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悠悠岁月古,
旌旗猎猎铁甲寒。
春风识得书生意,
玉门关外杨柳新。”
蝉不知雪,夏虫不可以语冰。
我少居湖湘,成年后,曾客居南粤、齐鲁数年,最近十余年,则定居于西蜀。所到之处,大多是江南、中原、西南一带,很少见过这几天以来所经过的如此宽广平整、人烟稀少的地域。眼前的一幕就是这样,我们已在公路上疾驰了数十分钟,前方笔直的公路和它两边的戈壁还在无限地延伸向远方,直到灰蒙蒙的天际尽头。竟是:不到大西北,不敢言地大啊。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内地的秋,是色有七彩、香飘城乡的收获季节,而此时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眼里,没有车辆,没有村落,没有树木,没有生命。头顶是蓝天,地上是砂砾,身前身后一片混沌,天地之间只有我们自己。
远处的戈壁滩上有一巨石,巨石上世界遗产的标志下刻着“玉门关遗址”五个大字。
大汉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戈壁深处有一小片绿洲,杨树和沙榆的中间就是玉门关的遗址——小方盘城。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设立于公元前2—3世纪时期、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代时期为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我们眼前的遗址位于祁连山西端,疏勒河南岸的小方盘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自有玉门关,大汉王朝便有了它的鼎盛辉煌,无论是军事、外交,还是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玉门关见证了那个不朽盛世。赵破奴征车师、破楼兰;窦固攻匈奴、战西域,均师出玉门关。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共通有无,俱经玉门关和它南面的阳关。东汉年间,恢复了因王莽篡位而关闭的玉门关,改为玉门都尉所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两晋南北朝战争频繁,丝绸之路呈现衰颓迹象,玉门关少有问津。隋唐时期,开通了晋昌(今安西县)至伊吾(今哈密市)通往西域的大道,玉门关迁至今安西县双塔堡附近。从此,建关将近千年的玉门关日渐衰败,城墙坍塌,路无人迹,终于沦为一堆废墟,湮没在茫茫大漠。
“将军新拥节旄閒,紫塞云浮豹尾班。
白首边城休怅望,马蹄未出玉门关。”
北宋时期,其西部边界从未越过关中,到了南宋,其疆域基本在长江以南。有宋一代,玉门关是武士心中的一个传说,是文人诗词里的伤怀感叹。
“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1876年(清光绪二年),左宗棠带着湖湘子弟兵开始了收复新疆之战,大军过去,马道两侧,遍植左公柳,从此,春风遍及,玉门关外,敦煌以西,又归中华版图。
历史上,玉门关在远离中原王朝的遥远西方,在大漠深处,那里没有肥沃的土地、没有热闹繁华的城市、没有宁静的乡村,那里只有一望无际的荒漠、坚固的关隘、冰冷的铁甲、粗犷的号角。
就在诗人吟唱伤怀的地方,就在我们的眼前,就在这里,有多少热血男儿马革裹尸、血溅沙场?又有多少边关将士告别妻儿、魂断他乡?
白云无语,北风呜咽,历史不仅仅是一张布满墨迹的纸,也有那从未干涸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