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谷流的头像

谷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03
分享

峨眉山之旅

说起四川,你会神往九寨沟的童话天堂,但更多的记忆里,一定是峨眉山的传说。

而此时,我就在传说中的峨眉山,在秀甲天下瀑布前的峨眉山下迎宾广场。

广场上的迎宾亭金碧辉煌,上面的“峨眉山”三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走过迎宾亭,前面路边的红石上刻着:

“峨眉者,山之领袖”

“普贤者,佛之长子”

一路走过去,红石雕刻的是佛教里面的故事。

太阳光时不时透过云层从密密的树枝缝隙中洒下金光,郁郁葱葱的树林下石板路仍然有些湿滑,道路的下面一湾溪水从深谷中流出蜿蜒地流向谷底,两只不知名的鸟儿在溪水中梳弄着自己漂亮的羽毛,古寺的钟声惊飞了鸟儿唤醒了拜佛的游客。

前面就是布金林。

峨眉山的布金林是国内外佛教胜地中唯一的一片布金林,系清代僧人寂玩和尚依《大乘经》一字一株植树成林,共计十余万余株。现在已是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林内佛气氤氲,弥漫山林寺周。置身其间,烦躁尽去,心生清凉。

穿过二重飞檐的“布金林”牌坊,拾级而上,前面就是就是伏虎寺。伏虎寺在晋时为一小庙,历代多有重建,寺庙地址未变。清顺治年间,贯之和尚率弟子可闻大师重建寺院,历时二十余载始成,名“虎溪禅林”,亦称伏虎寺,为全山最大寺庙之一。寺内大雄宝殿左侧,有华严铜塔亭,亭内有明代铸造的紫铜华严宝塔,塔高5.8米,共14层,塔身铸有4700余尊小佛像,塔体内外镌刻着《华严经》文。华严宝塔以其时代久远、体形高大和铸造精良而居中国铜塔之最。伏虎寺四周柏木森森,寺院的屋顶却终年无败叶堆积。于是,清康熙皇帝赐伏虎寺“离垢园”三字,为佛教圣地远离尘垢之意。

沿伏虎寺下石板路返回到柏油公路上,再向西行数百米,便是报国寺。

报国寺是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峨眉山众多寺院中最大的庙宇。康熙皇帝取佛经“四恩四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悬于山门,沿用至今。报国寺前数十株楠木参天而立,环护寺周。寺院红墙灰瓦、层层叠叠,每个院落飞檐陡壁、各有不同。庙内游人接踵、香烟缭绕,禅钟悠长、仙乐飘飘,佛声绕梁、宛如天籁。

报国寺前驱车13公里左右就到了万年寺。

万年寺是四川峨嵋山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为峨嵋山八大寺庙之一,也是全国重点寺院之一。相传为汉代采药老人蒲公礼佛处。东晋创建时名普贤寺,后经多次重建另名。明万历年间重修,神宗赐额“圣寿万年寺”,寺名沿称至今。寺中碑刻众多,最著名的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的“第一山碑”。

相对于寺庙内的建筑和碑刻,我更着眼于山门前的一副对联:

“是谁将眼孔放开,看得穿大千世界

到此要脚跟站定,方许入不二法门”

走出万年寺,日已夕暮;山寺鼓声响起,游人渐稀。

一路佛门拜谒,途有见闻:燃香叩拜之人不断、礼佛诵经之声不绝;峨眉山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其誉不虚也。

驱车赶到零公里山门处时,已是暮色苍茫、华灯初上。

我们入住的农家客栈在公路上方数十米的山谷,数十株修竹掩映住来时的道路,院子前面几垅菜地正值叶绿果黄,院落大门边两株三角梅开得正艳。房子的后面是延伸到山顶的茶叶林,夜幕已悄悄地从不远处的林间掩来;晚风拂面,带来这一山茶叶的清香。深深地呼吸后回味这湿润的芬芳,店主在楼下已准备好了丰富的晚餐。

夜渐深,本来寂静的夜突然起了风,山风越来越大,透过纱窗吹动了窗帘。不一会,竟然下起了雨,雨点打在窗下的芭蕉叶上越来越响,由最初的缓敲木鱼到后来的珠落玉盘。

“芭蕉叶上无愁雨,只是听时人断肠。”

我是一个喜欢雨的人,也是一个喜欢听雨的人。静夜听雨,涤净心灵、空明神思;静夜听雨,淡忘得失、舍却欲求;静夜听雨,远离尘世、自在江湖。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侠肝义胆是江湖、快意恩仇是江湖;刀光剑影是江湖、巧舌如簧是江湖;飞花红袖舞是江湖、大雪满弓刀是江湖。

我的江湖是挥笔天下、自在远方。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江湖:天下武功、少林为尊;出其左右、唯有武当。

峨眉派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峨眉武术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倏忽神奇、变化万方。我们从金庸先生的笔下能读到峨眉派的经久不衰、峨眉武功的出神入化、峨眉传人的巾帼红颜。遗憾的是:今天的峨眉派武术和峨眉茶道,没能在峨眉山设立起宗源观瞻之地,已经在岁月的长河中没落。

夜更深,不知什么时候,雨已停了。

雷洞坪到接引殿有两公里长的石板路。

树叶上还有昨夜的水珠,阳光透过树林照射在路面上,游人很多,路面不再湿滑。行约数百米,道路的右边是一长廊,道路的左边是一深不见底的悬崖。

“猴子,有猴子……”

