净。天气转凉,我陪同母亲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闲聊。母亲谈到前两天《贵州日报》记者赵栓到土城采访,要她讲红军长征期间在土城的故事,她可讲了不少哩。随口也给我讲了几段。我越听越有兴趣,听完之后也随笔记之。

母亲于民国(农历甲子年)一九二四年正月十九出生在原赤水县(今习水县)土城镇文昌宫左侧一个贫苦的家庭。住房前边有一道拦山沟,房前屋荒坡上长满荆棘、杂草丛生,也生长一些耐旱的枣子树。邻有莫家、聂家、江家、张家四户。外公名张安全,外婆随夫姓称张唐氏。双老膝下三个子女,哥哥张帮超,姐姐张帮惠,母亲因年纪最小,人们很少呼张帮珍,习惯称张幺孃。外公外婆靠多年辛劳积蓄,曾开办一小作坊“张氏酱园”,手工生产豆油、麸醋、麦酱、豆办酱销售本地乡邻,以维持全家生计。

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四日,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先头部队攻占土城,国民党军侯之担部闻风而逃。土城街上家家户户挂上红旗,到处贴满红军的标语,人们奔走相告,三五成群听红军宣传员讲演。母亲当时是十一岁的小姑娘,外婆不放心母亲上街看热闹,上锁关在房间内,母亲又哭又闹,拼命的用脚踢门并倒在地上打滚。外婆无可奈何,只好放任。母亲冲出家门直奔近处文昌宫庙前院坝看红军宣传队演出《打倒罗义肃》活报剧。演出结束后,红军按登记的花名册逐一分发地主恶霸的浮财给贫苦人,亲眼看到所熟悉的少年李永兴(银匠铺学徒)分得一对绣花枕头、一面铜制大圆镜、一副门帘和一件蓝布长衫。

好奇的母亲从文昌宫出来,经过高石坎到大庙一段街,目赌一些小伙子排长队在红军总政治部报名当红军。接着朝半坡头沿石梯下在“土城盐号”门口,看见不少红军战士打开盐仓,用盐铲、盐梭标戳开竹编盐包篓,用木瓢、撮箕将“锅巴盐”分给船帮拉木船的纤夫、马帮赶驮马的马夫、背盐巴的脚夫及穷苦群众。开仓分盐解决了贫苦人长期吃淡食的状况。

我的舅舅张帮超比母亲年长五岁,当时已是十六岁的大小伙儿。因上过小学,有些文化,加之从小脑壳灵活,接受能力强,为人处事仗义,可算娃儿头头。红军在土城短暂期间,他和哥弟们搭木梯、提石灰桶帮助红军写标语,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散发传单、带路、借物等。红军一渡赤水河时,舅舅背着家人给红军带路,从土城河对岸罗染坝出发,经瓮溪沟抵古蔺县境桂花场。隔几天突然出现在家门口,家人七上八下的心才稳住。外婆说大毛胆子大,将来有出息就好。不料他连日风餐露宿,身染风寒,忧忧闷闷地离开人世。但红军赠送舅舅的两块大洋(银元)分别铸有孙中山头像和袁世凯头像的这一珍贵遗物至今还保存,是永远的纪念。

在土城青杠坡战斗中腿部负伤不能行走的红军战士何木林,当地贫苦农民赵原洲将他背回家中掩护治疗。经数月疗养,待敌军全部撤走后,才送到土城安家居住。在土城青杠坡战斗中肩部锁骨受伤的红军战士黄万先不能随军行动,躺在儒维乡高坪店子上大路旁,用稻草掩着身体。贫苦农民张安先见状将其背回家中,伪联防主任袁绍云知道后带领几个团丁来到张家,硬要将黄万先杀害。在张安先和周围闻讯赶来的穷苦人坚决不答应,极力保护情况下,袁绍云只好将他的衣物搜尽,无奈地溜走了。张安先拿出衣服给他穿上,并和几个贫苦农民连夜抬到后山一里多远的小树林里一所古生基墓洞中隐藏,后又转到醒民唐朝坝亲戚袁树安家。袁以三块银元请草药太医杨树云,用白酒喷洒伤口消肿,并调制草药敷治近半年。两年后,张送给黄万先路费让他返乡。

在红军一渡赤水河时身染重病的红军战士胡国彬,躺在土城浑溪口黄桷树下呻吟,贫苦农民赵银安、钱贵和二人看见后,迅速将他背到船上,并脱下长衫盖好,运到赵银安家中,先藏在窑洞里,后又藏在家里的稻草中,直到病愈后,又送给路费,离开赵家到太平渡安家居住。  

