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贝寿光的头像

加贝寿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0/15
分享

山外侃山

我的家乡没有山,因此自幼对山没有任何感性认识。成年后当兵,驻在海岛上,出门便爬山,那山不高不奇,少树少水,除了行路不方便,没给我留下其他印象,更别说有什么好印象了。后来随渔船出海深人生活,经普陀山旁也没有登岛,总认为反正不过是海里冒出的一大堆石头罢了。回县后,被当时任县创作组长的陆文夫先生笑骂了 一通:“小赤佬” ,你错失良机了,李白“一生好人名山游”,文人怎可以不爱山呢!

从此,我便留意登山了。可惜条件所限,登山的机会极少,所登名山更是不多。但即便如此,山还是在我眼里活了起来,在我心中扎下根来。耳畔常闻一种山鸣谷应的声音:来吧,来吧,你的魂灵在大山里!

我果真把自己的魂遗在大山里了么?说不清。总之,我已经忘不了所有到过的山,还盼望着去所有没有去过的山!尽管这种盼望是不可企及的奢望,但有望总比无望强啊!

我对山的第一印象是稳重,“稳如泰山”、“重于泰山”、“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些名句在我的头脑里先人为主,因此,我攀登的第一座名山是泰山。站在南天门前、未了轩下,远眺齐鲁大地,黄河像根黄绸带缥缥缈缈地游动。人夜,天乌漆墨黑,如一口大锅倒扣下来,漫步天街,满耳尽是松涛声。黎明,到拱北石下,看旭日在云海中浮光耀金,一片辉煌。我觉得,泰山像一位稳健而又慈祥的老人,敞开自己宽厚的胸怀,拥抱每一个游子。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也有诗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好像泰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山,其实不对。泰山的主峰玉皇顶海拔才不过1524米,不用拿它与珠穆朗玛峰比了,即使和恒山、华山、黄山、峨眉山比,它也是个“小个子”。但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尊崇泰山?是泰山的气质、品德为人类树立了榜样。这就和看人一个道理,人们尊重某个人,是因为这个人的气质和品德有可尊重之处,而不是因他的身材高矮胖瘦去取舍。

那么,是不是天下所有的山都是以稳重赢得人们的尊崇呢?不是的。你看武陵源的那些山,一座座山头都是陡峭如刀削斧斫过一般。这里有奇峰三千,峰峰拔地而起,有的上锐下削,有的上下一般粗细,有的甚至头大尾小,像从天上倒插下来似的。你再看云南的石林,怎么就从平地里长出一大片石质的刀枪剑戟,笔直地刺向天空?这些山,如同一批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裸露着四肢健壮的筋骨向世人宣告,这才是阳刚之美!

雄奇而赤棵的山让人惊叹 使人敬畏,甚至有点敬而远之,欣赏一下可以,长期住下与之为伍则不敢。

真正让人流连忘返的是桂林一带的山,这里的山全都披锦叠彩,满目青葱。山形尽管怪异,但很少刀砍斧斫的痕迹,群山的走势颇似一班仙女在跳着柔姿舞,缓起缓伏,轻松舒展。漓江在群山脚下汨汨流淌,更使得两岸的青山充满了灵秀之气,如同十万秀女在碧水旁濯足沐发,洗出了滋润,洗出了青春,一个个骄傲地挺起了丰满的胸,展示着女性的形体之美。

世上还有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山,四周围一马平川,甚至一片汪洋,它也能冒出一座山来,人们叫它孤山。虚无缥缈地,还能突现出幽灵般的一片山来,人们称之为“仙山”。这就和人一样,要有个性,才有影响,过于平常,别人很难记住他。然而,我也到过一些极平常极无奇的荒山秃岭,在那里,树木花草几乎尽绝,有的只是丑陋的石块和被风化的砂粒。但你别小瞧这些东西,开凿一下,拿它们去砌墙、筑路,坚固实用得很。这也像平头百姓,芸芸众生,虽然貌不惊人,才不出众,却是这世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没有山的世界是平淡的,平淡的生活会令人沮丧。人们有千条万条理由乐山、爱山,突出表现在游山,然而奇怪的是,那么多“好入名山游”的人,却极少有肯在名山留的,为什么?山里贫穷山里苦啊!古人之所以自动(不是自愿)遁人深山,多是因为失意了,就说自己“看破红尘”,想找个精神解脱之地,就避到深山里,或青灯黄卷念念经文,或结庐采菊写写文章。而一旦得意,还是希望出山的,即便像李白这样的一代诗仙,也是埋怨着“白日不照吾精诚”,才高谈什么“一生好人名山游”的,当他被皇帝召见,马上就忘记了名山之美,为体态丰腴的贵妃写赞美诗还嫌不够,自己还要吟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可见,人生得意比之游历名山大川,毕竟对他更有吸引力!

到了当代,城市的灯红酒绿不知要胜李白那年代多少倍了,人们即使不为功名所累,也不愿到深山去守那份冷清。当年有一批热血青年下放到西双版纳,被迫的和主动的都曾信誓旦旦要扎根边疆一辈子,有的已在那儿结婚生子。但一听说政策允许回城,马上就“漫卷‘宝书’喜欲狂”,“青春作伴好还乡”,连奔带跑地回到城里去了。即便回城住亭子间、“鸽子笼”,他也不留恋热带雨林的旖旎风光、不留恋穿筒裙的美丽姑娘、不留恋那安逸宽敞的吊脚楼房!甚至连亲生的骨肉也无暇顾及,为后来那部叫《孽债》的书和电视剧留下了创作素材。

观念!是人的观念在起作用,观念这东西,是比大山更顽固不化的幽灵。

说山里穷,就把山里人家搬迁出来。20世纪80年代,政府曾出钱为一批山里人盖了房,铺好路,通上水和电,这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么?可他们不领这个情,一有机会自己又搬回山里去,宁可守穷,贱土难离呀!

让山里人出山和让城里人进山同样困难,怪不怪?

不怪,还是观念这东西在作怪!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希望人生稳如泰山、安如泰山,安安稳稳一辈子,顶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的传统观念也开始发生动摇和变化。比如三峡工程带来的人口大迁徙,工作进展就十分顺利。城里人纷纷进山,山里人也纷纷进城。

于是,大山开始走向真正意义上的风景线,而不再是离不开的那方“贱土”。

观念如山,山不如观念。山变了,人的观念不一定变。观念变了,山却一定会变。而今,公路、铁路、航线正在往山区延伸,更有那看不见的电波,铺就了宽广无边的信息高速通道,正在把山里山外联在一块一览无余的小小屏幕上。

这时的山外人,才会真正向往山里,因为这时的山里,已经可以真正了解山外的世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