身前的一个红衣女子在喊,大家循着她的手势向上望去:一只猕猴坐在长廊的飞檐上驻足远望,在它的身边不远处,长廊的屋脊上还有两只猴子争相奔跑。

前面的游人停住了脚步,道路左边悬崖处的石柱上停着数只猕猴,游客们争相拿出袋里的食物伸手去喂。一只较大的猕猴蹲在游客的手臂上,斯文地伸手拿起坚果塞进嘴里。另外两只较小的猕猴飞快地跳到游客群中,敏捷地抢夺游客手中的袋子,其中一只抢走了一个十来岁小姑娘手上的一瓶饮料,小姑娘被惊吓得哭了起来。而就在雾气迷蒙的悬崖峭壁处,一些猴子停在树枝上观望,一些猴子犹如闲庭信步、经悬崖凸起的石头上窜了过来。

“不能去逗它们,会攻击你们的。”

游客们在路人的友善提醒中边说边笑地朝前面走去。

峨眉山登顶索道是由海拔1540米的接引殿直达海拔3048米的卧云庵。

山顶上的温度比山底下要低几度,有些游客租借了衣服,虽觉脖子上有一股寒意,但我选择了轻装出行,我知道:前面的两小时步行会让这些大衣成为累赘。

下了索道,从卧云庵出来数百米有一观景平台。

天空湛蓝如洗,晴空云淡如纱。

俯首四野、群山称臣,白云如纱、漫掩天际,又若轻絮、环绕群峰。朝西南方向远眺:逶迤群山的远去有一大山,山峰就像被刀削去一样,平坦得像一巨大磨刀石,此山是全国最大的森林公园、海拔2800多米的瓦屋山。再远处,天际屹立着一座皑皑雪山,冰峰犹如利刃、直插云天,这就是传说中的蜀山之王、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

遗憾的是:我的相机没能把眼前看到的完全记录下来,我当然还会再次来峨眉山,但能清晰地看到犹如嵌在天空上的蜀山之王恐怕是很难了。

收回恋恋不舍的目光,回过头来,穿过刺眼的阳光,眼前的树顶上露出了金佛的顶部。前行数十米,又宽又高的石阶上挤满了游客。石阶的一侧大白象的背上背着佛教的法器玉如意,在佛教白象表示菩萨心地清静,修行勇猛稳健,白象背如意是吉祥如意的意思。石阶的另一侧大白象背上背的是佛教的法器法轮,在佛教,法轮有生死轮回的涵意。

一路上行,高大的佛像就在头顶,耀眼的光晕让佛像更显庄重,游人仰望,即有敬仰拜谒之心。

石阶的尽头豁然开朗,华藏寺前宽阔的广场上游人熙攘,广场的中央矗立的巨大佛像就是十方普贤金像。

四尊大象背上的十方普贤菩萨金像在阳光下浑身透着金光,菩萨顶上的圆满宝柱直插万里碧空。

十方普贤菩萨金像通高48米,重达600多吨,,像身高四十二米,宝座底座直径二十一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贤像。

峨眉之巅、宝座底下、莲花台前,才觉自己是那么的卑微和渺小;佛光普照、法身庄严、渡劫众生,方外俗子噤声肃面顿生虔诚;双手合十、绕佛三圈、连声诵佛,且做今夕法座弟子求得一生平安康健。

留恋许久,方朝后山走去。

过了金刚嘴,数块巨石突兀而起,一边是羊肠小径、难以立足,一边是万丈悬崖、深不见底,这就是舍身崖了。

舍身崖原名摄身崖。因为此处是佛光观赏的极佳之地,佛光熠熠生辉,摄观赏者于光影中,故名摄身崖。后来,前来此处轻生跳崖事件频发,才有了舍身崖这个叫法。

天高云淡、风和日丽,上有佛光万道、下有鸟语花香;相对于生命而言,情殇与挫折又算得了什么?面前这万仞绝壁都敢去跳,人生还有什么不能面对?

回头是岸,阿弥陀佛!

沿华藏寺侧的石阶上行,就到了金顶上的最高处、海拔3077米的金殿。

金殿通体皆用铜件焊成。屋顶檐瓦馏金,在阳光映照之下,金碧辉煌,故名金顶。

伫立金殿台上,倚栏远眺:雪白的云团像海浪一样层层叠叠,拥挤的白云之上,是海拔3099米的峨眉最高峰万佛顶;山风渐起,云烟缥缈间、远峰楼阁时隐时现在云雾之中,使人感到虽是人间、却如仙境。而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海,有时像给山腰系上龙飞鱼游的蓝田玉带,有时又像给群山穿上风姿绰约的洁白羽衣。那些笼罩在山顶的云雾,有时像给巍峨的山顶戴上白色的绒帽。有时又像是给娇羞的山峰披上朦胧的面纱。

时间随着这峨眉山的云海流去,我们也该下山了。

下山途中,我们遇到了十数个背竹篓的人。他们把竹篓靠在路旁石墩上,站在那儿喘着粗气、稍作歇息。走近了才发现,背篓里面装着的是水泥和沙石,稍作交谈,得知他们是从山下攀爬上来的,要把这些水泥沙石送到金顶上使用。不敢交谈太久、怕影响他们的休息。突然想起今天上山时,在雷洞坪到接引寺的路上见到的坐在滑竿上的年轻人,不由一声长叹。

回首仰望:山巅上的金顶在太阳光下金光闪闪、倚天而立;十方普贤菩萨在云端深处俯瞰红尘、普度众生。

记起峨眉山洪椿坪弥勒殿的一副楹联:

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