曾经听街坊邻居的亲戚袁明藻讲,激烈的青杠坡战斗结束后,他从老家枫村坝赶回土城帮工路经永安寺到石高嘴一带,看见山上、路边、沟底血痕斑斑,低洼处血流满地,血腥味刺鼻。敌母亲双方伤亡很大,有枪炮打死的,有大刀砍死的,有刺刀刺死的,凄惨得很。战斗阵亡的红军,都是赵永华、赵文彬等当地劳苦大众自发地组织起来集中掩埋英烈忠骨。姻亲段世珍老人谈过,在隆兴“三锅庄”战斗阵亡的红军,在大坳口一环的是流水岩的穷苦人曾兴和、曾山和、曾贵和、张开珍等集中掩埋;在金狮台、台梢坝一带的是附近的穷苦人掩埋。当地村民倪幺娘在山王庙发现一位半死不活衣裤被脱光的红军伤兵,她看着可怜,马上割些茅草给伤兵编了一条草裙遮盖在身上,事后送水去看望时,红军伤兵已经死亡,她立即将他掩埋。

中央红军奉命一渡赤水前夕,土城人民群众自发挑来竹篓赤水原浆、古滋宋窖,慰劳红军指战员。居住浑溪口河嘴上常年摆渡船工袁绍华,在红军奉命一渡赤水河时,不停地往返摆渡送一批批红军过河。许多不知姓名的群众主动捐献门板、木料、竹竿、棕绳、纤绳、木船为部队搭建浮桥,使红军顺利西渡赤水河。

七十年代,时任江西省军区司令员、红军长征时期毛主席的警卫员陈昌奉奉命重走长征路莅临土城,在习水县委原常委、副县长张德明和习水县委原常委,土城区委书记何先辉陪同下指认了毛主席是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六日到达土城,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罗瑞卿主动将位于土城镇中街爱华绸缎铺后面(习惯称“火烧坝”)的伪镇长戴子钦的三合院住房正门进去左边厢房让与毛主席居住。旧房虽拆毁,但崖壁上的洞穴,栏山砖墙及排水沟依然存在是最好见证。

遗憾的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在原地基础上新修土城卫生院中医门诊部,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后新修职工宿舍。从那时候起,母亲父亲是双职工才安排在毛主席曾居住过的地方。前几年打造千年土城古镇,推介红色旅游时方才迁出。

母亲很幸运,托毛主席老人家的福,平平安安在这块“风水宝地”居住近六十年。父亲活了88岁仙逝,母亲已奔九十,“四世同堂”皆大欢喜。

赤水育才学校中学高级教师莫予勋高看了母亲,抬举了母亲,在鲐背之年,馈赠一首诗《月皓风清》赞曰:

历经磨难更坚强,济困扶危热心肠。

街道为民诚服务,药房尽职救灾殃。

红军故事长传播,革命精神大发扬。

松柏常青人不老,百龄犹自颂康昂。

感恩载德屡春秋,累世知交共运筹。

患难扶持高品格,炎凉鄙弃胆肝留。

人间自有真情贵,世道幸存良善俦。

寄语儿孙牢记忆,山高水长赋歌讴!

母亲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解放后曾任土城镇四段农协会妇女主任、街道选区主任、人大代表,土城医院领导班子成员由于身居特殊的环境,义不容辞地当上红军精神的传播者,四渡赤水的宣讲者,红色旅游义务服务者。凡到土城参观一九三五年一月毛主席住地各级领导和外地游人,母亲都热忱欢迎,情不自禁和他(她)们讲述母亲所知所见的红军故事(已收编《红军长征在赤水》一书)或几句当年红军所唱的歌词:“红军纪律最严明,一切行动听命令,不能胡乱混;没收缴获要归公,买卖要公平,说话要和气,不许打人和骂人;宿营出发前样样要记清,上门板、捆铺草、房屋扫干净,借物要归还,损坏要赔钱;解便上茅厕,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虏身,革命纪律个个要牢记。”有时还念顺口溜“突破重围说长征,四渡赤水土城先。彪炳千秋照日月,浩然长城满乾坤。”

通过母亲的回忆留存的照片,在她的住地接待会见过的党政军领导和开国元勋后代有:

197412  陈昌奉  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司令员

19769       朱德元帅之女

19939       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将军

20055       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将军、毛泽东主席之儿媳

20067   毛新宇  时任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室主任,毛泽东主席之孙儿

20075        毛泽东主席之女

20077   张海阳   时任成都军区政委

20005   吴官正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母亲一生中接待会见前来参观的省(部)、市(地)、县党政军领导及前来采访的新闻媒体记者、影视界文化人和友好人士颇多,母亲记不准、说不清、道不明,就不赘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