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克敏
徒步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县城唯一的一所中学--太平中学读书。初次离开母亲的我,来到县城,不但没有新鲜感,反而更加思乡,想念母亲。上课也无心思,天天盼着国庆节的到来。因为国庆要放三天假,我们就可以回家见到我日思夜想的母亲了。
好不容易捱到了九月三十日,老师宣布今晚不用上自习课了,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
那时的太平,是一个县政府刚从仙源搬迁过来的新建的小县城。只有一个小小的汽车站,车子也少得可怜。而且车子只到秧溪河,还要走二十几里地才可以到家。交通真是不方便。车子是老式的车,在沙土公路上轰轰地哼着,就像老牛拖破车。
吃过晚饭,我们几个永丰、新华、秧溪的同学约在一起,决定徒步回家。
那一晚我们好高兴!
说走就走, 我们一路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已是国庆之日的凌晨两点。来到了秧溪河的华垅渡口。
过渡
渡口上停着一只乌篷船,正是凌晨两点人们最好睡的时刻。船老大在我们一行人来到渡口的时候,也许就听到了我们说笑的声音,船舱里亮起了煤油灯。
摆渡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姓谷,常年的在水上漂泊,用力地撑篙抽篙,使得他的背脊明显地驼了,加上他满脸的络腮胡须,更显得苍老。他没有拒绝我们摆渡的请求,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你们这些小鬼也不睡觉,急着回家有什么好吃的呀!家哪里还跑了啊!”说完就抽起插在水里的竹篙,把我们送到了对岸的谢家村。
在谢家村同学家睡到九点,吃了早饭,又步行二十里,中午时分,才到岭下故乡。从昨晚六点从太平开始徒步,到家共用了十八个小时。减去在同学家睡觉的时间,在路上共用了十二个小时。不过,我还是比汽车快,此时,汽车站的班车还没有发车呢!
挤车
俗话说,隔山容易隔水难。陈村水库蓄水后,水库北岸的我们,到太平城里来办事或购物、或上医院就医,反而更加麻烦了。半夜就要起床,匆匆的赶到湖边候渡船。那船有时间规定的,一天两班。人只有等船,而船是不等人的。过了渡,马上就要上码头,等待着班车的到来。永丰、新华、新丰,还有码头附近的乘客,黑压压的一大片,翘首望着太平方向来的班车,有些人做好了百米冲刺的准备。车子一到,还没有停稳,那些跑得快的年轻人就上了车,甚至有人从窗子里钻了进去。占了坐位,心安理得。挤不上的妇女、老人、小孩子只好靠运气,能在车上站着就不错了,反正到太平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农村班车
1978年后,国家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也过得滋润起来,乡村里富裕起来的农民看准了党的富民政策,有的率先买了汽车,跑起了客运,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太平湖北岸的旅客再也不用起大早赶渡船,挤汽车了。
一个乡里有好几辆客运汽车,事情又来了。车主们为了客源明争暗斗;他们摸清了哪些人是要经常跑太平县城的,见了都是笑脸相迎,递烟套近乎。旅客为了不得罪车主,只好偷偷地上了这家的车,为了不被那家的车主发现,把头低着,好像犯了错似的。虽然搭车方便了,心里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双桥和G3京台高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人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交通事业更是日新月异,一天一个样。
太平湖大桥于1996年11月26日正式通车,不仅大大缩短了合肥与黄山的距离,也为太平湖上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接着,京台G3高速通车,一座巨大的橙色拱桥横跨在清澈的太平湖上,被人们称为亚洲“第一提篮”,它与原来的大桥交相辉映,让全国自驾游的客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经过此地时也觉得心旷神怡,赞叹不已!
在城里务工的青年人,如今大多数人买了小汽车,方便的交通枢纽,让他们觉得家不再遥远!
京台高速的通车,又让我们觉得城市离我们更近了!
隧道
龙门岭隧道的开通使得人们的出行和交通运输更加方便和快捷!“三丰”地区与太平的距离更近了。最远的永丰到太平也只要四十分钟。龙门、新华、新丰人跑太平就像是跨门槛。
腊月里,在外地务工的青年人开着自己的车回家了。他们早就适应了城市里的夜生活。没关系,开上自己的座驾,邀上亲朋好友,到太平城里唱歌跳舞去!儿子娶媳妇,女儿要出嫁,要置办几十桌酒席,没关系,到太平大酒店去!
交通方便了,城市更繁荣!
如今,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座横亘在伶仃洋面上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又开启了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篇章。厉害了,我的国!
我,一个退休老人,亲眼目睹了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各行各业的巨大变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快捷的道路交通,使得炎黄子孙不论身在何处,与故土故园之间,都不再遥远!