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谷流的头像

谷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24
分享

居延海边

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一路远行到来到此地,在居延海边羽化成仙。

长长的栈桥伸向湖面,在湛蓝的湖面和深邃的蓝天相接处,老子骑着青牛在碧波荡漾间流连。他回过头,他的脚下是相隔数千年、远道而来的游客,他的眼前是每日相伴、在空中飞舞的精灵。

而这些浑身有着洁白羽毛的精灵,就是这蒙古高原上、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居延海边的红嘴海鸥。

放眼望去:碧蓝如幕、晴空明净的天空下面,是望不到边被它染蓝了的湖面,在这湖天一色的世界里,无数的白色精灵在空中飞舞。它们有的急如飞箭,刚在天边,转眼便到了眼前;有的蹁跹起舞,时而伸直双脚、空中翻滚,时而引颈往上、拍打翅膀;它们有的高傲在上,展翅蓝天,飞向远方,在蓝色的画幕上留下一道白色的划痕;有的又像顽皮的孩子,才惊溅了湖面的水珠,又去惹恼风中的芦花。

栈桥下面,碧蓝的湖面画出海鸥白色矫捷的身影,它们时而舒缓着宽大的翅膀、划过湖面,时而收束双翅、扎入水中、惊飞了水面上的黑色野鸭。

栈桥的桥面、身边的栏杆,一群群,一只只,那可爱的白色海鸥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们有的引吭高歌、自娱自乐。有的搔首弄姿、自顾自怜,它们有的如闲庭信步、步履轻盈,有的像陷入沉思、旁若无人。

而我们与这白色的精灵有了更亲密的接触,它们并不惧怕身边的游人,身边的游客给了它们热情而友善,它给身边的游客带来了惬意而快乐,它落在给它喂食的游人的肩膀上,它把美丽与和谐永远留在了游客的镜头里。

谁家的顽童跑过栈道,惊飞了休憩的海鸥,海鸥轻舒洁白的双翅,转而落入了湖畔的芦苇丛中。

湖滨芦苇密生,将入深秋,芦花飞舞,宛若柳絮。

蜿蜒曲折的栈道一端连接着沙漠,一端在芦苇丛中蛇行,沿着栈道走了数百米,栈道的前方依旧是密密的芦苇,依旧看不到它的尽头。

高高的芦苇生长在栈道两旁,阳光把它的身影画在栈道的木板上,修直挺拔的芦苇,就像士兵一样守卫着这宽广的居延海,太阳的光芒穿过芦苇,给游人带来了温暖。

一只水鸟被行人惊起,飞向湖面远处,拍打的翅膀让让湖面闪起鳞波,微波从湖面而来,涌上湖边的芦苇荡,风随着波浪而起,惊醒了游客身边的芦苇,耳边是芦苇丛的“哗哗”声响,眼前的芦苇在风中婆娑起舞,芦枝摆动,芦花飞过,拂过眉梢,模糊了眼前的阳光。

站在栈道的桥上,芦苇在风中摆动,修长的身子在向身边的游客致敬,又像是轻舒长袖、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金黄的芦苇丛延伸上远方,阳光下,无边的洁白芦花一直铺到天际,竟不知它的尽头。而在另一边,芦苇与碧蓝的湖面相接,就在芦花的尽头,一艘游船惊飞了湖面的海鸥,落入芦花丛中,终不再见。

风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湖面渐渐平静,芦苇也不再摆动自己纤细的身子,而此时洁白的芦花,仿佛染上了红晕,才发现,太阳西斜,夕阳给身边的世界带来了一片宁静。

在这秋日的宁静里,我们听到了一个冬天雪地里不屈的故事:两千多年前,大汉的使者苏武来到了塞北,匈奴扣留了苏武,让他在北海牧羊,苏武历尽艰辛、在持节牧羊的十九年后,方得益于鸿雁传书,返回长安。苏武牧羊的北海,一说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一说在今甘肃白亭海,而在居延海边,也有这感人的传说。

历史上的居延海,由东、西、北三个湖泊组成,居延海的湖面因黑河的改道而时有变动,那时的居延海水量充足,湖畔是美丽的草原,有着肥沃的土地,丰美的水草,是我国最早的农垦区之一。

居延海是一个奇特的游移湖,它的位置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时大时小, 居延是西夏语,为“流动的沙漠”之意。

上世纪六十年代,居延海彻底干涸,广袤的居延绿洲全部沙化,大片胡杨林枯死。

“风起额济纳,沙落北京城。”

人们开始了与沙漠斗争。

今天的居延海又成为了水天泽国,清澈的祁连山雪水,不远千里而来,流经荒凉的大漠无人区,让我们在这黄沙深处,又一次拥抱了这蓝色明珠。保护好居延海,保护好这湖上的精灵,眼前的美丽才会成为永恒,我们的世界才不会有遗憾。

不远处的北面,是与蒙古共和国接壤的国门——策克口岸。湖的南岸,在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浩瀚无边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有一片绿洲,绿洲中间有一座小城——额济纳。

我们就在回额济纳的路上。

夕阳深处:

落霞与海鸥齐飞,秋水共芦花一色。

多么美丽的画面,让人久久回头,不舍离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